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秋艳 《学子》2014,(7):82-83
一、背景介绍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中明确提出:"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中建议"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宋玲 《考试周刊》2012,(38):130-130
近几年随着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受"80后"、"90后"的热捧,历史题材的作品日益走红,很多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把这种兴趣延伸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切实感受历史的"真"滋味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尝试。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下,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成为一种重要能力,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知识点面面俱到,但一堂课下来,却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东西,我称之为课堂的"灵魂"或"中心"。  相似文献   

4.
欣赏古诗词,时常会发现古诗词中蕴涵了一些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在欣赏时若能借助这些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定会达到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刘梅 《考试周刊》2009,(41):170-170
20世纪后期"神入"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历史思维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被引入到英国的历史教学领域,随后传入我国。对这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关于"神入"的研究情况进行较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沈莺 《教师》2011,(21):95-95
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真实的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上课不可能总是将教案简单重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开展合作、探究的课堂中,往往会生成一些预料之外的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在他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626~649年)为唐朝的安定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贞观之治"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善于用人。他的用人思想给后人留下了诸多思考,笔者就唐太宗用人思想的基本原则及给我们的启示谈一些看法,并将其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毛辉 《文教资料》2010,(20):166-168
中学历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做到"会学"而不是"学会"。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积极地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  相似文献   

9.
滕玉兰 《教师》2011,(24):111-111
在当前新课改实施的课程计划中,研究性学习被列为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取得十五个学分才能准予毕业。教育部已经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首次把"研究性学习"落实到必修课中,要求每人每学年要承担两个以上的专题研究,这给中学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甘肃省金昌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开展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05方案"实施至今已近十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问题。就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现状来看,需要处理好这样几个基本问题:一是明确"纲要"课的课程性质与定位,厘清与专业历史课程的区别;二是避免与中学阶段历史教学在内容上的重复;三是处理好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关系;四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1.
汪爱华 《考试周刊》2012,(18):136-137
在初中新课改的形势下,随着创新教育的提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如何以"问题教学法"践行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三环"、"六步"问题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中智谋主要体面在哪几个方面呢? 1.体现在政治上智谋。一定意义上讲,一部中国政治发展史,就是各种政治智慧与谋略应用的历史,从秦吞并六国所采用的"远交近攻"政策,到后来历代王朝所采取的一些较为开明的、先进的政治、经济等政策,都体现了一定的政治智慧与谋略。而每一项政治智慧与谋略的应用,又都带有一定政治方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与怪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民间传说里他不但大量"语"了"怪",而且他本人身上就包含了不少怪诞的因素。孔子也经常谈到和思考天、命、天命、鬼神、祭祀等神秘怪诞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常常感到很迷惘。孔子对怪诞的心态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明确提出不语"怪",对怪诞采取了尽力回避的态度,并将一些怪诞现象尽量进行历史化的解释;另一方面,在有些场合,他又对一些怪诞现象津津乐道。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在实际行动上,孔子不仅有时肯定了怪诞,而且常常把怪诞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以预测生活、指导生活。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作为人类社会中众多学问的一种,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与功用。历史教学在客观上与学理上皆应与历史学的内在要求相一致。而社会变迁的影响和与时俱进的呼声,把诸多因素带入课堂,作为传统学科的历史学也不能因其"传统"之名而免受影响,历史教学在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在全面进行改革,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分强调现实要求,而偏离历史学的本质、违背史学精神的倾向。教学改革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一些需要反思的问题,由此需要对历史教学究竟应该是何种进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没有现成的操作办法可以照搬照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的教师承担着通过实践去探索、研究、发现和总结的重任。作为一线历史教学教师,秉承着新课改"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在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为对传统历史教学进行吐纳,即继承和创新问题,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郭毅芳 《考试周刊》2011,(41):156-157
"再现历史"是让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们"经历历史"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历史再现为处理好知识与智力目标统一实现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潘全霞 《成才之路》2010,(11):34-35
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些观点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教"的真谛,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自学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自诞生以来便呈纵向前进,同时各地区又呈横向影响。横向的影响决定了各文明前进的速度,甚至导致一些文明出现偏差或逆向行驶,但总体上人类文明向纵向挺进。整体文明无中心文明,只有前、中、后之分,而由此产生的差距导致变革,世界历史只有"最前化"与中、后之分,无"现代化"之分。中心论割裂了历史的横向联系,"现代化"割裂了历史的纵向演变,没有认清世界历史一直以螺旋的方式横向的影响、纠缠并共同向纵深前进。  相似文献   

19.
江玉安 《化学教学》2012,(3):13-16,19
论述了化学教学历史意识的重要性,在化学教学中不但要讲解课本中现有的"眼前的知识",而且要介绍隐藏在历史中的"背后的故事"。提出了以历史视角进行化学教学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90年代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阐述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对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论述的还不够。之后又出现一些党内机会主义进行歪曲唯物史观,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之为"经济唯物主义"。为了反击这些错误言论,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