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国华 《现代语文》2010,(12):143-144
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以后,批改作文是令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一件事,原因是费时多而收效低。作文评改是一次作文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最终“裁决”。有的教师很不重视这一环节,往往不痛不痒地写上几句评语,或者只打一个分数了事,殊不知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作文总批四忌作文总批是教师对学生作文内容优缺点的评语。人人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文总批有四忌。一忌面面俱到。评语不分主次,各方面都写,使学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要用简洁的语言,指出文章在思想内容、表达方法或其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忌笼统空...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作文的客观评价,为使评语更具准确性、生动性、科学性,写评语必须“五忌”。  相似文献   

4.
李积忠 《甘肃教育》2001,(11):20-20
语文教学总体上分为阅读、写作两大板块,而作文又是其中的“重头戏”。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作文只是学生写、老师改,每次作文发下去学生关心的也只是分数。至于评语,好则欣喜、满足、沾沾自喜;不好则叹息、失望、心灰意冷,很少根据评语去“回顾”文章,总结、提高,所以收效始终甚微。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老师除了提倡多读、多写外,在批改方式上要加以改革、创新,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情况才能从根本上改观。我在作文评改方面尝试了读、听、评、改“四步曲”的作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一、读以读促写,让学生朗读自己…  相似文献   

5.
作文评改,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实教学中,教师面对成百本作文发愁,对于每篇作文要精批细改,要有眉批、夹批、总批,写评语更是难上加难,既要指出学生文章不足,又要照顾学生面子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写出鼓励性话语。而学生对老师的劳动总是表现出不在乎,要么匆匆看一眼了事,要么置之不理。这样,教师作文批改的效用就很难显示出来。作文批改怎样走出这种高耗低效的怪圈?就成了最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河北教育》2007,(12):11-12
案例中两个教师的评改,呈现出了作文评改“从老到新”的实际走向:由精批细改型(教师2评语)到鼓励性作文评语型(教师评语)。两者各有所短,前者由于“专业术语”多,有固定的套路,评语大而空,学生不喜欢看;后者对学生的“表扬”多,学生很喜欢,但这样的评语和作文本身并无多大关系,除了鼓励外对提高其作文水平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那么,如何才能使作文评改既让教师省时省力,又能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提高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提倡”出发去探索科学而实用的评改方法,从而夯实习作评改之路。  相似文献   

7.
作文的教与学一直是困扰师生的问题:教师苦于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难于应付这项“苦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随意出个题目让学生做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作文的评价更是满足于自己的评头论足,无视学生对作文评判的权利。批改中模棱两可的评语“语言较好”、“中心不很突出”、“结构比较完整”比比皆是,而学生对评语视而不见。我们知道,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作文教学就应该教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而不是冥思苦想地进入老师设置的框架,编排一个想象中的故事,应付了事。要让学生懂得当我…  相似文献   

8.
钱平泉 《语文天地》2012,(18):44-45
写评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老师的评语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程度问题。作文评语是师生的心灵会话,优秀的评语"润物无声",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要想引领学生走进作文的广阔天地,教师的评语方式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一、内容上三忌三宜1.忌冷语贬抑,宜热言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鼓励能给学生以希望和力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刘桂荣 《河北教育》2005,(23):27-27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作文要求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往往把这次作文的“要求”当作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全班学生的几十篇作文“一刀切”,达到要求的就给个高分.给个“漂亮”评语,达不到要求的就给个低分.给个“不漂亮”或“不够漂亮”的评语。我曾就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评语.对学生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主要情况是:  相似文献   

10.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等闲视之。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曾经就这个问题做过探索。 评语忌用杀威棒。我们有些教师动辄简单化“一语否定”,诸如“离题万里”呀、“内容空洞”呀、“一塌糊涂”呀之类。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学生的感情,试想,学生耗费心血写出一篇作文来,一下子被你用四个字“毙”了,能不悲观失望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