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巧。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一、四大题中,小题序号后标有字母A的试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标有字母B的试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其他未标字母A或B的试题为全体考生必做的试题.不同大题可以选择不同的A类或B类试题,但同一大题的选择必须相同.若在同一大题内同时选做A类、B类两类试题,阅卷时只以A类试题计分. 3.第19、20、21、22、2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关物理里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道试题:甲从A地出发到B地,乙从B地出发到A地,若甲先行2千米,则又经2小时后在AB的中点处与乙相遇;若同时出发,则相遇后,甲再走2(1/2)小  相似文献   

3.
高考化学实验题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检测既有有效性,又有局限性,其局限性在这里暂不讨论.其有效性是因为有这样一些试题(以下称为A类)能够把"平时做实验与平时不做实验"的考生较好地区分开来;另一类试题(以下称为B类)则是那些通过"听实验、画实验而不做实验"的考生也能得高分的.广大化学教师所称道的高考试题也正是A类试题,再从各地历年高考之后对考生的答题情况分析来看,结果也表明:考生对化学实验题的失分率最高的恰恰也是A类试题.这一情况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是说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然是薄弱环节;二是A类试题理应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t.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本大题中第1、2、3小题为分叉题,分A、B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试题均做,一律按A类题计分. A类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IA  相似文献   

5.
本试卷中部分试题有A、B两类,A类适用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B类适用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均做,一律按A卷题计分. 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IA.如图1所示,一束日粒子自下而上进人一水平方向的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若。匀强电场后发生偏转,则电场方向向_:一_,进人电场后,归粒子的动能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一 ZA.如图2所示,同一平面内有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1和2,通有大小相…  相似文献   

6.
下面是一道化学计算型选择题,是95年江苏省高中毕业会考题,是一道可以衡量不同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基础和计算水平的好试题,记4分。这道题的解法可简可繁,若按常规计算法,则很繁复,费时甚多;但若思维合理、解法得当,则可变繁为简,化难为易,敏思巧解,捷径解题。请看:  相似文献   

7.
选择     
又是一份标准化试题,幸亏我早就适应了这种非 A 则 B 的试题。我急忙翻书查资料,最后只剩一道题没做出来。我只好带回家做。咦,爸怎么在家里?肯定又是请假回来看球赛。我穿过客厅到厨房拿暖瓶给茶壶灌水,A 和 B 一直在我眼前晃动。我拿起 B,把 B 中的水倒入 A,又放下  相似文献   

8.
<正>题目若点G为△ABC的重心,且AG⊥BG,则sinC的最大值为().A.4/5B.3/4C.2/3D.3/5这是一道在高三模拟考和联考中热考的试题.这里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的以填空题的形式命制,且多为客观题中的压轴题.这是一道背景知识丰富、综合性强、能力立意的试题,符合"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和思想方法的交叉点处设计问题"的命题思想.  相似文献   

9.
2005年全国理综卷物理24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和运动过程的分析,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分析应用,是考查学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较难的题。以下是该题的四种解法与分析。试题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经一轻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  相似文献   

10.
这部分问题是K型题,根据下列规定选择答案A、B、C、D、E 若1、2、3正确,则选A:若1、3正确则选B:若2、4正确,则选C:若只有4正确,则选D:若全都正确,则选E。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物理教学过程的一个热点,这也为物理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同时也对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下面笔者将就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道电学题通过转换思维的方法,巧用“变换法”来解答它。题1两根电热丝A、B,若将A电热丝单独接入某电源使用,加热一杯水至沸腾需1min;若将B电热丝单独接入同一电源使用,来加热同一杯水至沸腾需3min;则当将A、B两根电热丝并联后,再接入同一电源使用,来加热同一杯水至沸腾(加热过程中不计热量损失),应需要min。析与解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设…  相似文献   

12.
第三部分这部分问题是K型题,根据下列规定来选择答案A、B、C、D、E。若1、2、3正确,则选A;若1、3正确,则选B;若2、4正确,则选C;若只有4正确,则选D;若都正确,则选E。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福建赛区预选赛最后一道试题:设集合A和B都是由正整数组成的集合,|A|=10,|B|=9,并且集合A满足如下条件:若x,y,u,v∈A,x y=u v,则{x,y}={u,v}.令A B={a b|a∈A,b∈B},求证: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上海高考试题文科数学第18题是一道选择题,该题是这样的: 设A1,A2,A3,A4是平面上给定的4个不同的点,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的一道选择题为:设集合I={1,2,3,4,5},选择I的两个非空子集A和B,要使B中最小的数大于A中最大的数,则不同的选择方法共有()(A)50种(B)49种(C)48种(D)47种答案:是B.该题是选择题中的最后一题,是比较难的一道题.本文运用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及抽象思维等  相似文献   

16.
在2000年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预赛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设a,b,c分别是△ABC的三边的长且a/b=a+b/a+b+c,则它的内角∠A、∠B的关系是( )  相似文献   

17.
高考化学实验题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检测既有有效性,又有局限性,其局限性 在这里暂不讨论.其有效性是因为有这样一些试题(以下称为A类)能够把"平时做 实验与平时不做实验"的考生较好地区分开来;另一类试题(以下称为B类)则是那 些通过"听实验、画实验而不做实验"的考生也能得高分的.广大化学教师所称道的高 考试题也正是A类试题,再从各地历年高考之后对考生的答题情况分析来看,结果 也表明:考生对化学实验题的失分率最高的恰恰也是A类试题.这一情况应该引起 我们高度重视:一是说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然是薄弱环节;二是A类试题理应成 为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有一道这样的试题——原命题:末位数字是数字或5的整数,能被5整除;它的否命题是( )。这道题简单似看,却颇有一定的深度,对初中学生来讲是要求较高的一道题。对这道题,考生的答案绝大多数是:末位数字不是0或5的整数,不能被5整除。连标准答案上也是如此回答的,很多老师也坚持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答案。可见这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错误。问题主要就出在原命题题设中的“或”上。用字母来表示,其一般形式是:若A_1或A_2,则B。这里只要A_1、A_2中有一个成立,则B也成立。下面我们来证明“若(?)或(?),则(?)”不是原命题  相似文献   

19.
去年高考结束,笔把16套高考卷的诗词鉴赏试题印发给高二理科实验班学生练习,并要求他们评选出一道最有创意的试题。揭晓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山东卷诗歌鉴赏题独占鳌头。该题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中考试题不断出新.认真分析、探究中考试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考命题发展的趋势.现以近几年的中考题为例,就一些近年出现的新题分类介绍,供读者参考.1分值不等二选一解答题类例1本题有A、B两类题,A类题满分7分,B类题满分10分.请你选择其中一类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