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庐山云雾》(浙教版第七册)是一篇写景的文童。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以“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作为过渡,引出对庐山云海壮观景象的具体描写。现以该文第五自然段教学为例,来探讨虞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
《小壁虎借尾巴》两种教法设计○自治区教研室马兰《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第三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各段的叙述方式相同,结构相仿,句式相似。根据课文的这一特点,可设计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法一一、“讲”好第三自然段,渗透学法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给...  相似文献   

3.
《荷花》的教学任务:第一,继续进行段的训练;第二,逐步向篇的训练过渡。课文第一自然段由荷花的“香”起笔,由“我”将读者引至荷花池。第二自然段叙述的是画面的内容,着重写全观,重点突出荷花的“多”。第三自然段是第二自然段的补充,但叙述的重点移到突出“姿势”的“美”上边。第四自然段是叙述看荷花时产生的联想,是在画面上不能看到的内容。第五自然段是第四  相似文献   

4.
《回声》一文中的第四、五自然段写了青蛙妈妈投石击水,激起水波,以水波比声波,给小青蛙讲清了回声产生的道理。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既能明白产生回声的道理,又能受到语言文字方面的有效训练?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办法: 一、划句标词,读文想景。学生先自读第四自然段,划出表示河水变化的  相似文献   

5.
《高粱情》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主要叙述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是全文的重点段,我着重谈谈此段的教学设计。 一、齐读第二段,想想高粱的根有哪些特点,读后同桌交流。 二、学习高粱“有气根”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6.
《毕升》是一篇通过介绍活字印刷术及其对后代书籍印刷产生深远影响,使人们认识毕升的知识性课文。全文只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毕升是我国宋代发明家,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点了题,又展示了全文中心。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活字印刷术是怎么一回事。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第三自然段是第二自然段的补充和延伸。第四自然段指出了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意义。 教学这篇阅读课文,要围绕自然段的训练这一点,按“总—分—总”的思路组织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认知自然段中心;2.细读课文,指导学生部分探究,联系上下文,理顺句间关系,深刻理解课文内  相似文献   

7.
教学《威尼斯的小艇》第五自然段,我先后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流程。 【设计一】1.师: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填写表格(谁乘小艇去干什么)。2.师: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哪些人乘着小艇干什么去?  相似文献   

8.
《庐山云雾》(浙教版第七册)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以"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作为过渡,引出对庐山云海壮观景象的具体描写。现以该文第五自然段教学为例,来探讨虞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深受文艺界好评。专家们认为,它厚实的内容、大手笔的结构、深沉的情感,都值得称道。我还认为,文章的语言很有个性,值得赏鉴。一、表现力强的动词解析“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第一节第五自然段)。”语句中一个“耗”字用得好,即使用“呆”或“泡”字都无法替代。“耗”字除了和“呆”、“泡”一样能突出耗费时光外,它还含有身残后的作者整天坐着轮椅极不情愿地呆在园子里的百无聊赖的心情,这是其它的词无法替代的。“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同在第五自然段)。”句中一个“切”…  相似文献   

10.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第二题要求:“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课文是抓住哪些特点来描写各种鱼的。能概括这段话主要意思的句子是哪一句?”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处理这一问题时感到有以下两下疑点。一是第一问中的“特点”不好确定;二是《教师用书》上说第四自然的第一句话为总写(总述句),总述句是否就是概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中,对《回忆我的母亲》中第七自然段的“中心句”有争议:观点一,句(1)是中心句(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观点二,句(11)是中心句(《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4期“此句不是中心句”一文的作者认为);观点三,无中心句(部分同人认为)。笔者认为“观点一”对,句(1)是中心句。其理解如下。语段共有11句。句(1)是中心句。句(2)写“祖父”在家庭中身体力行、躬亲示范的勤恳劳作,句(3)写“祖母”在家庭中组织和分派工作,句(2)句(3)从祖父、祖母不同的身份、地位、作用来解说句(1),显示“勤劳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第五册《惊弓之鸟》第五自然段有这样一句:“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丰空里直掉下来."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提出这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把《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的第六段第一句定为中心句。我认为不妥。此段共十一句。第(2)句,按一般习惯,先说“祖父”,说明第一句的“勤劳的家庭”。第(3)句说“祖母”,总体上体现“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着重突出...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一定要争气》一文(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自然段的过程中 ,当我讲到“他趁老师不注意 ,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这一句时 ,设计了以下问题 :(1)这一句里你们有哪些词不好理解?(2)这一句写了谁干什么?说明了什么?经过师生讨论 ,都觉得对“溜”字的理解有点难度。接着我就叫学生拿出字典查 ,知道“溜”的意思应是 :慢慢儿走开。还明白这句话写了童第周夜里去厕所外的路灯下看书的事 ,说明他学习更加发愤。这时 ,班上的一位同学忽地站了起来 ,振振有词地说 :老师 ,我认为这个“溜”用得不好 ,得改成“跑”。师 :为什…  相似文献   

15.
《挑山工》(第九册)一课第五自然段,具体转述了挑山工对作者问话的回答:这段话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也是课文所要表现的中心。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挑山工的这段话呢?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想想第五自然段主要是写的什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具体教材我总结了课文的构段规律,并借助电教手段指导中年级学生寻找这些规律,掌握几种基本的构段形式,进行写段训练,有效地加快了作文速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一、先总后分的构段式。这种段落是按句子与句子之间在意义上的向心作用构成,几个句子都是围绕第一句这个中心展开的。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五自然段就是这种形式。我便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套组合活动图片。先出现总图“鸟的天下”(远景),使学生有完整的概念。再依次出现“特写镜头”:鸟,鸟蛋,鸟粪……让学生看清“鸟的天下”是由哪些事物构成的。最后又在分图的上方映出总图。这样,上有总图,下有分图,在学生的视觉上就形象地  相似文献   

17.
我曾两次教学《灰椋鸟》这一课,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在两次教学中,我对这一段的处理作出了不同的尝试,其效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7期的“问题争鸣”栏目中,刊登了陶明国老师撰写的《找准〈赵州桥〉的中心词语》(以下简称《找》)一文。文中,陶老师首先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否定了“雄伟”是《赵州桥》一文第二段的中心词语这一普遍看法:随后,抓住重点句加以分析,得出了“设计”一词才是第二段当之无愧的中心词语,也是全文的中心词语这一观点。否定“雄伟”是中心词,这一点,我也认同;但对“设计”一词是第二段乃至全文的中心词这一说法,笔者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9.
王大伟 《云南教育》2005,(31):23-23
我曾两次教学《灰椋鸟》。这篇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在两次教学中,我对这一段的教学方法作了不同的尝试,其效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第五册《亲人》第五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我便悄悄地背起竹篓,拿上脸盆,到河边把衣物洗干净,然后又悄悄地回到院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