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有一种观点认为,传媒产业的赢利模式有四种:一为“卖内容”;二为“卖广告;三是“卖活动”;四为资本运作。实际上传媒产业的赢利模式是开放性和动态发展的,随着传媒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媒体赢利模式将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周劲 《青年记者》2014,(33):18-20
“传媒+演艺+公益”模式借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以崭新的营销模式实现赢利,同时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社会创造并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新兴媒体如同“入梅”之雨,持续影响整个传媒领域。数字电视、IPTV、电子杂志、手机媒体、博客、播客、RSS阅读等层出不穷的内容提供方式和传播方式,正在改变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阅读习惯。由这场“新兴媒体革命”产生的新名词——“第五媒体”,大有“开机有益”取代“开卷有益”之势。但是,新兴媒体拿什么来赢利,其赢利模式又是什么?几乎在同一时间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免费报纸”概况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的世界报业,如果说有什么“关键词”,“免费报纸”当属其中。本文给免费报下了一个定义,并在全球范围内历数此类报纸的发轫、成长历程,分析它的赢利与办报模式,及对传统报纸的影响,并瞻望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传媒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良荣  蔡颖 《新闻界》2004,(1):12-14,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新闻理论创新的支撑下,我国传媒业经历了十余年的超速成长。随着中国加入WTO,传媒经济更成为热门话题,学术界出现了一大批文章,颇有声势地“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谈传媒的结构调整、产品构成、资本运作、赢利模式、人才素质等问题。一时间,传媒整合紧锣密鼓地被提上了日程,业界人士也纷纷摩拳擦掌。  相似文献   

6.
把“生态”与“传媒”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概念“嫁接”到一起是西方人的首创,“传媒生态”(mediaecology)这一新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在美国开始盛行。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传媒生态”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解读,但其中NeilPostman的解释由于普遍受到人们的接受而显得相对权威。他认为,“传媒生态是探讨传播媒介如何影响人的知觉、了悟、感受和价值观,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媒介求生。生态这个词引申为对环境的研究,包括环境结构、内涵以及对于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报业需要进行改革,这已是报业从业人员的共识。从2005年我国传媒产业特别是报业进入发展“拐点”之后,这种呼声越发强烈。被誉为国内传媒界军师的喻国明,最近写了一遍题为《中国传媒产业:羽化前的阵痛》的章,为我国的媒介业包括报业的改革拟了一个“药方”,提出了“体制机制的变革、赢利模式的再造、数字化表现形态的整合”等诸多良药,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信息传播技术和社会转型的双重推动令中国广播影视业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传媒迎来融合时代,传统广播影视正向着更为包容的视听传媒华丽转身。面向未来,人类文化将进入视听时代。文中在对视听传媒的概念进行定义与辨析的基础上指出,视听传媒方向的转型标志着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格局以及新的价值选择实现格局和监管模式。应以此为契机,在概念转型之外推进价值转型、传播模式转型和产业赢利模式转型,整合各类服务主体、传输网络、内容资源和服务平台,实施"视听无处不在"计划,建设"视听中国"。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引起了学界关注。本文认为布氏“电视知识分子”理论并不能解释中国现代社会二者之间的全部关联现象。作者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传媒时代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之间存在三种关系:“公共知识分子”、“传媒知识分子”、“节目专家”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各种知识分子的判定标准,并简略分析了各类知识分子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指出,一味地批判并不代表公允,正确的态度是区别对待。对于“公共知识分子”和“节目专家”,应从道德上鼓励,制度上保障。对于“传媒知识分子”,则应提倡学者及传媒自律,并从法律上保障相关制度的健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数字出版“免费”赢利模式的概念、前提条件、实现路径和未来发展。通过对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的文献梳理,运用经济学思维,并结合当前数字出版产业实际运行经验进行理论反思。数字出版的“免费”赢利模式是指企业系统内由数字出版活动组成的价格、注意力和数据的结构链,及企业这个结构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耦合关系。“免费”赢利模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低边际成本,心智交易成本的降低和免费的非理性快乐。其实现路径依赖于注意力与数据的多少和注意力与数据的转化效率。它的未来取决于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预期,注意力的开发程度,以及数据与隐私权之间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云帆 《视听纵横》2004,(6):109-111
今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经确定为“网络发展年”,明确以开办付费电视为重点,推进网络业务开发和体制整合,从而改变中国电视长期以来依赖广告的赢利模式和经营模式。一时之间,对于收费频道的讨论成为广电行业内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7,(13):77-77
对于广大读者而言,买报进行新闻消费图个啥?喻国明先生曾非常生动地把传媒的社会功能概括为三个“解”,即:“解气”、“解闷”、“解惑”。而另一位传播学者张立伟在其新著《传媒竞争法则与工具)中也提出了两个“帮”,即传媒既要“帮忙”也要“帮闲”,他把“帮助休闲”喻为“开一片竞争的蓝海”。笔者以为,未来传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原创文学网站作为一种数字出版形式自出现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不断创新其赢利模式。本文以起点中文网为例,以其产业链为切入点,分析了金融危机下起点中文网的发展状况,并进一步研究了起点中文网的产业与赢利模式思路、服务能力与特点,并对其赢利模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媒体,要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必须突破旧有的赢利模式,寻求有效高质的赢利途径.下面笔者通过市场经济的相关理论,并结合传媒市场的特殊性,对手机报运作中的市场角色给予解释,从消费者的选择与市场回应、生产者的选择与市场回应两个角度来探究手机报的赢利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灾害频出、人为过失不断、社会稳定日益受到挑战的今天,深入研究传媒的功能,研究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影响,特别是传媒如何趋利避害,发挥好其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引导舆论方向、抚慰公众情绪以及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媒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的传媒企业相比,我国传媒企业在经营规模、收入结构、赢利模式、融资渠道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7.
从传媒生态角度探讨西方的环保新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传媒生态](mediaecology)这概念,初见于70年代美国学术圈子,其中较知名的学者如LanceStrate,ChristineNystrom及NeilPostman都曾对于传媒生态这概念作讨论,时下常见的定义中,Postman的广为人知。他认为传媒生态是研究传媒如何影响人的一种学问,“传媒生态是探讨传播媒介如何影响人的知觉、了悟、感受和价值观;并人类如何利用媒介求生。生态这个词引申为对环境的研究:包括环境结构、内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邦”之学,经济问题也是日常生活面临的“选择”问题。在“资源有限、欲望无限”的现实世界里,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来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做最有效的配置。自从新闻传媒正式走向市场后,许多学者把经济学的研究和传媒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门学问——传媒经济学。根据罗伯特·皮卡德的定义,传媒经济学是”关于传媒经营人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满足观众、广告上以及社会对信息和娱乐的欲望和需求”。  相似文献   

19.
陆地 《视听界》2004,(4):39-41
如同任何新技术的应用、数字电视产业市场的启动也表现出强烈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传媒平台大不平,价格功能各不同。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没有创新性的节目,没有个性化的服务,没有可信可行的赢利模式,数字电视很可能会变成一个数字“陷阱”。  相似文献   

20.
“内容为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为王”,曾是一面叫人激动不已的大旗。可现代传媒的风向变化实在太快了,传媒“精英”们很快扯起了一面又一面新的大旗,“渠道为王”、“技术为王”、“客户为王”、“发行为王”、“广告为王”等等,甚至还有人正儿八经地叫嚷“赢利为王”。在他们带动的风云变幻中,那些还专注于做内容的媒体,显得冷清,甚至有几分落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