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天堂与五月》和《花一般的罪恶》1926年邵洵美自欧洲回国,到上海的第一件事便是拜访《狮吼》杂志同人,与滕固、章克标成了至交,并成了《狮吼》的主要撰稿者.1927年1月,他的第一本诗集《天堂与五月》作为“狮吼社”丛书,由光华书店出版发行.朱自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时,在《选诗杂记》中说:“还有邵洵美先生的《天堂与五月》,到底没找着.赵家璧先生来信说,上海也没有.清华有,丢了.我托李健吾先生问过沈从文,同时自己写信去;他写过《我  相似文献   

2.
刊前缀语     
本刊这一期刊出《邵洵美研究专辑》.邵洵美(1906——1968)是中国著名现代诗人、文化出版家和外国文学翻译家.他对中国新诗事业、中国现代出版事业和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都有一定的贡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学术界、文艺界、翻译界对邵洵美的研究在八十年代.以前的岁月里一直未能开展.近年来,邵洵美的名字才在报刊上出现.1981年7月号、12月号《西湖》文艺月刊率先发表费在山写的《盛佩玉谈邵洵美》和《盛佩玉再谈邵洵美》两文.其后,3南京师范学院的《文教资料简报》1982年第五期刊出《邵洵美研究资料》,发表了六篇文章.1983年苏联科学院出版的《中国诗歌》一书选入邵洵美诗作五首.1984年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演变》选自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一书.自一九六四年以来,吕叔湘先生以“语文常谈”为题,分期在《文字改革》月刊上发表文章.原计划写八篇,但刊出七篇之后,“文化大革命”来了,杂志停刊,第八篇也流产了.直至一九八○年、吕叔湘先生才将旧稿加以整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突然收到宁夏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聂焱先生的来信。他请我为他的专著《现代汉语论集》写一篇序言。于是我来为这本专著写一篇序言,把它介绍给广大读者。 我同这本《现代汉语论集》的作者聂焱先生从没有见过面。但是有过文字交往。1991年《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固原师专学报》的目录,知道他写作了《比喻四法》一文,就去了信。读了他的大作之后,也曾去信给予鼓励,好象还寄过一些材料。现在见到他的这本著作,很是高兴,为他的进步和成功而高兴。能在此为他写一篇序言,把它介绍给读者,我感到很是荣幸。我为现代汉语学的发展和繁荣而高兴。  相似文献   

5.
一、《一件小事》 (一)本文的写作时间和发表的刊物以哪种说法为是? 本文的写作时间,作者在篇末写的是1920年7月。很多人就认为这是本文的写作日期。关于发表的刊物,有的说是发表在《晨报副刊》上,有的说是发表在《<晨报>创刊纪念增刊》上。 经查阅“五四”时期主要报刊的目录,本文是发表在1919年12月1日的《<晨报>周年纪念增刊》(劳动专号)上。因而本文的写作时间最晚也在1919年12月以前。从《鲁迅日记》的有关记载来看,1919年11月中,下旬,他和《晨报》都有函件来往,可能是有关本文的。文末写的日期,当是在编入《呐喊》小说集时,作者补记时错记了。 (二)为什么不宜把作品中的“我”与鲁迅完全等同起来? 在小说创作中,用第一人称“我”作为主人公或作为展开情节的线索,是常见的方法。用第一人称或用第三人称主要根据主题和题材的需要,如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因为写的是历史题材,没有一篇用第一人称。如《呐喊》、《傍徨》两部小说集中,25篇作品中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有11篇。 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不能完全当真人真事看待。分析《一件小事》这篇作品时,不能把“我”和鲁迅等同起来。一是鲁迅当时的思想境界大大超过了  相似文献   

6.
先生是个奇特的人.他曾经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70岁前决不写自述性的文章,为此他多次谢绝了有关杂志社、出版社的盛情邀约.有一次,全国《金瓶梅》研究会的两位先生主编一部《我与金瓶梅》的学者自述录,人选者为正式出版《金瓶梅》研究专著的海峡两岸学者.作为当代《金瓶梅》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并且出版过研究《金瓶梅》专著的先生理所当然在邀约之列.但先生不愿破自己立下的规矩,同时又为了照顾到主编者不致于因为没有约到稿而引起他人的猜测和误会,提出了可用别人所写的一篇访问代替.这样《我与金瓶梅》一书,前面的70多篇都是学者的自述,而最后一篇竟是别人所写的访问记,在体例上非常特别,使得主编者不得不在后记中说明其事.  相似文献   

7.
华东师大历史系刘精诚先生的两部魏晋南北朝史著作——《魏孝文帝传》和《两晋南北朝史话》,已在不久前分别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 刘精诚先生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和教学已有30余年。从1964年在《历史教学》上发表《拓跋族的兵制与土地关系的变化》一文至今,他已发表了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论文20余篇。近年来,他致力于对北魏孝文帝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发表在《中国史研究》及各种学报上的专题论文已近10篇。此外,还发表了关于北魏末年人民起义等专题的系列论文多篇。《魏孝文帝传》和《两晋南北朝史话》这两部著  相似文献   

8.
遗札二则     
吴郁芳先生是湖北省知名中年学者、生前对楚文化、江南文化及徐霞客研究精深.发表有关论著近50篇(种),其中在我院学报上刊发的《〈徐霞客游记〉勘误一》《<徐霞客游记>》勘误二》两篇论文.广受好评与重视.因身患癌症.吴先生不幸英年早逝.本刊特以《遗札二则》发表其两篇遗作《试论南方无长城》和《东南季风与东南古文化》,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9.
我很佩服光椿先生写作上的勤奋。他从古稀之年开始,陆续推出了《邹光椿文集》一至四集。虽说有一部分是过去已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为近几年的新作。不久前他来信说《文集》第五集《反璞集》业已辑就,希望我为该集写一篇序言。以往由于主持《修辞学习》杂志,有缘拜读过光椿先生寄给这家杂志的多篇修辞学论文,我很欣赏他从独特视角出手的“福建修辞学史研究”,这一组研究性论文从近代一直写到现当代,此前无人从此角度进行过系统探索。收入本集的《修辞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他写于1989年的修辞学教材。按一般惯例,既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谜一般的鲁南作家至今尚不为人们深入了解,他就是与鲁迅、胡适同时期使用白话文进行创作的文化革命先驱王思玷先生。当时他作为一名“无名作家”,于1921~1924年间先后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七篇白话小说,前五篇写农村题材,后两篇是所谓“非战文学”,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得到茅盾先生高度评价。尔后就再也没有他的作品及他个人的消息了,正像茅盾先生怀着深深的遗憾所惋叹的:“象彗星一样一现就不见了”。直到80年代人们才在临沂市苍山县的兰陵镇找到他的亲人。原来1924年以后,这位忧国忧民的先驱竟…  相似文献   

11.
大约20年前,我写过一篇万言长文,主要讲述的是自然界之事,兼之也涉及了人类生存状态的事,题为《人类还能生存多久》,发表在《北方文学》上,责任编辑是孙仕侠先生.此文发表后,转载的报纸杂志颇多.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7,(10)
教完《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感受颇深,始终感觉这篇记叙性的散文是《朝花夕拾》中最好的一篇。今天的话题,我就从他的笔名谈起。我们都知道鲁迅原名周树人,曾有过很多笔名,其中有发表在《文化偏至论》上的笔名是"迅行",含有希望、奋发、前进的意思;1918年发表小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从事文艺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学者、教授,林焕平先生深受人们的敬重。对他有更深了解的人知道,林焕平还是一个著作等身的著作家,他的著述不仅有文艺理论专著、专论和文学批评,有现代作家研究和日本文学研究的沉厚之作,而且还有为数不少、有较高质量、较大影响的文学创作成果,如小说、散文、诗歌等,甚至他还在三四十年代写过一批数量可观、脍炙人口、影响很大的国际时事政治评论文章。如1940年日本侵占海南岛,林焕平当即写了一篇《日寇侵占海南岛是太平洋上的九·一八!》,由当时的民革社发到香港各报及海外各地的华侨报纸,这些报纸绝大多数都刊登了。又如1945年11月,林焕平在贵州赤水写了一篇《向麦克阿瑟元帅敲警钟》,发表在重庆《文汇周报》上。这差不多成了我国第一  相似文献   

14.
八木章好先生是日本聊斋学界的后起之秀。他除了在有关蒲松龄及其著述(主要是《聊斋志异》)的资料整理、甄别和研究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外,尤其专注于聊斋诗歌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多有新见。  相似文献   

15.
鲁迅创作的小说,最早的一篇不是《狂人日记》,而是一九一一年冬天写的文言小说《怀旧》,发表在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后来收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中.这篇文言小说比《狂人日记》早写了七年.《怀旧》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表面来看,是对于儿童生活的一段回忆,但它却并不是《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的“回忆文”,尽管其中的个别细节,鲁迅还写在他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阿长对他讲“长毛”的事情.可是这篇《怀旧》却有着许多虚构的人和事,应该说是一篇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16.
语文出版社的教材中有一篇马克·吐温先生写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先生的作品以幽默诙谐见长,在这里选了一篇他写的《童年》,请同学们想想自己写的童年与之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7.
和一位教师闲聊,他告诉我,2014年,他一共写了十多篇论文,发表了七篇,其中有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他说,以前总认为写论文很神圣、很难,便一直想写而未写.2013年评上“市学科带头人”后,想想自己才刚到四十,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总在这位置上驻足不前,便给自己下达了死任务,必须保证每两个月至少磨出一篇教学论文.结果,想象中无比艰难的任务,完成起来却似乎无多少坎坷.  相似文献   

18.
1998年正回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以绒心目中的朱自清先生》为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写作活动。通过写作。达到了两个目标:一、促进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二、了解来自清先生的生平和他一生追求光明的思想历程,接受朱自清先生人相勉力的熏陶。在引写过程中,我注意启动学生的思维,精心设计了引写过程:第一步,收集资料,开座谈会。初三学生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仅仅是读过他的《春》和《背影》,从《谈骨气》一文中知道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所以还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有关朱自清先生的生平资料和先…  相似文献   

19.
《藤野先生》传到日本以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事隔20多年,在鲁迅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最值得回忆的是他的恩师藤野先生。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感人的师德,字里行间蕴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该文发表在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上。人以文传,这篇被中学教科书选用了数十年的传统篇目,使得藤野严九郎这个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因这篇名文而走进了亿万中国读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先生与吴晗先生对读书的论述,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下面分别加以概括。朱光潜先生就读书的问题,曾经于上个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两次写过专门谈读书的文章。第一篇《谈读书》是他在1925年留学英伦时写给国内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