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经济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新型经济,已经是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正在乘风破浪向我们驶来。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我们20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它的出现,理所当然地为我国众多传媒敏锐地抓住,并引起了领导层、经济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于是,如何全面  相似文献   

2.
“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者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者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者和宣传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者”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新闻民工”,这是越来越多的新闻人对自己所处的或尴尬或窘迫的职业角色的自嘲。正像李希光教授所忧虑的那样:“在今天,当我们的媒体市场化后或者产业化以后,中国新一代新闻工作者正在陷入严重的工作和生活窘地。在一个饥肠辘辘的中国商业化媒体环境里,中国的记者正在变成一个整天为自己生活奔波养家糊口的人。”健康的社会依赖健康的媒体,而媒体的品格依赖于记者的职业素质。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无论在公众的眼中,还是在记者们的心中,“记者”两字都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神圣。当社会不断质疑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时,作为媒体中人,我们思考的问题应该很多。  相似文献   

3.
肖秋红 《图书馆杂志》1999,18(2):5-6,38
在近几年的信息传媒中,“知识经济”迅速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知识经济”正在向我们走来并将成为21世纪的社会发展新趋势。1998年3月问世的《知识经济》一书的作者吴季松对知识经济下了如下的定义: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版)知识经济带给人类与社会的影响将是全面的、巨大的和深远的,知识经济不仅对于中国的经济领域是一种挑战与机遇,对中国的图书馆界而言,也同样是一种挑战和机遇。知识经济作为继农业革命…  相似文献   

4.
浩毕图 《大观周刊》2012,(20):190-191
创造力培养是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人类已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其灵魂。幼儿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在幼儿的终身发展中,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这种素质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为此,我们从时代的要求出发,强调教育活动过程中渗透幼儿“试一试、创一创”精神的培养.这将有利于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大潮向我们涌来的时候,我们应从战略到战术 ,从政策到具体操作来迎接挑战 ,从变化当中取得最大的利益。我们要为知识经济的兴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这包括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培养创新的人才 ,加快制定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制度 ,扩大开放 ,交流合作 ,建设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精干的高效政府。1.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 ,对于发达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工业经济充分发展 ,有专家说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5000美元左右才可能有知识经济萌芽的条件。我们国家GDP人均是…  相似文献   

6.
常规的思维定势,是影响记者创造力的枷锁,写出的稿件平淡无奇。而一个充满活力、富于创新思维的记者,往往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能够采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新闻。打开记者新闻发现力的"金钥匙",就是记者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勤"而善"悟","悟"而见"新"。不管传媒生态发生多大变化,新闻人的规律性工作要诀永远不会过时——年轻记者下基层,是践行"走转改"精神、重塑"短实新"文风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们这次新华日报第二批下派记者总结暨年轻记者业务研讨会上,有年轻记者说要学会"向下生长",并举了一个例子——四川有一种毛竹,其生长过程非常奇特:在前五年的时间里,外形上几乎看不出它在生长,但到了第六年的雨季,这种毛竹就会以平均每天1.8米的速度疯长,15天的时间里就能迅速达到  相似文献   

8.
张洁 《新闻前哨》2004,(5):43-44
新闻工作本身内蕴着创造性和挑战性。它所要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是人们的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思维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新闻工作贵在创新。离开创新,新闻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 一、时代要求是新闻创新的不竭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知识经济时代扑面而来,这是我们居住着的这  相似文献   

9.
传媒生产力作为媒介和社会的共同所有物,绝不是作者在办公室里劳作的结果,而是社会事件中的人物和媒介工作者共同从事生产。传媒生产力从错综复杂和千差万别的关系中,反映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构成示意生活的意识生产,留给人们一个明晰的生活示度点。我们以新闻为例。新闻生产实际是选择一个事件拿出来给受众看,把它制作得具体而蕴涵意义,揭示社会发展趋势的某种动向。这是一种高度紧张、异常复杂的精神劳动。记者用一定的意识能力把握事实的度,以鲜明有力的形式把它刊播出来,以示度事件的意义。所有传媒生产都是示度人生的一种意识创造,给…  相似文献   

10.
王浩 《新闻前哨》2000,(10):34-35
新闻记者负有“以崇高 的精神塑造人”的使命,也就 是说他要以新闻作品对人们 的精神进行导向。那么记者 在采访和写作中又该怎样进 行自我精神导向呢? 记者的职业活动首先是 一种社会认识行为。他必须 首先把自我精神固守在认知 领域。他要向自己提出全面。 正确、深刻地认识社会的任 务。跟政治家、实业家、文学 艺术家和学者的社会认知行 为相比,记者的社会认知有 其鲜明的特点。 记者的社会认知存在适 度的超前性。在一个追求卓 越成就的记者的精神构成 中,求创新求发展的意识占 最大的比例,他的精神倾向 总是在于推进而不在于保 …  相似文献   

11.
张珊珊 《青年记者》2007,(11):55-55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这一时期的美国处于独立报刊时期,记者成为了一种社会职业,并以尊重事实、客观报道为己任。20世纪初期的美国新闻媒体形成一种浪漫主义精神,在这种浪漫主义的指引下,许多编辑和记者都相信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舆论力量,来反映民众呼声,主持正义,打击社会黑暗现象,从而打开新闻专业主义的“美妙画卷”。到20世纪中期,新闻专业主义这一理念日渐成熟,成为“诠释和评判新闻事业的主导话语”。  相似文献   

12.
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如何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党对新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我们记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人民日报发展征程上遇到的一个重要的拐点。正因如此,近两年来,在编委会的领导下,人民日报不断完善定位、创新机制,推出各种发展新举措,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人民日报有今天的辉煌是与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分不开的。人民日报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每个记者都应成为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当好报纸转型期间的党报记者,核心是要学会把握大局,做到服务大局与服务读者相统一。《人民日报》的读者是谁…  相似文献   

13.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一个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记者.  相似文献   

14.
正如科技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一样,报道创新也日益成为新闻事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新闻实践已不断表明,新闻的本质是新。只有不断增强创新,新闻报道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一、增强创新报道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新闻事业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不断创新新闻报道,是新闻实践的一种内在的、本质的要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开放和创新,可以说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特征。分析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增强创新报道的必然性和紧迫性。首先,增强创新报道是适应社会变革的形势的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转眼就将过去,面临世纪之交,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广播电视事业,如何抢抓机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深化改革,不断开拓创新,顺应知识经济浪潮,是摆在我们广播电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广播电视宣传重要内容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创优,出精品与出人才,同样关系到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和喉舌功能的增强。本文试就“双创双出”与深化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作一番探讨。一、现行管理体制制约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双创双出”不难看出,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现行的一些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一、珍惜我们的话语权 地方记者对自己的职能有各种各样的诠释,比如:“记者就是一个通风报信的人”、“记者就是讲故事”、“记者要先学会质疑”等等,这对军报记者来说,只是一部分。我们军报记者有一项重要职能——工作指导,这是军委机关报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不论我们是否自觉面对,只要你署名的稿子见报,对军队建设就是一种舆论引导,你就肩负了这项使命。  相似文献   

17.
李悦 《新闻前哨》2000,(12):35-35
如今的市场经济年代,也是各种新闻媒介激烈竞争的年代。要取得竞争的主动权,我们报纸,尤其是党委机关报,就必须扬长避短,在“深”字上下功夫,在见解上独树一帜。而对记者来说,就是力求把报道写得深一些。这就需要记者要有“求深意识”。记者要有求深意识,这是时代赋予记者的神圣使命。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驶进了浪高风急的深水区域,改革的深化使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它要求肩负舆论导向重任的记者多思多想,大胆探讨,通过深化报道,从舆论上推动改革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从这一认识高度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求深意识…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基础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思维。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时代,是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时代,是提倡创新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媒如果墨守成规,那就意味在竞争中失利乃至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不是加工,而是创新。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要在21世纪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必须依靠创新来推动技术和生产的革命性进步。因此,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当今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就成为时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创新是一种开放性的,以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社会全方位创新相支撑的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精神.罗干同志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指出:"档案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项巨大的信息资源,其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搞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都离不开档案."每个时代的档案管理技术,都受到同时代的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它相关科学技术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