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别从契丹民族对其先源民族宗教信仰的承袭情况、契丹民族萨满教信仰的表现和萨满教信仰对契丹民族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古代契丹民族的萨满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萨满面具元素分析以及提取再创新元素在旅游文化设计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元素提取研究是研究的重点,萨满面具元素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是发扬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之一。萨满文化被视为一种特色的文化,在旅游行业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的开发和利用,向人们展现了更多萨满的文化形式和内涵。本文主要提出萨满相关的内容、特征、性质以及文化,在当代旅游行业的结合及应用,萨满面具元素提取再创新新元素的图案。展现了文化的历史与现代的时尚元素相符。  相似文献   

3.
杨艳 《兰台世界》2012,(33):57-58
在现代日益浮躁的社会里,如何保护像萨满音乐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萨满音乐的产生背景及历史,概述了其音乐特点,并就如何保护萨满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萨满音乐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分析了萨满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总结出了其音乐特征,旨在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祝贺 《兰台世界》2014,(5):144-145
萨满信仰产生于女真族形成时期,是其原始信仰的主体。但其作用却贯穿于女真民族发展的始终,对女真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民俗等诸多方面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萨满信仰产生于女真族形成时期,是其原始信仰的主体。但其作用却贯穿于女真民族发展的始终,对女真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民俗等诸多方面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萨满祭祀是清代宫廷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也是清代宫廷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在清宫里的坤宁宫、堂子以及祭马神室进行,其中坤宁宫和堂子的萨满祭祀是最为隆重的,清代历代皇帝对此也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8.
苑杰 《文化遗产》2008,(2):87-95
本文在田野调查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了萨满①的内涵与石姓穆昆②"叉玛"的外延,重点考察了石姓"叉玛"传承人的神迹及其神力获得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曹苏苏 《兰台世界》2017,(22):114-117
从准备阶段、治疗阶段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维吾尔族皮热仪式的过程。运用民族学方法探析了皮热仪式的象征意义及文化整合,总结出维吾尔族皮热仪式成功地将伊斯兰文化与萨满文化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对开拓我国辽阔的疆域,创造祖国灿烂的文化都有过卓越的贡献。而萨满教伴随着这个民族的成长与变迁,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最为完整、最为典型的祭祀文化一直是满族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满族社会发生了剧烈变迁,萨满祭祀文化也经历了不平凡的演变历程。本文分析了萨满教对满族群体乃至整个满族社会的影响,总结了先进满族文化衰落的现状与原因。通过这些研究,全面揭示了满族文化的真实面貌,相信这一探索,无论在萨满教还是满族文化领域都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德团 《新闻世界》2008,(11):56-57
媒介仪式通过呈现出象征性和表演性的文化实践过程和行为,邀请观众参与到某些重要显著的共同性活动或者某些盛大事件。全国哀悼日CCTV通过电视直播呈现的媒介仪式,唤起民族意识,中华民族的多元被同质化为“一体”,编织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单元。  相似文献   

12.
我总认为,大众文化与巫术有一定的相似作。只是后者产生于宗教出现之前,而前者产生于宗教衰微之时,这造成它们之间的区别。原始。时期,经由巫术仪式,初民与神灵沟通。这一仪式往往要借助神媒,神媒是半人半神之物,它是一个通道,使人神交通得以可能。巫术仪式有许多种,其主要目的是使个体获得归附于神灵(整体)的幸福感和智慧感。比如,在狂欢中,个体可以获得神人同体的幸福感,而在神愉中,个体得到点化、从而产生顿悟的解放感。大众文化是该神时代的仪式。由于神灵踪迹的消失,这个时代彻底零散化了,仪式同意义整体不再具有稳固…  相似文献   

13.
"舁神"仪式是佛教"行像"仪式与乡村"祭社"仪式结合的产物。就"舁神"仪式象征意义而言,巡境反映了民众祈求神灵保境安民的愿望,朝觐和解饷则是"官本位"在民间的折射。  相似文献   

14.
萨满教是起源于中国北方、为北方民族所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其历史可上溯至旧石器时代。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萨满教几经沉浮,至今已趋衰微,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仍顽强地存留于民间,并“以跳大神”的形式不时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就宗教历史而言,萨满教与世界其他宗教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其他宗教皆有创始者,如佛教的释迦牟尼、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基督教的耶稣等,独源起于中国的萨满“教群龙无首”,这对自古就重视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近年笔者在研读《山海经》时,偶然发现了萨满教活跃于上古时期的片断记载,遂拾遗…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宗教萨满教贯穿金元两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就历史上的萨满服饰与其宗教历史观念的关联性展开研究,来说明任何一个少数民族服饰的表象都是某些宗教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民族仪式档案界定、民族仪式档案案例建构、民族仪式档案管理机制和相关思考四方面对民族仪式档案进行解读,最终给民族仪式赋予了民族档案的身份—民族仪式档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西周穆王时代的仪式乐歌中,研究仪式乐歌从娱神向娱人的蜕变,并以《诗》《书》去考论仪式乐歌在社会进步中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西周穆王时代的仪式乐歌中,研究仪式乐歌从娱神向娱人的蜕变,并以《诗》《书》去考论仪式乐歌在社会进步中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萨满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因其巫师称"萨满"而得名.它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一般认为有三个性能不同的灵魂,认为宇宙万物、人世祸福皆由神鬼主宰.氏族的萨满神为保护族人,在氏族内选派自己的代理人和化身萨满,并赋予特殊品质以通神,为本族消灾求福.中国满族在17世纪以前,蒙古族在13世纪以前,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在7世纪以前均普遍信仰.  相似文献   

20.
于茜 《东南传播》2010,(2):104-105
媒介仪式是大众传媒和受众对特定情境的共享性活动,是对某种象征资源或象征符号的共同分享过程。电视通过传播某些象征性符号呈现媒介仪式的功能是建构"让社会保持一致"的中心,让人类在共享的信仰中和谐相处。CCTV直播中国国庆60周年庆典是电视对媒介仪式的呈现,直播以不同的方式对庆典活动中各种象征性符号的呈现,使观看电视直播的全球华人心中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得到确认,从而建构起一个稳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