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生命发展的历程就是教育的过节,教育与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密不可分。为此,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命是其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的统一.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这三种生命属性对应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这三种生命的存在形态.生命教育作为"为了生命、通过生命、关于生命"的教育,应该以尊重生命主体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高度关注人生命的六大特性为基础,从而有的放矢地成全完整的人的发展,努力成为有生命在场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陈美 《文教资料》2006,(2):168-169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它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我们在用一种超强社会化的要求去要求我们的学生,而没有考虑我们的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没有考虑学生的生命本身。在体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把怎样使教育关注到人本身,关注学生本身,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以便通过生命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使得学生能够敬畏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呢?  相似文献   

4.
论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命教育是以尊重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对人生命的整体性、独特性、生成性和开放性高度关注,从而促使完整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是基于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潜能是无限的,教育要创造条件,去激活、去展示生命的灵动与飞扬,促进每个生命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创造而进行的活动,是一项最能体现对人的生命关怀的事业。"因此,在教育与课程改革中加强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因为现时缺乏与初中生匹配的生命教育,一部分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往往因一件小事就自杀或损害别人的生命,还有一些威胁青少年人身安全,影响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问题,如打架  相似文献   

6.
李晓华 《教育科学》2006,22(4):17-18
关注生命价值:教育的本有之义。教育是使人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过程,而人的生命价值是通过交往实现的。为此,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人充分感悟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作为探究生命中最核心议题的教育,其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还包括理解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及敬畏生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并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教育面对的是人,必然重视人之为人的根本的有意识的生命。现实中的教育却过分张扬了其功利性,漠视了对人的生命及生命意义的提升从而陷入误区。只有充分理解了生命的特征,并在教育过程中唯知识、唯智力倾向,从整体的角度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才能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也基于生命的追求。人既有自然生命的属性,也具有价值生命的属性。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倡导生命化教育的思想体系,他主张教育要关注生命的完整性;要凸现生命的更动性;要张扬生命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体现一个人双重生命的存在,才能达到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生命的存在物,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依托和载体。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现代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对生命价值教育的淡化和漠视。大学生群体中漠视生命,轻视生命的现象十分严重,大学生在生命价值观的养成和确立上出现了问题。因此,思想道德教育亟需向着生命回归,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生命主题:从关注生命到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是学校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关注生命是当今教育的价值取向。然而学生个体生命意识的失落令人深思,因此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生命教育理论的内涵、追求价值的分析,阐述了体育教育作为直面人生命的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体现个体生命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达到学生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并对如何强化生命教育,实现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上的教育经常沦为统治者的工具,致使生命的价值也随之失落。以人为本的新世纪在呼唤教育的回归,祈望通过聆听、对话与同行的途径开展生命价值教育,从而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学校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关注生命是当今教育的价值取向,然而学生个体生命意识的失落令人深思,因此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5.
教育面对的是人,必然重视人之为人的根本的有意识的生命.现实中的教育却过分张扬了其功利性,漠视了对人的生命及生命意义的提升从而陷入误区.只有充分理解了生命的特征,并在教育过程中唯知识、唯智力倾向,从整体的角度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才能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6.
任美珍 《天津教育》2014,(15):40-42
生命是人的载体,生命是人的根本,没有人,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组织、人类的进步、文明的昌盛、科学的发达。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关注生命,不仅意味着关注人的肉体的生命(即人的物质存在),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精神生命(即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7.
关注人的生命是高校教育的应然追求,在实用理性教育哲学的理念下,高校生命教育处于偏离状态,本文借鉴儒家生命哲学理念来启迪高校的生命教育,以"天人合一"确立生命意识教育,以"立志成仁"形成忧患意识教育,以"见利思义"加强生命关系教育,以"止于至善"实现生命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18.
生命本体观照下的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与生命共存并互相印证。人的生命特性是教育存在的理由和依据,教育是人生命存在的形式和需要,教育在展示生命存在的同时也完善了生命的发展。生命本体的教育坚持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生命,反思“非生命化”教育对人生命的漠视,关注生命整体和人的生命全程是生命本体教育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是当今教育理论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的视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提出生命教育应当关注和舒展学生的个体生命,要真正实现生命教育这一理想,必须在更为宏观的视野下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推进生命教育理论的发展.通过对人之生命的历时和共时形态的考察,我们认为走向“类生命”是生命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命将成为教育的基本旨趣,而教育将成为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守望者,其目的是实现生命教育向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回归。实现这一回归,生命教育需要关注生死教育、苦乐教育、灵肉教育等基本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