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爱》简介]《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就在于"尊严 爱"。  相似文献   

2.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坛的一株常青树,几乎已经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常有人问,《简·爱》到底给读者传达了何种强大的精神能量,能使它成为永恒的经典并被人们不断提及?现在,就让我们揭开《简·爱》的层层面纱,探寻魅力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3.
简·爱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女性应该具备的一切美好品质,但是长期以来,简·爱都是以精神典范活在人们心中,这种类型化了的解读忽略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本文以简·爱形象的局限性为立足点,探讨由时代背景决定的财富观念对简·爱价值观的影响,以求对《简·爱》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窦桂梅 《江苏教育》2008,(13):71-72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就在于“尊严+爱”。  相似文献   

5.
勃朗台姐妹     
1847年,英国文坛突然涌出三位引人注目的作家: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阿克顿·贝尔,她们创作的《简·爱》、《呼啸山庄》、《安格妮丝·格雷》一对间引起不少议论。尤其是《简·爱》,人们纷纷打听,作者究竟是谁?三位“贝尔”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各种猜测纷至沓来。一些敏锐  相似文献   

6.
《藻海无边》这部加勒比文学的经典之作通常被看作是小说《简·爱》的前传。但《藻海无边》在内容、写作风格及主题上都与《简·爱》有着巨大的差别。它既不是《简·爱》的继承也不是其补充。而是对《简·爱》从人物塑造到主题表达再到叙事话语的一次完全颠覆。  相似文献   

7.
《藻海无边》是借《简·爱》里一个未被充分处理的人物伯莎·梅森而写成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后者的前篇。《藻海无边》和《简·爱》在小说情节和诸多写作手法上一脉相承,但《藻海无边》并非是《简·爱》的简单仿作,它在更大意义上是对后者的改写与颠覆。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的英国文坛排斥女性作家,因此《简·爱》初次出版时,作者用了一个男性化的署名——柯勒·贝尔。《简·爱》的发行引起轰动效应,人们纷纷猜测作者到底是谁。这个谜一直到第二年夏天,作者到了伦敦才解开。人们惊异地发现这位柯勒·贝尔原来是一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乡下姑娘。这个姑娘的真实姓名是夏洛蒂·勃朗特:  相似文献   

9.
韦萍 《考试周刊》2007,(26):112-113
伯莎·梅森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中的一位人物,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人们只是把她看作使剧情起波澜的配角。自从美国两位女教授把她从小阁楼中“解放”出来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伯莎不再只是个使剧情曲折的配角,她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她同简·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她透射出简的内心世界。她是另一个简·爱,是现实生活中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0.
《简·爱》1847年在英国出版后,引起了世界各国读者广泛的热议和深入探讨。我国对《简·爱》的喜爱,又突出表现在对简·爱、伯萨和罗切斯特等人物形象的研究上。梳理和评述人物形象研究的成果,对拓展《简·爱》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简·爱》中的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十九世纪杰出女性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由于书中塑造了一位敢于反抗男权话语、努力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女性形象简·爱,因此《简·爱》这部作品一直被女权主义者们奉为反抗男权话语体系的女性主义代表性著作,在女性文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特殊的文化意义。筒·爱这一敢爱敢恨的勇敢而坚强的女性形象也被人们赋予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成为了那个时代女权运动中新女性的代表性人物。  相似文献   

12.
《湘南学院学报》2022,(1):54-58
长期以来,学界对《简·爱》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简·爱》作为“女性主义狂热崇拜”的文本和作为“殖民话语”的文本。简·爱作为父权制下的女性和作为英国殖民者的双重身份使其能与梅森和罗切斯特分别进行性别层面和种族层面的共谋。简·爱与梅森之间的种族差异削弱了性别层面的共谋,而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姻则象征着意识形态的结合,同时暗示了种族共谋的胜利,《简·爱》的结局也是帝国主义时期种族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简·爱》这部英国文学作品自从出版以来就一直拥有广泛的忠实的读者。是一部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能够带着读者走进当时的英国社会,真正体会到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带领人们走进了世界文学的殿堂。《简·爱》这部作品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值得读者一而再再而三的细致朗读和慢慢品味,除了其叙述的故事、表现的主题以及表现方式的独特外,它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和语言特点就是非常大的亮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体味。围绕《简·爱》中描写女性的语言特征这一特色,展示自己的所见,希望对读者在理解这部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问世纪著名三姊妹作家之一。她出生在英国北部偏僻山区一个贫穷的牧师家庭。夏洛蒂从小就酷爱文学。她的重要作品除消·爱》外,还有长篇小说《谢利》、《维莱特》、《教师冷。《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一问世就引起了轰动。有意思的是夏洛蒂在发表这部小说时用的是男性化名——柯勤·贝尔。当夏洛蒂成名后逐渐在英国文艺界和社交界露面时,文坛前辈萨克雷不称其真名,而是亲切地称呼她为简·爱小姐。《简·爱》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15.
简·爱     
《海外英语》2012,(1):6-6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还记得那段经典语句吗?“你以为我能够忍受待在这。你却无视我的存在的感觉吗?你以为因为我贫穷,默默无闻又相貌平平,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我和你一样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相似文献   

16.
夏洛蒂·勃朗特以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简·爱》享誉文坛。小说大胆地表现了女性的反叛、平等和追求独立的精神,受到全球各国读者的热议与赞扬。国内对《简·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题研究两个方面。特别是主题思想的挖掘,由此而奠定了《简·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梳理和评述主题思想研究的成果,对拓展与推动《简·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萍 《考试周刊》2009,(19):14-15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经久不衰的著名小说。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部名著,分析作者通过《简·爱》表达出来的婚姻家庭伦理倾向,凸显简.爱这个勇敢的知识女性所拥有的而又被人忽视良久的伦理道德感,让我们看到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时期《简·爱》的现实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近年来随着"文化转向"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翻译批评理论,在世界翻译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女性主义融入于其译文之中。因而,本篇论文以祝庆英的《简·爱》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简·爱》原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简·爱》的译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自1847年出版至今,《简·爱》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持久的批评接受、读者接受及译介,使其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本文意在通过分析、整理近十年来对《简·爱》的批评接受、读者接受及译介,以期探寻《简·爱》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于1847年面世,当即轰动了英国文坛.此后一百多年里,小说在世界各国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持久的.在我国,《简·爱》也成为众多文艺评论者笔下的焦点.简·爱的形象也深入无数读者的心中.今天,再读《简·爱》,掩卷之后,不由还要拿起笔,再谈一谈关于它的一个古老而陈旧的话题:《简·爱》魅力之源.简·爱以她鲜明的个性吸引了读者,征服了读者.它的全部魁力都来自主人公简·爱独具一格的性格力量.如果把简·爱与其他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如安娜、娜拉、子君等相比,她给人的最突出的感觉是,多了一点亮色.就是说,简·爱较之其他艺术形象具有更坚决、更明确、更彻底的自我独立意识.这也正是小说的成功之处.小说没有让读者为主人公流下同情、怜悯的眼泪,而是使读者从主人公的压倒一切的性格力量中不断得到新的启示.我们不能否认,简·爱的为人、简·爱的精神,确实在不知不觉中,为许多人所效法.一部《简·爱》,使夏洛蒂·勃朗特一举成名,并由此而跻身于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的行列.所以,马克思称她及她同时代的作家为:“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夏洛蒂对这一赞誉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