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竞技体育竞争的关键是后备人才的竞争,后备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冰雪体育后备人才现状的分析,找出我国冰雪体育后备人才的制约因素为:培养模式单一、学训矛盾大、退役安置困难和教练员素质偏低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运动员培养体制,创新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体育与教育的充分融合作用;健全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教练员自身综合素质等发展对策,为冰雪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冰雪运动现状及制约因素以及申办冬奥会对群众体育开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我国冰雪运动项目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申奥成功对其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的冰雪体育赛事较少,形成不了职业化;运动员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不系统;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不仅有利于国民参与冰雪运动兴趣的提高,增强国民体质,而且还会促进国民冰雪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冰雪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冰雪竞技运动的实力.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促进冰雪项目运动员膳食营养研究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于近年来我国冰雪项目运动员营养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对于冰雪项目运动员营养补充研究存在的问题予以总结,发现目前冰雪项目运动营养补充存在重视不足,缺乏有针对性的实地研究,以及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与措施,以期对于冰雪项目运动员获得合理的营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成为保证我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利用冬奥会这一良好契机,改善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走访调查、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指出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机制、体制、管理模式和保障体系等多方面提出和论述了改进的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样滑冰、速度滑冰是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优势项目,冬奥会优势项目的成绩与后备人才的培养状况息息相关.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国冬季竞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才能保持水平不断提高.对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走体教结合之路、普及冰雪运动、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加强科研与信息等后勤保障、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承办与申办竞赛、拓宽转业运动员就业渠道等一系列相关的培养对策,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体育事业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对于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进一步扩大开展冰雪运动的区域和地区,推动我国冰雪体育运动发展.针对当前我国冰雪体育运动起步晚,基础差;冰雪项目运动员后备基数小,训练理念落后;冰雪运动场地不足,训练设施陈旧;群众参与人数少,普及程度不高等现状,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冰雪体育政策扶植力度;加快推进“北冰南移”、“南展西扩”冰雪战略,全面普及冰雪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群众冰雪体育健身活动,增加冰雪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加强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冰雪产业发展;加强冰雪体育项目科研保障,提升冰雪运动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等改进措施,为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冰雪体育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简要回顾了中国冰雪运动三十多年来在世界大型比赛中的成绩,指出雪上项目一直是中国冬季运动短板的现实和困境所在。通过对我国雪上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除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以外,困扰中国雪上项目发展的深层原因还包括体制、后备人才培养、社会基础和文化氛围等诸多因素。针对这些深层次的因素,提出了更新发展理念、完善管理体制、注重运动员全面发展、积极发展滑雪文化和滑雪产业等扩大根基的解决出路与途径。旨在改变雪上项目整体水平落后的局面,进一步促进我国雪上运动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谭虹 《冰雪运动》2011,33(4):57-60
中国经历了30年的努力,首次跻身于冬奥会八强,为我国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名义申办的第24届(2022年)或第25届(2026年)冬奥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对黑龙江冰雪项目的发展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冰雪运动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健全冰雪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提高运动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等有效提高黑龙江省冰雪运动整体水平的措施,为中国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献计献策,促进黑龙江省冰雪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琳  李谦 《冰雪运动》2012,(2):64-68
为促进新疆冰雪运动的发展,提高我国冰雪运动项目的综合实力,加快新疆冰雪运动的发展速度,缩小新疆与黑龙江冰雪运动发展的差距,实现西北和东北地区“两翼齐飞”,共同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疆和黑龙江冰雪运动发展特征、自然条件、政府重视程度、场地设施、后备人才、群众基础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提出加强政府重视程度、加大冬季体育场馆及场地建设力度、提高后备人才质量、科学化管理和加强科研力量等对策,旨在找出新疆冰雪运动发展模式,为相关管理部门实施政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花样滑冰是我国参加冬奥会的优势项目,随着老运动员的退役,后备人才培养不足的矛盾凸显.现役国家花样滑冰队一线的运动员70%是黑龙江省培养的运动员,黑龙江省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花样滑冰竞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花样滑冰项目后备人才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花样滑冰运动员储备在减少,2014年度黑龙江省全国花样滑冰项目注册运动员比2013年度减少了8.9%;黑龙江省花样滑冰13岁以下运动员后备梯队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型,提示低龄儿童花样滑冰运动员有减少的发展趋势;教练员队伍具有年龄小、执教时间短、职称低的特点,教练员队伍出现年龄断档;运动员平均每天冰上训练时间过短,参加比赛机会少等.建议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应与大众体育、体育经济相结合,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加强俱乐部的多区域建设;花样滑冰运动项目发展和基础训练阶段必须与学校相结合,保证后备人才资源库输出充足和运动选材的质量;增加业余体校的经费投入,加强教练员的学习与交流,促进黑龙江省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臣  李月 《冰雪运动》2007,29(6):45-47
观众的欣赏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赛事举办国的文明程度。为了有效提高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现场观众的欣赏素养,通用文献综合和具体实例查找出影响大冬会现场观众欣赏素养的因素有舆论导向、冰雪体育比赛常识与相关礼仪和赛会的组织等等,并总结出加强大众媒体的宣传力度、培养"专业"观众和发挥志愿者的积极作用等提高现场观众欣赏素养的具体途径,为大冬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比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与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冬运会竞技冰雪运动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参赛队伍及项目、成绩的发展状况,凸显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的举办对新疆竞技冰雪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的举办对新疆冰雪运动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疆冰雪运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全面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的战略下,国家对新疆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经济、援疆计划等支持,成立了新疆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解决了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等编制问题,在严谨、系统的管理制度下,新疆竞技冰雪运动队的项目、参赛队伍、成绩情况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对于加快新疆冰雪运动发展和迎接北京奥运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工造雪是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滑雪项目比赛成功举办的前提条件.从人工造雪技术的机理出发,对人工造雪的气象条件、技术现状及普遍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结合冬奥会不同举办城市的经验,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工造雪工作的前景和风险.提出人工造雪系统的效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当季囤雪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工造雪工作应重点关注的三大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4.
大冬会对我国冬季体育事业加速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德胜  肖军 《冰雪运动》2009,31(4):55-58
举办大冬会不仅全面检验了我国冬季竞技体育的水平,而且对于加速我国冬季体育事业发展步伐,从而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大冬会加速了我国冬季体育与所在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不断融合,体育场馆建设、体育产业、体育观念、体育科技和体育组织管理水平等体育现代化指标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加速了我国冬季体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举办大冬会树立了我国冬季体育文化形象,展现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文化特色,拉动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经济建设和我国冬季体育硬实力的增长,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了我国冬季体育的文化魅力,加速了我国冬季体育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将会有效打破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夏强冬弱现象,将对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北京举办冬奥会将有效促进我国冬奥会竞技体育与大众冰雪运动协调发展,加大冰雪运动的普及力度,提高冰雪运动人口的数量,增加冰雪运动的场馆;加速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冰雪人才的培养,打造以北京、河北为中心的冬季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塑造我国冰雪运动竞赛与体育产业的新布局.  相似文献   

16.
冬泳万花筒     
社会的不断进步,自然条件的不断恶化,致使现代的人们越发关心身心健康,希冀过上更加文明的生活,由此全球健康热此起彼伏。在隆冬时节,走向大自然,投身到冰冷的水中进行冬泳,正成为全球许多地方冬季的热门锻炼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王华良 《钓鱼》2010,(2):26-28
河北省唐县的南城子水库其实是个山塘,它给钓鱼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深”。山塘水面约二三十亩,3米以上的深水区占90%以上,只有西北角、东北角、西南角三个短短的沟汊为3米以下的浅水区。它是一个典型的定期放鱼按天收费的投放塘,在11月9日-12日的那场给北方各省带来严重雪灾并使全国许多地区提前约一个月进入冬季的特大寒潮到来的前后和过程中,我和钓友们先后四次赴南城子水库钓鱼,  相似文献   

18.
焦广庆 《钓鱼》2010,(2):60-61
钓鱼是一项自古以来就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活动,而且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尧舜之时。据说,大禹治水时,常常会缺衣少食,为了大家有力气治水,大禹带领大家用尖尖的骨头磨制成鱼钩,就近钓鱼来代替干粮。虽然只是传说,但在我国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发掘中,发现了很多鱼叉和鱼钩。而且这些鱼钩的造型多样,有的还在钩尖下面磨出了倒刺,多数鱼钩还磨有拴钓线的槽,由此可证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十分擅长垂钓了。  相似文献   

19.
冬忙追星     
罗拓 《钓鱼》2010,(24):40-41
暖与干是川西坝子及其周边丘陵地区冬天的特点。整个冬天滴雨不下,温暖如春。还真是钓鱼人的好天气。与钓鱼旺季相比,当然少却了许多可垂钓的水域。但有趣的是鱼相对集中在一些水体中。这又恰为钓鱼人提供了一个冬钓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