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可爱的动物》,让学生感受音乐是怎样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形态等特点。2.通过欣赏《可爱的动物》,让学生感受音乐,进行模仿各种动物的律动。3.通过欣赏,感受音乐的优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热情。二、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表现动物的音乐片段,体会感受音乐是怎样塑造形象的。  相似文献   

2.
〔课堂描述〕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能模仿它们的叫声或动作吗?(学生自由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思想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常常可以在孩子的自娱自乐中见到他们模仿动物的叫声、动作和神态,在他们的眼里,动物永远是可爱可亲的。为此,我提出:课堂教学应充分注意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的活动方式适合他们的心理,与他们的爱好一致起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如在模仿动物的叫声中体会声音的高低、长短;通过对动物动作的模仿,使肢体动作进一步协调发展;在对动物生活的体验与模仿中、在画小动物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使他们感悟到要爱护动物、珍惜生命,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本课需要1课时。二、…  相似文献   

4.
张竹梅 《辽宁教育》2003,(7):126-127
一、教学思想 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常常可以在孩子的自娱自乐中见到他们模仿动物的叫声、动作和神态,在他们的眼里,动物永远是可爱可亲的.为此,我提出:课堂教学应充分注意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的活动方式适合他们的心理,与他们的爱好一致起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如在模仿动物的叫声中体会声音的高低、长短;通过对动物动作的模仿,使肢体动作进一步协调发展;在对动物生活的体验与模仿中、在画小动物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使他们感悟到要爱护动物、珍惜生命,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本课需要1课时.  相似文献   

5.
孩子从不会说话到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词,再发展到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但在孩子牙牙学语时,作为家长,就一定要把握好时机,积极为孩子正确使用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孩子18个月时,我从教孩子认识卡片上动物入手,让孩子学说话。我将一些识图卡片上动物如鸡、鸭、鱼、猫、狗、羊等选出来,让孩子通过卡片认识。同时,我们经常带孩子到菜场、商店、动物园,一边引导孩子观察,一边指出各类动物的具体特征,并让孩子模仿有些动物的叫声。回来以后,我再把卡片拿给孩子看,用提问和填充的方法让孩子回答,练习说话。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又选择了一些形象生动、语言琅琅上口的儿歌和情节简单易懂、面画清晰的图书,用规范的语言讲给孩子听。并在陪孩子游戏、散  相似文献   

6.
花儿的宴会     
歌曲:《赏花》适合年龄:18个月-3岁准备材料:CD音响、CD碟片,各种鲜花、风车花,颜色鲜艳的手套、床单及彩笔。教学目标:夏季是花的季节,爸妈不妨利用这个时节带孩子到花市或花店逛逛,让孩子观察各种不同的鲜花,唤起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1.让孩子认识不同鲜花的颜色、形状、味道,同时陶冶孩子的性情。2.使孩子了解数目与实物之间的"数量关系"。3.感应歌曲快板与慢板。  相似文献   

7.
杨颖 《儿童音乐》2007,(12):71-74
教学思路:学生喜欢小动物,爱看它的憨态,乐意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叫声,课堂教学充分注意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的活动方式适合他们的心理与他们的爱好,在表演和游戏中学会知识:在模仿动物的叫声时了解声音的长短;通过对动物的动作模仿,使肢体动作进一步协调;通过对歌词的创编,使思维敏捷开阔,得到发展;在对动物生活的体验与模仿中,使他们感悟到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8.
一、目标1.仔细听辨出录音中各种动物的叫声,想象发出不同叫声的动物形象。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动物的叫声、形象及动态。3.在集体活动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主动发言的积极性。二、准备  相似文献   

9.
刘秘 《今日教育》2009,(12):31-32
设计意图: 本班孩子均在三岁左右。通过观察,我发现在生活中,孩子非常喜欢模仿小动物的行为动作.并热衷于扮演小动物的各种游戏,如学小兔子跳、小鸟飞、小乌龟爬。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在平时生活律动中,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学做各种动物的动作,孩子们也非常高兴。尤其是孩子们才学习了双语活动《猫(cat)》以后,他们更是喜欢模仿猫的一些动作。  相似文献   

10.
鸟类的声音     
佘大奴  夏飞 《阅读与鉴赏》2007,(9):63-64,70,71
生活在陆地上的各种动物,绝大多数都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那么,生活在水中的鱼类,会不会发出声音呢?科学研究和生产经验都告诉我们,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有许多是会发声的。小鲈画的叫声像蜜蜂飞过,嗡嗡地响;成群的青鱼像小鸟一样,  相似文献   

11.
孩子与宠物     
观点一:给孩子养安全的小动物有些动物是相对安全的,比如鱼和小鸟。养在鱼缸里、鸟笼里,孩子和动物的直接接触少了,受寄生虫感染和动物伤害的机会自然就小了。并且鱼和鸟性情温和,也不会攻击孩子。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观点二:根据孩子的年龄决定现在的孩子太孤单了,家家都  相似文献   

12.
一、教育对象分析 由于小班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感知阶段,比较喜爱小动物,对它们的叫声有特殊的兴趣,而对节奏的认识又比较模糊,根据动物的叫声来设计音乐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初步的音乐节奏。而伴随在孩子身边最多的是花、小鸟、大树,他们能从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学习音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动物夹子设计意图:夹子是孩子常见的生活用品,孩子对其比较熟悉,也容易操作。为了增加游戏性,丰富游戏内容,我们制作了各种大小、造型的动物夹子,并设计了高山、池塘、草地、花丛、丛林等动物生活的环境。这一区域游戏既可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又可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材料及制作方法: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在KT板上铺一块绿色不织布,制作成草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模拟叫声,引发兴趣 1.师模仿动物叫声.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动物,听听叫声,猜猜它们是谁?(师模仿几种动物叫声,学生猜) 2.生模仿动物叫声.你们能学学动物的叫声吗? (模仿后教师或学生猜) 3.揭题.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今天我们和小动物交朋友.(板书:小动物)  相似文献   

15.
动物的叫声     
小朋友,你见过下面的动物吗?会不会模仿它们的叫声呢?请你将动物与其相应的叫声连在一起吧。  相似文献   

16.
<正>大手牵小手适合年龄:3~6岁游戏目的:让孩子感受到年味,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准备材料:卡纸(红色、黄色、白色各一张)、彩色橡皮泥、胶水、剪刀、彩笔游戏动作:抓握、按压“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兔年将至,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罗着过大年。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记忆里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但春节作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是每一位中国人心底的归宿和最柔软的地方。让孩子爱上传统节日,是帮孩子记住自己的根,不论孩子今后有多大的成就,都不会忘记根本。  相似文献   

17.
词汇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习词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听觉学习。如学习“清脆”“浑厚”时,可先让孩子听听小鸟的叫声,再听听老虎的叫声,也可让孩子听女高音和男中音的歌声,在比较中,他们很容易掌握这类抽象的词汇。  相似文献   

18.
模仿,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养育孩子,也应从培养模仿能力做起。一、早期模仿能力培养孩子出生几个月后就开始模仿各种动作。接近周岁,开始模仿成人的语音。周岁以后,则开始模仿成人的各种典型的动作和语言。1~3岁,是孩子模仿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这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节非常有趣的自然课,是一位乡村老师给我们上的,可以说我们整节课都在玩,却学到了许多的知识。那节课一上课,马老师说:“我小时候,有一位同学,他能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请问在座的同学们你们能学什么动物的叫声呢?”付澍首先发言,他模仿的是马的叫声,叫得非常像,就像一匹骏马刚想向前冲一样,下面的听众赞叹不已。接着是马双,他模仿的是火车奔驰的声音:“呜!咔嚓、咔嚓、咔  相似文献   

20.
1.学小鸡走和叫目的:训练平稳地走路和“叽叽”的发音;初识小鸡。方法:在地上画两条宽30~35厘米、长2米的平行线。给孩子看小鸡或画有小鸡的图片,然后带孩子在两平行线中间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边走边教孩子学小鸡找小虫吃的动作和小鸡“叽叽”的叫声。2.小鱼游过来目的:训练钻的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