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主动作业"是杜威教育哲学的具体体现,既是一种形式,又是一种理念,其理论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西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在川、滇、黔三省16个县(市、区)200余所中小学开展理论探索、实验探索和推广应用探索,"西南农村教育'一本四维'跨越式发展模式"(以下简称"一本四维"模式)既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又是推动三省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正>"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又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本课堂?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好师  相似文献   

4.
"德育平台"既是一个物化形态,又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即以学生的主体性存在为前提,让学生借助教育者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在精心创设的教育情境中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体验性和创造性学习,最终达到德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崔同春 《考试周刊》2010,(42):77-78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良玉 《考试周刊》2014,(69):177-177
正确理解"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非常必要,因为它既是研究"以学生为本"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又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的前提条件。文章采取文献法深入分析了"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以期为在具体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贯彻落实这一教育理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师生共同体"的提出旨在将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构建为一种互动的、稳定的主体间性结构.高校"师生共同体"构建,既是高等教育研究学理逻辑下的必然趋势,又是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现状下的改革之举.具体教改举措包括,将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协同起来,以开放性体制呼唤师生主体性回归,用课程建设搭建师生"双主体"间性载体,提升教育教学方法,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8.
茅宁燕 《生活教育》2014,(17):61-62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及依赖学生,给他们更多自由展现与发展的空间并由此构建"生本课堂"。  相似文献   

9.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改革实践。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式。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感受到学生生命力量的神奇,也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而生本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学  相似文献   

10.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对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