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三十年代开始,吕振羽就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科学眼光,对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进行比较全面的审视和探讨研究。他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以及道德社会作用的不同性质。在如何对待传统伦理道德和西方伦理文化问题上,吕振羽主张采取辨证“扬弃”的态度,坚决反对道德贩运主义和伦理闭关主义。在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国民道德精神方面,吕振羽提出爱国、爱民的道德要求以及适合社会主义实际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念。吕振羽的道德思想在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以后要编写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史,不能忽视吕振羽这个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2.
儒家伦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思想体系,其积极因素主要体现在独立的人格节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与责任意识、天下为公的整体主义价值取向与恕道精神等。发掘其积极因素的现代价值,寻求儒家伦理的精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取向之间内在的契合点,在继承优秀道德传统时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使传统的资源现代化,这对建设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仁心发用是伦理道德的基础 什么是伦理?什么是道德?伦理或道德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伦理道德的标准?道德有没有客观的普遍性?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稍具说服力的道德哲学不预设了主体心灵的作用,儒家伦理道德哲学也同样肯定心灵的作用,并且这种心灵的作用表现为仁心的感通、价值意识的豁醒。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企业经营管理中伦理道德建设滞后,重管理轻伦理,重经济效益轻道德,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违约欺诈、无节制开采资源等行为的发生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应发挥伦理道德对企业经营管理在改善经营管理者、员工、客户服务、企业组织建设和社会责任的作用,通过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建立伦理道德准则、创建伦理型组织、发挥管理者的示范作用、对员工加强教育、科学评价绩效、进行独立社会审计等措施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儒家伦理道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几千年来影响深刻而又巨大。当前如何面对儒家伦理道德传统,有一定的分歧。一种观点主张全面继承儒家伦理道德传统,用以规范当前的道德建设;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全盘西化,用西方的伦理道德取代传统的伦理道德,以求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认为,儒家伦理能够统治伟大的中华民族几千年,自然有其合理的因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对当前的道德建设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企业经营管理中伦理道德建设滞后,重管理轻伦理,重经济效益轻道德,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违约欺诈、无节制开采资源等行为的发生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应发挥伦理道德对企业经营管理在改善经营管理者、员工、客户服务、企业组织建设和社会责任的作用。通过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建立伦理道德准则、创建伦理型组织、发挥管理者的示范作用、对员工加强教育、科学评价绩效、进行独立社会审计等措施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乡城移民家庭市民化的过程中,乡村的伦理道德必然会与城市伦理道德产生冲突和碰撞,但乡村伦理可以为乡村移民家庭城市道德的融入提供伦理基础,城市道德也可以为乡城移民家庭的融入提供新的道德元素。  相似文献   

8.
道德排他主义与“陌生人”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熟人道德"、道德"亲密圈"等提法,真实表达了我国传统伦理生活中的排他主义倾向。所谓道德排他主义,就是在伦理生活中优先考虑自己、家人和朋友,对他人尤其是匿名的陌生人表现出怀疑、拒斥或极度的不信任,其中蕴含着"道德中的不道德"之内在悖论。建构社会整体的信用体系,需要调整个体道德心理结构,以积极的心态认同和接纳陌生人,以刚性的法律和制度约束陌生人间的关系。这是超越和提升圈子型道德思维,克服道德排他主义悖论,创建以相互尊重和平等为基础的陌生人伦理,提升人类伦理生活品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嬗变,既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伦理选择的多元化时代,市民的传统伦理道德约束相对松弛,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抬头和泛滥。社会转型对市民伦理素质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市民伦理意识的提高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今市民的伦理规范应包括三个层次的要素:全球伦理、制度伦理、观念与行为伦理。  相似文献   

10.
无论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本位”的,或是“道德至上”的,或是“泛道德主义”的,都在于强调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道德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特征。在西方,道德也许同宗教、艺术、科学等仅仅是精神文化的一个方面,而在中国,道德不仅渗透于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且终于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伦理型为特征的文化,这样就使道德文化的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是人们行为失范和伦理功能失效的主要原因.当代道德建构,从传统道义伦理向现代规则伦理的转型,在人们的心中形成极大的心理落差.从法律与制度建构入手重建社会道德是当前道德建设最为有效的手段,这与伦理道德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求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代表着人们的情感认同,成为人们行为习惯的基本规范,而且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伦理道德意义。《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是一部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的伦理道德反思之作,茅于轼先生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社会具体状况对道德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此书的新视角、新观念有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挖掘其丰硕的道德伦理精神和现实伦理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媒介事件中的伦理问题表现在传媒改变新闻生产模式,预设新闻价值;传媒报道方式有违新闻专业主义标准;媒介权力越位。解决我国媒介事件中伦理问题的对策是确立伦理原则,完善媒介事件报道手法;构建新闻伦理的实践机制,强化传媒他律形式;实现传媒伦理道德的内化,强化传媒自律形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分析了美国当代道德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出在社会迫切需要大学提供伦理道德指引的时候,大学校长却把主要时间与精力用在筹款与行政管理上,没有承担起伦理领袖和道德楷模的责任。文章进而全方位地分析了大学校长应尽的伦理道德责任,应使大学成为大学,成为社会的良知。  相似文献   

15.
普世伦理(the Universal Ethics)又译为"普遍伦理"、"全球伦理"或"世界伦理",是目前理论界(主要是哲学界)探讨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种普遍主义的诉求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必然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但国内关于普世伦理的道德教育意义的探讨至今仍很少.这篇小论以普世伦理所展示的宽广的文化学上的视野,重新审视我们以往的学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十八世纪后期,在欧洲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这便是感伤主义文学,其鼻祖为英国的作家斯泰恩。1768年他出版了《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也叫《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一词便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道德行动的正确目的如何获得的讨论中,由于亚里士多德一方面认为伦理德性给予目的,而伦理德性又是灵魂中非理性部分的德性;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伦理德性是非理性部分听从理性的德性,而且伦理德性不能离开实践智慧而存在,因而对于道德目的的确立问题的讨论就出现了理智主义与非理智主义之争。通过对不同主张的分析可知,尽管伦理德性是灵魂中非理性部分的德性,但却是非理性部分听从理性的德性;其形成,即习惯化过程本身就需要理性的参与;并且,道德目的在确立及其实现过程中受到理性的规定。如此,这一方面反驳了非理智主义者所认为的伦理德性给予目的是一非理性过程的主张,另一方面又分析了理性因素在目的确立过程中的具体发生及其功能,从而辩护并推进了理智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十八世纪后期,在欧洲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这便是感伤主义文学,其鼻祖为英国的作家斯泰恩。1768年他出版了《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也叫《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一词便来源于此。当时古典主义正在消亡,许多作家,诸如英国的汤姆生、法国的卢梭、德国的歌德等竞相仿效,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运用感伤主义的手法。自此,在欧洲文坛上形成了一股潮流。  相似文献   

19.
论司法腐败的道德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道德的角度看,司法腐败的原因有: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司法人员所处的职业道德环境不够理想;部分司法人员的道德素质偏低。要治理腐败,就要建立制度、规范、德性三维一体的司法腐败道德治理模式。其内容包括:加强制度设计;开展司法伦理规范建设;促进司法人员德性养成。  相似文献   

20.
道德的经济必然性是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的自律性是道德的特殊本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应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中引发出来,以往合理的传统道德应受市场经济检验其适用性。等价交换作为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蕴含着新的伦理原则,这原则也应适用于非经济领域,但不是照搬其形式。其它领域的等价交换的价值载体可以是非物质、非金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伦理道德是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的集体主义,它与为人民服务精神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