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技期刊封面是展示我国科研实力与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具有树立中国科技品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意义,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应积极探索兼具科学内涵与艺术表现的高水平封面设计之道。本文围绕《中国图象图形学报》封面设计的代表性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计算机科技期刊封面主题策划范式,形成针对专题、算法研究论文、数据集论文以及综述论文等不同主题来源的封面设计思路。并通过实践证明,精心打磨封面设计能够提升期刊在学科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同行期刊中的显示度,进一步助力期刊品牌塑造。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对提升期刊视觉传播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国内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现状的抽样调查显示,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4种原则中,规范性和稳定性做得较好,而专业性和艺术性则较弱。一些科技期刊在封面设计的专业性和艺术性方面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封面故事来凸显期刊的专业性,以封面固定图案设计来凸显期刊的专业特色,以背景色彩及整体布局设计来增强视觉美感,以个性化表达方式来衬托独特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3.
高山 《编辑学报》2023,(5):516-521
了解我国综合性科技期刊封面论文的展示特点,为期刊封面设计与论文传播提供参考。提出期刊主题论文的概念,并将期刊主题论文元素分为结构元素、主体元素和关联元素,以我国285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综合性科技期刊为例,探讨主题论文元素在期刊封面上的表现。我国综合性科技期刊主题论文元素在封面上展示比例不高,仅为17.5%。在主题论文元素表现中,结构元素占比为62%,以题名和作者信息为主;主体元素占比为50%,主要为论文插图和主体配图;关联元素占比为48%,以标识性栏目和特色栏目名称为主。我国综合性科技期刊封面设计需加强与期刊主题论文的关联,恰当选择论文结构元素、主体元素和关联元素合理融入封面设计,提升期刊论文关注度、美感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融合科学性及艺术性的科技期刊封面图像,不仅能直观准确地展示和传播科研成果,还能提高科技期刊的艺术水平和品牌形象。本文以《Genes & Diseases》封面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不同封面文章主题的设计思路,提高期刊“颜值”,以期为生物医学类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提供实践经验,探索期刊影响力提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封面装帧图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艺术图像学研究方法“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的模式,对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封面装帧进行艺术学研究.“外部研究”说明世界顶级科学封面装帧的视觉表征类型,“内部研究”厘清封面装帧的艺术特征以及设计原则.同时希冀中国科学期刊封面设计,能够借鉴世界顶级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经验,成功服务于传播中国的最新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6.
杨璐 《编辑学报》2018,30(4):365-368
为医学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思路提供参考,从而提升期刊显示度和影响力。通过对《亚洲男性学杂志》近年封面设计的工作实例进行简析,探讨医学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设计创作思路。发现精美且具有科学内涵的图片素材,运用良好的专业素养与美学修养,设计符合医学期刊特点的封面图片,有助于提升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国际科技期刊Cell的封面设计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与独到的视觉表现方法,是画面美感与科研热点有机融合的视觉艺术。文章以Cell期刊2012—2021年的封面设计为研究内容,采用定性分析法,归纳整理Cell期刊封面的总体视觉风貌。同时,结合封面案例,剖析Cell期刊封面在视觉表现中所运用的艺术逻辑,提出Cell期刊封面的设计方法,以期对我国科技类期刊的视觉传播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顶级科技期刊封面可视化及典型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视化是将对象内容转化为视觉表征符号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内容的被理解、传播和再创造.本文探讨顶级科技期刊封面在实践中对可视化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以典型封面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视角下科技期刊封面创作的内容建构要求、手段、思路与被选择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对封面设计的重视度和创造力,提升可视化在科学传播中的影响和效用.  相似文献   

9.
叙事性期刊封面能调动读者的视听感官体验并产生认同感,具有更好的视觉传播效果。文章基于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理论,从叙事空间、叙事时间和叙事逻辑三个维度研究封面的叙事性,利用个案分析法对顶级科技期刊Nature、Science、Cell的封面故事进行分析,以此探究科技期刊封面背后的叙事逻辑和理性表达。中国科技期刊可以尝试从叙事的角度设计封面,以叙事性图像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思考封面背后的科学逻辑。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的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刊物的学术价值,还得取决于编辑质量以及封面设计、印刷、装订等因素。特别是封面设计,对专业学术期刊来说有着独特的要求。今天在印刷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繁荣的形势下,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已从传统型走向多样化的开放型。使得专业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五花八门,日新月异,缤纷杂呈,但有些举措不仅没能提高专业期刊的质量,反而带来负面影响,使得专业科技期刊封面设计走向误区,其主要表现为:  1-封面套色,华丽有余,庄重不足专业科技期刊对封面的设计力求色彩单一,简洁鲜明,稳定不变,特别是高…  相似文献   

11.
分析国内80种学术期刊的封一图片设计方式,并归纳为7种类型。分析发现,国内学术期刊封一设计普遍的缺陷是学术内涵体现薄弱,而众多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大多采用封一故事或封一文章的形式,在充分体现学术内涵的基础上,注重审美体现与科普宣传,并借此形成鲜明的期刊特色。认为国内学术期刊应当借鉴国际知名期刊的设计理念,结合各自特色,强化封一图片设计,以充分体现学术与审美的结合,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国际认可度。  相似文献   

12.
杨臻峥  郑晓南 《编辑学报》2021,33(6):639-643
优秀的彩色排版和封面设计能够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效果,助力期刊品牌形象强化。科技期刊编辑应不断提高美学素养、积累审美经验,实现期刊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本文调研了国内药学类科技期刊彩色排版与封面设计的应用现状,探讨全彩排版与封面设计对科技期刊的重要性,并对相关优化方案予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学术类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原则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文丽  高时阔 《编辑学报》2006,18(5):335-336
在分析科技期刊科学性和学术性的基础上,探讨学术类科技期刊封面具有的实用价值、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通过具体分析和比较,认为学术类科技期刊在进行封面设计时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以使期刊外在形式和内在科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丁国兰 《编辑学报》2011,23(4):283-285
一本精品医学期刊,应该是高质量的内容和精美形式(如封面)的完美结合体。阐述医学期刊封面设计的总体要求,即形式与内容相统一,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结合,整体与局部和谐统一,并结合实例对封面设计的视觉语言如文字、图形、色彩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陈平  宋启凡 《编辑学报》2023,(3):321-325
以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为研究案例,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平台的多模态学术资源融合与传播的路径。介绍了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在期刊集群加盟、资源平台建设、新媒体渠道拓展等方面的进展,针对入驻期刊展示与运营、短视频增强出版、开放科学数据分享、虚拟专辑策划、内容主动推送、线上学术直播等多模态学术资源融合与传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并对平台的市场化运营策略提出了可行性经验。科技期刊集群化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打造国际一流期刊、繁荣科技期刊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刘洋  赵娜  李玉乐  董哲 《编辑学报》2021,33(3):318-321, 326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促使直播成为知识传播的必然趋势.科技期刊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仅通过纸媒及文字/图片形式呈现内容已无法实现对知识的高效传播.《协和医学杂志》通过探索和实践证明,基于新媒体平台进行学术或科普内容直播,能够为拓宽科技期刊传播途径提供新的可能,并将对提升期刊影响力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玮  佟昔  黄丽洋  孟央 《编辑学报》2018,30(6):564-567
以学术期刊的基本功能作为切入点,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验证科技期刊相对其他的论文载体在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和传播方面的引领作用;同时,探讨在数字出版和传播环境下,运用便捷的全流程出版平台和新型数字出版模式,不断提升学术期刊对于作者和读者的服务作用。希望从一个新的视角为广大科技期刊提供启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中国医学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以及集约化发展的意向,通过问卷星向国内医学期刊管理者发放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集约化发展调研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医学科技期刊在出版传播领域已经完成了除结构化排版外的重大系统的信息化改造。大部分期刊编辑部认可通过加盟行业联盟或者数据库的方式实现数字出版。在各数字化系统的调研中,愿意加盟和已经加盟的期刊占了绝大多数,其中结构化排版为93.91%,网刊系统为92.07%, App建设为91.46%,采编系统为89.64%;不愿意加盟的期刊占比不大。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期刊出版人已经认识到单一期刊出版模式在期刊规模、资金投入、人才储备、社会分工、商业模式上均存在明显短板,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弱,集约化出版平台的建设是科技期刊发展最重要途径。同时,作为集约化平台方,须采取更灵活、平等、便捷的策略供期刊选择加盟。  相似文献   

19.
利用知识服务与知识传播提升学术期刊品牌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斐 《编辑学报》2016,28(3):253-255
学术期刊要重视知识服务与知识传播.引领学科发展,为行业服务,是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通过多种渠道,加大知识传播,是学术期刊的重要责任.文章以《航空学报》编辑部办刊为例,通过约、组综述稿件,策划出版专刊、专栏,引领学科发展;通过开展科技论文写作讲座,提供知识服务;通过开放存取(OA)、论文推送、搭建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加速知识传播,最终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张玉琳  赵蕾  夏浪  霍佳丽  申琳琳  江鹏  邹迎芬  陶东  陈敏 《编辑学报》2022,34(2):202-204, 209
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菁英荟(以下简称菁英荟)”为例,介绍如何建设学术生态圈,形成学术闭环,促进学科快速发展。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成立菁英荟。期刊牵头研究搭建科研共享平台,以纸刊为基石助力学术输出,以互联网为载体提高学术传播效率。2020年,期刊以菁英荟成员为主体搭建“云”端学术交流平台,倾力打造“消化外科云讲坛”系列线上学术活动,以期共促远程医学,共享优质资源,共建健康中国。云端平台增强杂志“菁英”系列栏目的学术传播效率,助力一流论文产出与传播。学术生态圈的建设能够强化学术创新驱动力,以纸媒搭载互联网技术扩大学术输出深度与广度,改善学术生态,激发青年专家创造活力,吸引科研成果在中国期刊发表,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