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评梅革命理想的形成深受其生死恋人高君宇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这并不完全。石评梅所接受、期待、敬仰的是英雄们的巨型思想/精神。这种精英思想对她的创作有着导引的作用。在精英思想的导引下,在自我的不断超越中,她抛开了个人的悔恨,把个人之爱升华为对英雄、民族的博大之爱。因此,她的人生和艺术同时散发着熠熠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石评梅,是我国二十年代继冰心,冯沅君等之后又一位活跃的女作家。她写诗歌,写小说,写剧本,也写散文……。从开始创作到一九二八年不幸病逝,短短六年左右的时间,就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可观的文学遗产。其中,为数最多、在她病逝后又得以结集出版的是散文。石评梅的散文大多数是抒情散文。作品抒发的都是出自作家肺腑的真情。在抒情达意时作家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而且文采绚丽、挥洒恣肆,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受到时人的称赞。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初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灿烂时代,当时以北京上海为中心,出现了许多传播新思想的刊物和代表新思想的人物。就山西省说,当时最早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是静乐的高君宇同志,他的战友石评梅同志是新文学战线上的一位作家。石评梅原名汝璧,1902年八月生于山西省平定县故里,她父亲石鼎丞先生系清末举人,民国初年在山西省立图书馆任  相似文献   

4.
石评梅创作价值的独特性体现为作品浓郁的自我悲悯,这种悲悯暗喻着一种彻底的回归,一种对俗常彻底洞察之后的无奈的选择,在回归式的自我祭奠中,她仍然在为自己爱情与事业、“自我”与“时代”之间的矛盾寻求出路,她真诚地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的真实的生命,因而也就终于勃发出了新的力量——以一种新的战斗的姿态挣扎着向前。然而,最后她终于又归于绝望,她后期的大部分作品都可看作是“绝望之后的哀词”。  相似文献   

5.
中唐的沈亚之将诗歌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他写的哀怨的故事符合“以悲为美”的诗歌审美心理,他的沉郁的情怀是社会因素,个人原因和文学传统构成的,他小说的意境完全借鉴于诗歌艺术,风格艳丽又高雅,华贵又脱俗.“怨郁凄艳”可以涵概他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6.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在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中她的命运最为悲苦,充满了传奇色彩。早年因反抗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萧红开始了贫苦多病颠沛流离的短暂一生。她对生命的体悟,对爱情的追求,对文学的理解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感受和反省。通过下面三段选文,让我们进入萧红的精神世界,更好地理解她的作品以及她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石评梅的精神视野 ,经历了狭窄到宏大、由个人走向大众的艰难嬗变 ,由此也带来了情感审美从悲哀到悲壮的起伏递变。以 192 6年春夏为界 ,她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作品主体风貌深深烙上苦闷、彷徨的病象 ,后期创作显示出情感覆盖的广大 ,一改悲哀而为充满激愤的悲壮色彩。这种情感表征的递变 ,是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矛盾的不断激化 ,个人向社会的不断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孤独感挣破的艰辛嬗变  相似文献   

8.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是苏联早期著名女诗人。她从学生时代开始发表作品,登上诗坛,一生手不停挥地创作了大量优秀诗歌。茨维塔耶娃的诗热情奔放、风格独特,在音韵、节奏、意向上自成一体、精妙绝伦,体现了她创新的天才禀赋,为俄罗斯诗歌史添写了极富表现力和充满激情的一页。1922年,茨维塔耶娃离开祖国,定居巴黎,1939年返回莫斯科,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被疏散到叶拉布加市,在孤独和精神抑郁中自缢身亡。茨维塔耶娃在俄罗斯诗歌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她和阿赫马托娃、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并称为“20世纪俄罗斯诗坛四巨人”。  相似文献   

9.
石评梅的精神视野,经历了狭窄到宏大、由个人走向大众的艰难嬗变,由此也带来了情感审美从悲哀到悲壮的起伏递变。以1926年春夏为界,她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作品主体风貌深深烙上苦闷、彷徨的病象,后期创作显示出情感覆盖的广大,一改悲哀而为充满激愤的悲壮色彩。这种情感表征的递变,是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矛盾的不断激化,个人向社会的不断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孤独感挣破的艰辛嬗变。  相似文献   

10.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她的感伤体散文在现代文坛别树一帜。其作品不局限于个人情感的宣泄,不醉心于生活表象的图解,不沉溺于庸常悲切的哀诉,而具有博大的情感内涵,深邃的艺术意境,诗化的话语风格。这些作品在情感抒发、意境营造和语言组织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抒情哀婉缠绵,意境凄幽淡美,语言冷艳清绮。石评梅散文独特的文学品位和审美价值也正得益于此。  相似文献   

11.
石评梅的自然生命虽然只有二十六年,艺术创作也仅有六七年之久,从她悲剧性的一生却可深刻地体会到人性的至纯与至真。石评梅正与阿诺德一样:"彷徨于两个世界,一个已死,另一个却无力出生。"这种悲剧的矛盾性使得她的整体自我意识充满着踌躇与悔恨,移情与悬置。  相似文献   

12.
石评梅是一个有着孤独生命意识的作家,这种意识决定了她的作品具有某种孤独的特质.石评梅生命中的孤独意识来源于她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和坎坷的爱情.高等教育的经历使她不能见客于世俗的群体,导致她虽然在精神上获得自由但却失找不到新的依托;深刻认识了现实的黑暗却产生了对现实的鄙夷和巯离,从而她陷入了深深的孤独.  相似文献   

13.
张锦莉 《现代语文》2006,(10):45-46
提起梅娘这个名字,恐怕很少人知道她是谁,更不会知道她就是20世纪40年代被人们称为“南玲北梅”中的梅。虽然她实际的创作水平并不能与张爱玲比肩,但是她的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当时沦陷区的学大放光彩,也受到了读的无限欢迎,即使是现在读她的作品,也仍然能够引起读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冰心是一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文学家。她一生长寿,亨年99岁,被人们称之为"世纪老人"。她一生笔耕七十余年,才华横溢,创作的作品非常丰富;其小说、诗歌、散文、翻译等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挚爱之情和对母爱、童真的热情歌颂,深受谈者的喜爱。其实,了解冰心的人都知道,她幼年时就是一个为人称赞的小才女。  相似文献   

15.
王伟玮 《文教资料》2007,(7):120-123
顾城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但其后期诗歌仿佛是专为自己而写的,在内容表达、创作风格、艺术形式等方面较前期都有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私语化的倾向,值得关注。在此,结合诗人复杂的生活经历和“无为无不为”的哲学观念,试论顾城后期诗歌作品所呈现的私语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冰心,是中国现代相当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讲到冰心,人们便很自然地想起她的一系列作品,并且仿佛感到“冰心”这个名字和她的作品的风格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感觉,是那样朦胧,却又那样真切;是那样空泛,却又那样突出;又仿佛是只可意会,却难以言传似的。是的,冰心这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特色:创作不丰,却影响很大;具有深刻的历史内容的作品几乎没有,却名闻遐迩;题材也并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个善用诗歌传情达意的高手。爱情主题的诗歌是她一生创作的1775首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她一生情路坎坷,加之足不逾户,缺乏社会阅历,狄金森的爱情诗主要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进行创作。她的创作风格以婉约著称,并自成一体——电报体。她创作出的300多首爱情诗思想内容深邃、想象力丰富、立场鲜明、见解独到、语言清新脱俗,极具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篇篇是表达情感艺术的珍品。  相似文献   

18.
秦现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作家,他一生著述颇丰,诗、词、文、赋兼善.秦现的词作品,以其情韵兼胜、感人至深的新风格,向来被人们尊奉为“婉约词派”的正宗.秦观在创作过程中善于融情于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被后人目之为“古之伤心人”.秦观这种凄厉哀怨、沉郁悲怆的伤心情致,不仅在其词作品里有着充分的表现,而且在其诗歌作品中亦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纵观秦观一生的诗歌作品,既有早年横放杰出、少不更事的狂放意气,又有平时闲后时期的闲雅情趣,然而更多的则是理想破灭、忧惧畏祸的绝望心态.笔者认为,“伤心”和“悲情”是秦观诗歌的主要感情基调.因此,在拙文中笔者以此视角为切入点,着力于秦观诗歌“伤心”情致和“悲情”意绪的深入开掘,并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这一感情基调的深刻内涵和形成原因做一深入地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最重要的女诗人,她一生创作一千七百多首诗,却未能活着看到自己的成功,她的诗具有惊人的完整和独创性。她一生遭受多次打击却不屈从于命运摆布,她性格孤僻,深居简出,但观察敏锐、细腻和独特,“大自然”、“死亡”、“永恒”是她所喜爱的主题。本文主要分为下列三个部分:一、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及其局限性;二、艾米莉诗歌的写作特点:三、对艾米莉几首诗歌的评析。  相似文献   

20.
艾米莉·狄金森作为影响美国现代诗歌发展的一位重要的女诗人,其诗以独特创作风格和新奇的意象著称。尽管诗人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隐居在家,但她的诗歌却表现她对人生深刻思考和对自我灵魂的探索。本文旨从她创作的自然诗中探究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