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残缺家庭”学生是指:父母离异或因其它原因失去一方或双方父母而只有单亲照顾或寄养在亲属及他人家中的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这种家庭出来的人,很多在个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违法犯罪的比例比一般家庭出身的人要高,被社会公认为是有可能成为“问题”型的人。因此,对这种“残缺家庭”的学生,人们似乎也形成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2.
一、构建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一个家庭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小分子。只有家庭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成为可能。一些家庭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急功近利”,容不下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缺少兼容性,行为简单粗暴,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采取“封建家长制的管教方”失去个性、失去创造力、失去想象力,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在许多中国父母的眼中,那种精力旺盛、好动、好奇的孩子被划在“顽皮”之列,对他们更是要严加管教。例如:有一“顽皮”小孩常被父母打,到幼儿园后因一琐事打小班的学生,问他为何这样,他居…  相似文献   

3.
一、“留守少年儿童”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近,笔者对兴业县龙安镇进行调查得知,全镇总人口40273人,到外地打工的有14350人,约占36%,20至45岁的青壮年绝大多数出外打工。全镇4212个中小学生家庭,有1964个学生家庭父母不在家乡,占学生家庭总数的47%。全镇有中小学生4989人,其父母不在家的有1750人,占学生总数的35%。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这些留在家乡读书的中小学生,被称为“留守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4.
一、扫描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 通过调查,我所在初中学生中父亲一方外出打工占41.97%,母亲一方外出打工占7.43%,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占20.4%。这些孩子由父母一方或隔代亲人、亲戚代为教育,在缺乏母爱、父爱的环境中成长,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与“隔代教育”现象,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而导致“教育断链”,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家庭留守子女的教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在这一“民工潮”的背景下,不少年轻父母一方或双双撇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挣钱,而他们的孩子因要上学读书,不能随之“走南闯北”,成了“留守子女”。这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欠缺和父母关爱的缺乏,存在着忧郁、怯懦、喜欢独处、优柔寡断、自认无能、成绩平平……许多令人忧虑的人格缺陷,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中的一个新问题。留守学生境况堪忧1、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低,造成不能对留守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常规教育往往不能给予正确的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在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因而,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同时,这一类孩子由于从小就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加之家庭经济往往又比较宽裕,因而,在学校更容易养成自私自利、挥霍无度的习惯。这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与城市相比,父母对孩子的照顾一般都仅限于...  相似文献   

6.
对“问题”家庭、离异及单亲家庭幼儿的心理偏差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明在进步,但有些负面的东西却正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其中“问题”家庭、离异及单亲家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引起幼儿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所谓“问题”家庭,是指父母不和,或教育幼儿的方法不当的家庭;离异家庭,是指分居以至离婚,但父母双方健在,各自都承担部分赡养和教育幼儿责任的家庭;单亲家庭,是指幼儿只能跟随父母其中一方,另一方可能是亡故或因离异并离开了本地的家庭。生活在这类家庭的幼儿,因受到各方面的困扰,再加上以其童真的眼光比较自己与周围幼儿的处境,个别以至部分这类幼儿在羡慕之余就…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背景离异家庭指夫妻离婚,子女随一方生活,可能再婚的家庭。有别于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今天,城市在校的中小学生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得到父母过多的保护,普遍依赖性较强,有“小皇帝”之称。同时,近20年也是社会变化最快的时期,随着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住房条件的改善,各种家庭矛盾的激化,离婚率大幅上升,离异家庭大量增加。城市中小学中,大约有13的学生来自离异家庭,个别班级超过一半。这类学生普遍存在着早熟、心理障碍、学习成绩偏低等问题。另外,由…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他们的初级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家庭的教育、情感和保护功能弱化问题。为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实现初级社会化,家长应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9.
品学兼差的“双差生”在各个学校都多少不一存在着。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普遍重视和正在探讨的一个问题。 形成“双差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是由于家庭管教不当,二是由于社会环境影响。一九七九年我担任过一个“双差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学生在家的情况大致有如下几种:1.父母对子女十分娇宠;2.家庭经济条件好,自小养尊处优;3.父母年老体弱,疾病缠身,或长年在外地工作,照顾不到子女。生长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单亲家庭初中生不断增多,还有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经商及劳务输出或父母长期处于分居状态由单亲或隔代抚养的“准单亲家庭”初中学生也不在少数。由于家庭功能不健全,父爱或母爱的缺乏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而初中阶段不仅是青少年身心剧变的时期,也是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不仅是家庭教育最困惑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文明在进步,但有些负面的东西却正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其中“问题”家庭、离异及单亲家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引起幼儿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所谓“问题”家庭,是指父母不和,或教育幼儿的方法不当的家庭;离异家庭,是指分居以至离婚,但父母双方健在,各自都承担部分赡养和教育幼儿责任的家庭;单亲家庭,是指幼儿只能跟随父母其中一方,另一方可能是亡故或因离异并离开了本地的家庭。生活在这类家庭的幼儿,因受到各方面的困扰,再加上以其童真的眼光比较自己与周围幼儿的处境,个别以至部分这类幼儿在羡慕之余就可能产生自卑,自卑之余也就可能不合群,慢慢地可能产生孤独或烦躁等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乡村教育的现状堪忧。广袤的原野是中华儿女的家园,但每个乡村家庭都或多或少被“实利与快速发展”裹挟,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产生了人数庞大的留守儿童。笔者所在学校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查显示,有近70%的在校学生不是在父母双方的亲自教育下学习的,或为父母一方抚养,或隔代教育。由于社会诱惑不断增强,不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也在削弱。  相似文献   

13.
当下,中国乡村教育的现状堪忧。广袤的原野是中华儿女的家园,但每个乡村家庭都或多或少被“实利与快速发展”裹挟,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产生了人数庞大的留守儿童。笔者所在学校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查显示,有近70%的在校学生不是在父母双方的亲自教育下学习的,或为父母一方抚养,或隔代教育。由于社会诱惑不断增强,不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也在削弱。随着国家均衡教育改革的发展,广大农村中小学硬件规格不断  相似文献   

14.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学生。据调查显示,全国共有1980万留守学生,留守学生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了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由于长期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有很多“留守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变成了“后进生”的代名词。他们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这类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残缺者。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双亡或一方去世这些学生由于过早地失去了父母之爱,成长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其残缺心理和性格,因而,导致其思想行为不易与学校群体规范“接轨”,成为后进学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在早期生命历程中遭遇父母缺席。父母缺席会对留守儿童产生时间性“累积效应”和数量性“累积效应”。时间性“累积效应”指随着父母缺席时间的增加,亲子依恋逐渐疏离化;数量性“累积效应”是由于父母缺席导致家庭风险因素累加,对留守儿童的情绪、行为、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学校作为能动主体提供外源力量,帮助学生生成内生力量,外源力量和内生力量相结合,一同化解父母缺席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7.
李志人  邱海国 《教育》2008,(3):59-59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留守儿童”们事实上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他们的心理往往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钱玲 《安徽教育》2009,(10):21-21
<正>中等卫生学校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5~16岁。笔者2004年所带的新生班级中90%学生来自农村,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导致学生缺乏亲情和有力的监护。有部分学生在家做家务和带弟妹,承担父母在家时的部分劳动。由于家庭  相似文献   

19.
对“特殊学生”要有特别的教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子女和再婚家庭的子女,由于年龄小,对家庭的变故无所适从,苦闷压抑,又没有人帮助,处于父母感情的夹缝中,因而他们中有的变得或内向敏感,或暴躁偏激。这里暂时对有这类心理变化的学生称为“特殊学生”。教育这些特殊孩子,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进而疏导他们的心理并改善其认知及性格。看——悉心了解对“特殊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盲目地采用“千人一方”的做法。我经常在工作中观察这样的学生,并把他们划分为急躁偏激型、敏感多疑型、暴力自卑型。然后依据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教育:对急躁偏激的学…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第二中学,开展“孝心工程”,激发了学生爱父母、爱家庭、爱他人的美德。这“孝心工程”实在是有利家庭和社会的一件大好事。眼下,中国有多少不孝子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