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学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时,作者不仅对文章学的发展及文章学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如数家珍,而且对文本写作学、过程写作学、主体写作学、文化写作学等各种写作学思想及它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清楚。从而把全书的理  相似文献   

2.
自从邓颖超同志发出“振兴写作学科,为四化建设服务”(裴显声《写作学新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的号召以后,全国写作的教学和科研有了很大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写作学界的专家、学者们普遍意识到:传统的写作理论已显得软弱无力,要避免安于现状,必须突破原有体系,走现代化、科学化之路,建立起科学的写作学理论体系。于是乎,新的写作理论著作如雨后春笋,相继问世。朱伯石的《写作概论》,饶鹏飞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路庆德的《写作救程》,林可夫《基础写作概论》,裴显声的  相似文献   

3.
从以文章为对象的静态研究转向以写作行为过程为对象的动态研究,是现代写作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关于写作行为过程,能否用一个准确、简洁的“模型”予以理论概括,则更是人们尽心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自八十年代迄今可以看到的研究成果不少,但较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林可夫主编《基础写作学概论》中的观点,认为写作行为过程是“生活——大脑——文章”。第二种是刘锡庆在《基础写作学》中提出的“双重转化论”,他把写作行为过程的这一本质属性抽绎为“物——意——文”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十多年来通行的写作教材,较之文革前有两个进步:一是突出了写作的实践性,以《写作教程》为代表提出了“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原则;二是突出了写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基础写作学》为代表提出了“双重转化”的规律。但是,文革前后的教材有一个相同点,即都由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常用文体几大块组成。《基础写作学》虽然提出了写作规律的命题,但并不完备,不能用此规律把几大块统帅起来,贯穿于全书之中。我认为写作规律的核心是:划出写作过程的  相似文献   

5.
写作有没有规律?有人说有,有人说无,有人又说“这是个‘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的难解之谜”。尽管古代和现代的写作理论研究者们在探求写作规律上,作出了许多可贵的努力,但由于对有关“规律”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长期存在着不统一不确定的状况,因而模糊不清。其突出的表现是往往误把写作的方法(如“文有文律”、“以法为律”——清.刘熙载《艺概·诗概》)、特点(如“博而能一综合律”——《写作学高级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周姬昌主编)和原则(如“法而无法通变律”——引书同上)与写作规律混为一谈,致使写作规律的研究长期处于若明若暗、似是而非的状态,不能形成公认的理论形态。许多写作学论著和教材,总是满足于对写作知识的介绍,缺乏对写作规律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揭示,因而失去了科学的深度。这大概是写作学研究总体水平难以大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写作行为规律的研究,无疑将成为现代写作学理论建树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现代写作学的学科理论观杜福磊近十年来,写作学科的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写作学界同仁在“振兴写作学科,为四化建设服务”(邓颖超1984年8月20日为《写作》杂志题词),“走现代科学宏观综合之路”(裴显生《写作学新稿》绪论)的旗帜下,更新了研究观念和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写作学科的理论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者们在“振兴写作学科,为四化建设服务”(邓颍超1984年8月20日为《写作》杂志题词),“走现代科学宏观综合之路”的旗帜下,更新了研究观念和方法,以一种现代意识和全新的视角,对现代写作现象和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和深入探讨,对传统写作理论作批判的继承,重新勾画出现代写作学理论的总体框架,使写作学的研究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写作界对写作学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建设,深入探讨和把握写作活动的规律,并形成带有新生代特点的理论体系,宣告了“写作无学”时代的终结。写作行为中的“感知——内孕——外化”的规律得到普遍认同;写作理论研究与其它学科(如方法论、文艺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思维学,哲学、传播学等)交叉、比较、综合的动态研究方法也获得一些初步成果;新近提出的文化写作学与写作文化学为写作理论更展示出广阔博远的前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写作学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30年古老而又年轻的写作学科走向了繁荣发展,展开了“八次学术大争鸣”,理论研究发生了“八大变革”,在写作原理学、文体写作学、写作教育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七种类型三个理论层次”构成的学科理论体系序列;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写作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21世纪的现代写作学理论文化建设要全力实现创新发展,应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写作文化素质的优势学科。  相似文献   

10.
马正平的《非构思写作学宣言》通过对写作学构思论这一常识的质疑,提出了“非构思写作”的革命性理论主张。“非构思写作”当然接受了后现代哲学的影响,且与后现代哲学具有暗合之处。但是,“非构思写作”与后现代在暗合后立即分手,即“非构思写作”对于构思论写作学的颠覆是为了建构本土的中国当代写作学。  相似文献   

11.
万奇教授的《文心之道:汉语写作论说》是其“研治‘为文之学’二十年的一个小结”。考文原,叙文史,究文要,讲文术,说文评,实乃以汉语、汉字为媒介,以文章写作为对象,以“道”“文”统一、“情”“采”俱备、“古”“今”齐举、“术”“学”兼顾为旨归,表述得条分缕析、做到了提要钩玄的一本“综合研究”的个人写作学论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是一部具有开拓创新价值的理论专著,视域的宏观性与前瞻性、学术见解的独到性与新颖性、理论结构的系统性与有机性是其突出的学术特色,为全面认识几千年来中国写作学的理论研究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总览全局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不少高校,大学语文和写作正在为各种专业课“让路”,课时被不断压缩,一些优秀的教师不愿意上这两门课。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等却不容乐观。其实,大学语文和写作课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提升文化素质和应用能力,把大学语文和写作建设成为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宗旨的新课程,是“教”和“学”双方共同的要求。凯里学院作为升本不久的地方院校,尤其是以师范专业为主的新建本科院校,大力加强文化素质课程的教育教学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写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建构了"零度写作"的概念,即零度、透明、中性、非感情性的写作,以此来挽救写作受社会、政治或意识形态的观念控制的危机,从而张扬语言、语言结构的自由。"零度写作"在实际写作中具有难以实现性,"零度"语言只是对语言本体建构的一种理想描述,但巴特提出"零度写作"并非毫无意义,"零度写作"可以达到文学语言和写作主体的自由,同时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创作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如何建设和利用网络化、数字化资源平台,探索并实施数字化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该研究总结北京科技大学基于“体验英语——写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的数字化创新英语写作教学初步实践,介绍研究背景,从多模态并举启迪思维、参与式反馈促进写作、视觉化评价培养自评、镜像化学习取长补短、开放式平台促资源建设五个方面介绍该创新教学并对教学效果的学生反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写话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并引导其掌握语言表达基本方法,借助文字表达思想。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低年级绘本写话教学水平,成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渠道之一。文章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绘本的特点出发,结合学情提出绘本写话教学的新思路:图文并茂,强化语言建构;开放思维,搭建绘本写话桥梁;仿写续写,在迁移运用中实践提高。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measures of Cattell‐Horn‐Carroll (CHC) cognitive abilities in explaining writing achievement. Drawing from samples that covered the age range of 7 to 18 years, simultaneous multiple regression was used to regress scores from the Woodcock‐Johnson III (WJ III; Woodcock, McGrew, & Mather, 2001) that represent CHC broad and narrow abilities onto the WJ III Basic Writing Skills and Written Expression cluster scores. At most age levels, Comprehension‐Knowledge demonstrated moderate to strong effects on both writing clusters, Processing Speed demonstrated moderate effects on Basic Writing Skills and moderate to strong effects on Written Expression, and Short‐Term Memory demonstrated moderate effects. At the youngest age levels, Long‐Term Retrieval demonstrated moderate to strong effects on Basic Writing Skills and moderate effects on Written Expression. Auditory Processing, and Phonemic Awareness demonstrated moderate effects on only Written Expression at the youngest age levels and at some of the oldest age levels. Fluid Reasoning demonstrated moderate effects on both writing clusters only during some of the oldest age levels. Visual‐Spatial Thinking primarily demonstrated negligible effects. The result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ognitive abilities most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writing skills of children during the school‐age years. © 2008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8.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然而,现阶段大学英语写作一直是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弱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问卷调查和分析写作教学现状发现目前主要存在教材、教学模式和作文批改三方面的问题。因此,改革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中心任务是:选择一套系统的、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特点的大学英语写作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式。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写作能力也是衡量语言学习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概念语法隐喻和名词化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近年来对语法隐喻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但把概念语法隐喻和名词化与英语写作教学结合起来的研究相对来说还不是很深入,文章通过一些写作实例来阐释概念语法隐喻和名词化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写作中准确运用句式和词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Web2.0是充分互动、个性化、去中心化和拥有完全信息自主权、以人为核心的网络新阶段。传统写作理论面临重构,作者和读者界线趋于模糊,文本结构从有限到无限,把关角色出现转型,主题趋于多元取向。新时代展示出全新写作前沿领域,如博客化写作,马赛克拼贴形式,数据库叙述理论,网络文学的新形态,网页制作等。写作研究前景诱人,写作向各个领域渗透,人人将获得写作权利,文本体裁超越疆界扩展,文字与图像结盟,写作趋于即时化和娱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