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前总统杰斐逊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如果让我来决定,到底应该有政府而没有报纸,还是应该有报纸而没有政府,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杰斐逊所谓的报纸代表的就是言论自由,也就是指人民有没有话说的权利,更加具体的说法就是人民有没有权利公开、无拘无柬地谈论涉及他们自己的利益,涉及国家利益,涉及政府利益的问题,有没有权利公开讨论一切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2.
被西方新闻学论著列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另一位先驱者,是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家、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主要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他把出版自由看作是全部自由的核心。他说:“我们的自由取决于出版自由,而限制出版自由就等于取消自由本身。”杰斐逊是如此重视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以致他在1787年给友人卡林顿勋爵的信中竟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要我来决定究竟是有政府而没有报纸,还是有报纸而没有政府,我会毫不迟疑选择后者。”  相似文献   

3.
“将近二十年了,我的嘴巴好像一直上着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是经不起推敲的” ——沃尔特·克朗凯特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巴尔干半岛进行着两场战争,一场是为将南斯拉夫军队赶出科索沃的空中打击;另一场战争则是在宣传战线上进行的。在第二场战争中,西方主流媒体已经不仅仅是在报道新闻,而是一直起着为北约战争机器推波助澜的作用,已经成为其战争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北约看来,战争的最后胜利必须要依靠舆论的胜利,打赢舆论战是赢得现代化战争的先决条件,甚至是必要条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北约集团加强对媒体的控制和利用,西方主流媒体则在集团利益下与政治权利形成一种经过预谋的“谐振”,实际上是在利用宣传工具任意涂抹历史和现实。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教授埃德温·埃默里在他的《美国新闻史》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新闻史就是人类长期以来为相互自由传播而斗争的历史……有不少男男女女进行了持续的努力。”1735年,为曾格辩护的80高龄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在法庭上慷慨陈辞,为自由的事业进行了卓越的答辩;1787年,杰斐逊大声疾呼:“若由我来决定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地立即回答:我  相似文献   

4.
美国报纸一贯标榜它有监督政府的职能。新闻学认为:报纸能否批评政府,是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是新闻自由的试金石;美国报纸能够对公共事务进行批评,这是宪法上的新闻自由得到保障的明证。自然,这是企图利用报纸可以批评政府的现象,宣扬美国有新闻自由。此外,我们有时也听到这样的问题:美国报纸可以批评,以至抨击政府和官吏,岂不是  相似文献   

5.
宋庆祥 《青年记者》2002,(11):25-26
我经常看到这种场面:一位读者手拿一张报纸,眼光在纸页上匆匆掠过,搜索到好的标题,停下来,再看开头一句话,有兴趣,看下去,没有兴趣又翻过。我的结论:一篇好的稿子,首先要有一个好标题,然后要写好开篇第一句。没有一个好标题,读者常常不看这篇文章;写不好开篇第一句,读者往往不会耐着性子看完。  相似文献   

6.
美国报纸的地方性 目前美国有1500家日报,7000多家周报(不包括刊物)。虽然报社林立。但美国过去一直没有全国性的报纸,也没有各级政府所属的报纸,所有报纸都是由公司或私人创办的,办报的目的只有—个,这就是赚钱。在美国公众眼中,报纸与其它商品并无多大区别,只是赚钱的方式不同而已。尽管美国有不少在国内外知名度都很高的报纸,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时报》、《巴尔的摩太阳报》、《波士顿环球报》等,这些报纸虽然发行量很大,影响不小,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新闻史的角度看中国目前的都市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报是通俗报纸面向城市居民的一种形式。正如毛泽东说过的“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但是理解了的东西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它”。只有从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观察当今国内都市报蓬勃兴起的原因和前景。 一、世界通俗报纸的发展历程   一般来说,西方报纸源于《威尼斯公报》,它是工商业和贸易发展的产物,这表明报纸的原生态是商业性的。然而报纸真正繁荣起来是在 19世纪的美国,前 30年是政党报纸时期。当时政党报纸对个人的攻击,受害最烈者莫过于第三任美国总统杰斐逊。联邦派机关报在 1800年…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并无像中国这样的法制类报纸.虽然金融类报纸在西方的新闻范畴中是一个重要的种类,但法制类报纸却完全没有可类比性,甚至就根本没有"法制类"这样一个概念.如果在美国见到一张报纸名称有"法制"或"法"这样的字眼,实际上称之为"行业报"更准确些.  相似文献   

9.
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不是一时之需主观随意地外加给新闻工作,而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整个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把新闻事业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认为报纸、广播、电台是无产阶级的舆论工具,理所当然地要接受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政策,反映党的意图,与党休戚与共,呼吸相通,自觉当好党的喉舌,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西方资产阶级媒体一再宣扬,他们报纸没有机关报,报纸是大众传媒,不受政党和政府控制,而独立行事。我国有句俗话:“看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句刊登在报纸上的话,说这句话的是一位美国的书店经理.经过验证,我相信这是一个具有神奇魔力的等式.  相似文献   

11.
新闻发布制度在媒介环境的变迁中产生、发展和成熟,政府与媒介之间相互协调,媒介与公众之间彼此适应,逐渐形成了今日美国较为成熟、完备的新闻发布制度. 一、萌芽阶段:党派报刊时期 18世纪末,美国政界高层存在着两大派别,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和以杰斐逊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党利用各自的舆论阵地互相攻讦,令美国陷入"新闻事业的黑暗年代".1829年就任总统的杰克逊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传媒开始有了面向大众的政治诉求,报纸销路由此提升.但杰克逊也因改革触怒了权贵派别,他聘请传播专家肯德尔担任"私人秘书",把自己的政策传达给新闻界,这便是美国总统新闻发言人的由来.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认识主流化、实践主流化,不是一句赶时髦的口号,而是报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报纸的市场选择问题,是报业集团内部产品结构能否真正优化的问题。它关系一个集团的发展。大众化机遇产生了大众报纸,主流化机遇则产生主流报纸。他们分别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或者满足同一层次读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否则,由于主流化,美国就只剩下《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了,这两家报业集团也就只剩下各自的旗舰报纸了。  相似文献   

13.
美国1983年7月2日出版的《编辑与出版人》周刊刊登了施坦的文章,指责美国报纸的社论版被政府的题材搞得太沉闷了。他说:“政府的材料充斥了许多报纸的社论版,这可能基于这样一种错误的设想:读者会像报纸编辑那样充当政府材料的贩子。”“政府材料的贩子”这个词是美国《得梅因纪事报》的退休专栏编辑吉尔·克兰伯尔格提出来的。1983年6月21日至6月24日,美国全国社论主笔会议召开了第三十七届年会,对美国报纸社论版的现状进行了讨论。以克兰伯尔格为首,对政府材料充斥报纸社论版面的现象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克兰伯尔格指出:现在,美国报纸的社论版百分之八十的内容都与政府有关,版面几乎都被政府材料塞满了。社论版已成为“政府材料的贩子”。其原因,是与社论版主编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新闻图片除了具有新闻的一般特性——真实、新鲜、公开外,还有自己的特性——纪实性和形象性.如果一张报纸,整版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人们看报时就可能囿于一种压抑而不是轻松的氛围.人们拿到没有图片的报纸常说出一句不高兴的话:“这不是报纸,是传单.”所以报纸重不重视新闻图片,是有没有读者观念的大问题.李瑞环同志在接见《渴望》电视剧组人员时说过一句话,电视要发挥教育的作用,首先是叫人愿意看.报纸何尝不是这样!报纸要完成党交给的宣传任务,就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力求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包括使用更多的好照片,使读者喜欢.  相似文献   

15.
报业"寒流"再次袭来.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2011年11月3日说,数字报纸将在2040年取代纸质报纸,而在美国,它们将于2017年消失."美国报纸六年后就消亡",这是自报纸被人称为进入"严冬"以来的最悲观的论调,自然又引起业内外重大震荡.中国报业怎么办?从接触到的一些纸媒管理者来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悲观.笔者认为,要立足中国国情去思考,在这一前提下唯继续创新才是出路.全世界的报纸2040年会不会消亡,笔者无法判断,至于美国报纸6年后是否就消亡,笔者在一个论坛上与人争论过.我说从美国新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来看,肯定还会有一大批报纸跨台,但六年时间一闪而过,真的全部报纸在美国就消亡?不可能!大量报纸垮了,留下少量的稀有之物一定还会有人珍爱.  相似文献   

16.
报纸作为重要舆论阵地,肩负着正确引导舆论的重任。要担当好这个重任,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让读者愿意看你的报纸,喜欢看你的报纸,否则,权威性、指导性都只能是一句空话。尤其是在对外新闻宣传中,要达到我们的宣传目的,如何落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显得更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杰斐逊的自由主义新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第三任总统,出身于弗吉尼亚州古奇兰的一个中等烟草种植园主家庭。他不仅是位总统,还是律师、农场主、建筑师、音乐家和发明家。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杰斐逊出席了1775年5月在费城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奉命参加起草《独立宣言》的委员会。委员会的其他成员--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  相似文献   

18.
王瑶 《今传媒》2011,(11):18-20
本文通过对独立战争后、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环境分析,试图探析杰斐逊与汉密尔顿关于新闻自由思想的论争以及造成二者思想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深化对新闻自由的认识。同时,杰斐逊与汉密尔顿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思想论争,也把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植入美国的新闻思想史。  相似文献   

19.
编辑的幽默     
我是画图画的,有时也作文,投寄报纸发表。因为怕丢,就复写一份自己留下。积数十年之经验,越来越感到非留不可了。拿最近一次来说,有家报纸的一位编辑约我写一篇讲幽默的文章。他是我熟识的青年朋友,自然要按时交卷,他也按时登在了报纸上。我从头到尾读了三遍,才发现1,000字里,只有第二段开头16个字的那一句是我写的,还有一个句点;此外,没有一句是原文。我那篇作文有1,400字,选用了1.14%强,按原稿署名“方成”。因之也越来越感到当编辑之难了。一篇别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改革是报纸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搞好报纸新闻摄影改革,就要研究世界新闻摄影发展的总趋势,研究新闻摄影在报纸中的地位、作用,研究如何发挥新闻摄影的优势。报纸发展的总趋势纵观新闻摄影的发展,图片新闻在报纸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黑白到彩色的过程。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是1566年意大利的《威尼斯政府公报》。报纸度过了314年无照片时期,直到1880年3月4日美国纽约的《每日图画》报,才在世界上印出了第一张有照片的报纸。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新闻照片作插图的报纸,在欧美风行起来,到30年代欧美报纸由于采用照片急剧增加,图文并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