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一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即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也不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把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识字学词?作业?拓展?听这样的课,我们仿佛看到一群站在环形跑道起跑线上的选手,在“啪”的一声枪响后,原本都应该围绕环形跑道前进的,结果是大家都溜出跑道,四散奔跑。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的,每一课时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应该有自己的课时重点。从我们的常...  相似文献   

4.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朱瑛 《福建教育》2006,(11A):29-30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了解的“零”起点上。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教材内容简单,在35分钟的课堂内,教师应该如何合理设计教学文本、设定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什么样的文本适合所教年级段的学生?针对这些问题,上海著名外语教育专家、教研员朱浦老师提出的“文本再构”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朱瑛 《湖南教育》2006,(10):22-23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达成。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去了理解,要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那么,怎样才能在文本阅读中达到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9.
前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在课前忙碌地备课,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数学现实而进行预设学习场景.这种保全教学环节完整的做法.虽然按照计划完成了教学目标,却丧失了师生生命力和主体性的发挥,如果再深层次地想一想,我们到底是教学生去学,还是为满足学生而教?  相似文献   

10.
一、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却发现一些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时唯书唯上,照搬照抄教参,忽视了实际教学价值的正确取向;也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就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不搞一刀切 ;既面向全体 ,又因材施教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一、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教师围绕目标教 ,学生围绕目标学 ,强化了师生课时达标的意识 ,其结果必然是学生所学知识扎实 ,课堂效益大增 ,这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为此 ,我们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制定出与高、中、低层学生学习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比如初二英语第二十七…  相似文献   

12.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该课程内容繁杂、抽象,课时少以及学生怕学、教师难教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目标教学法,使教师和学生有统一的目标要求,让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有效备课?有效备课就是教师的备课解决好了以下问题: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从课时目标的制定,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教学进程,关注师生的精彩互动,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但是对于课前学生对文本的预习却不够重视,甚至完全忽略不计。如一堂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教师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个个绝妙的"导课"环节,假设学生完全不了解课文,要努力把他们引入到课文的语言环境之中。于是,教师层层剥茧,环环相扣,完美地展示了教学过程。作为公开教学,需要推介完整课的教学,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在平时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无法具体指导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所以必须分解为具体的课时目标,而课时目标的具体化可以按照“学生能做什么?老师怎么教?如何测量”的途径再分解,这样可以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调节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课时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却发现一些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时唯书唯上,照搬照抄教参,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背景 教是为了“学”,那学生究竟该学什么?怎么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参的指导建议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过程。我们知道学生是充满个性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但是我们却很少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曾指出,许多语文教师根本弄不清自己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正在教什么。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在一次教育教学年会上,三位青年教师同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的第二课时。同一篇课文同一个课时,三位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却截然不同。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观察我们的课堂,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自以为是的目标解读,脱离生活的豪言壮语,肤浅游离的文本阅读……在这样的课堂上,更多的是教者光彩照人,学生暗淡无光,课堂缺乏生命的活力。究其原因,少了两个字:尊重。只有尊重文本的内在联系,才能使教学环节更加简化;只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教学目标更加简明;只有尊重生活的真实面目,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简约,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 ,人们研究得最多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不管是哪一级的观摩课、研究课 ,大家上的几乎都是第二课时 ,即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笔者在平时听课中发现 ,多数教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存在着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目标不明确 ,重点不突出 ,学习效率低 ;除了学习掌握生字新词以外 ,不知做什么 ;不少观摩课、研究课还有“垫底”的现象。就讲读课文的教学来说 ,不但有全课的总目标 ,而且有每一课时的分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 ,每一课时的教学都同等重要。第一课时的教学是二、三课时教学的基础。第一课时的教学 ,同样应以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