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波波同学小学已经可以读懂古人写的诗了,那么中学就要读古人写的文章、读古人更多的诗歌啦。很多同学都觉得阅读中最头痛的是古诗文,好像又学了一门外语一样。来试一试下面这位老师支的高招,"读"古文、"读"古诗就会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古文"一招鲜"】进入初中后,课本上的古文明显增多。可怎样才能轻松读懂  相似文献   

2.
江金勇 《学语文》2012,(2):39-40
自2006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开始自主命题。这一年的安徽的作文题为: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该话题前面有一段提示语: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  相似文献   

3.
姜宣敏 《辅导员》2014,(24):41-41
上完《彩票》一课,笔者在课堂中听写了文中词沂并现场批改。"熠熠生辉"这个词,有不少同学把"熠"字写错,都是把右下方的"白"字写成了"日",显然.这是识字中的难点,如何能让学生准确地记住这个字呢?按惯用的方法,引领学生分析这个字的结构:左右结构,右上方写"羽毛"的"羽"不加勾,右下方写"白色"的"白"。之后再让学生读一渎,写一写。但实践表明.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学生第一次书写生字出现的错误,往往一时很难更正。  相似文献   

4.
鲁云岚 《海南教育》2014,(16):70-71
"读"和"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两部重头戏,如何让两者在语文教学中相得益彰、比翼齐飞呢?古人曾给我们明示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令人遗憾的教学实情是,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可谓读书不多,可他们的习作效果却差强人意。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这是学生没能将"读"与"写"有效结合,没有将阅读所得很好地迁移到写作中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普遍觉得作文难写,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存在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要求学生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具体形象的作文很不容易。对此,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巧用读写结合,降低难度,做好修改的指导。一、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时不能把读和写截然分开,而应把"读"迁移到"写",对"读"进行更为深入的延伸和拓展。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按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相似文献   

6.
刘浪 《高中生》2013,(6):36-37
回答阅读简答题,要避免"四不"。一、答案依据找不到1.文章读不懂,原文依据无从下手有些同学的词汇量太小,大部分单词不认识,文章读不懂,答案在原文中的依据不知从何下手。复习时,同学们应牢记单词。词汇是英语的基础,也是备考的重中之重。对基础词汇,同学们要做到会读、会写、会应用;对常用词汇要深入挖掘,同学们要了解并掌握其更深层次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多读""、熟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可见,读写是相通的,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如何在这一阶段抓好读写结合训练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我们都知道,阅读和写作各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和写作必须紧密结合起来。读写能力是学生能力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中有写"中的"写"不是目的,而是辅助迁移;"写中有读"中的"读"也不是最终目的。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也形象的揭示了的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促写,读写联姻,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9.
一、赏读——读特色之文1.赏故事开头。师:故事编写好了,让我们一起欣赏故事吧。怎样欣赏别人写的故事呢?首先要学会倾听,其次要琢磨别人是怎么写出来的。让我们先听一位小作者是怎么开头的。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师:讲故事前是不是先报一下故事的名字?生:因祸得福。师:好清爽的题目!我为你开个头吧。各位老师、同学,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生: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因祸得福"。  相似文献   

10.
"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需要日积月累。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下面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得好:"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说明了"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今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无一不重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以读激趣,以读悟情,以读审美的。阅读教学中"读"是第一重要的,它是感情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放飞激情的升华。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读都读不了,读都读不好,岂能谈得上"理解"?何以培养"语感,从中悟情,受到启迪"?怎能达到"陶冶情操,感受美"?那么,怎样才算把课文读好了?怎样才算"读到了家"呢?  相似文献   

13.
读以致用     
不少同学读了许多书,但写作水平还不见有多大起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读以致用"。那么,如何读书,提高写作水平呢?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蔡志刚 《学周刊C版》2011,(12):134-135
谁都希望孩子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中的千变万化,心灵空间中的奇思妙想。如何让学生的习作妙笔生花?笔者认为应把"读"与"写"结合起来,让学生以读促写,在读中学写,从而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文练笔"是一种以写促读、以读引写的习作训练形式,负担小、效率高,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自由式、放鸭式的练笔是低效的,有时甚至是无效的,在阅读教学中,找准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点"很重要。 一、文本典型处仿写——提高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读"与"写"的问题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教材;课堂外,我们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经典。学生读了很多,然而,习作水平却未见得提高,他们在习作时对"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所表现出的无所适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三年级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教学,应该怎样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和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在"以读导写、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发展学生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于永正老师曾在他的"五重教学法"中提出"重迁移"。迁移包括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写的迁移其实就是"随文小练笔"。"随文小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的进程,引导学生巧妙运用相关阅读内容进行"短平快"的一种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轻,兴趣浓,教学效率高,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基于文本,引导学生巧妙练笔呢?一、巧用插图苏轼评价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诗宛如一幅动感十足的画,好画好像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不少课文配有色彩明丽、亲切可感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外,还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8.
提起读后感,很多同学都感到不好写,有的同学说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经常也是思绪万千,可就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作为基础学科的初中化学,仅一学期下来,就有好多学生掉队。经调查发现一些同学从化学式开始,"读、写、用"三方面都有很大困难,继而感到越学越难学、越学越糊涂,最终丧失了学好化学的信心,进而造成分化,从此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进入低谷!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中学语文高效作文教学,尝试采用"读借鉴、评引路、诵导航、写提升"四结合作文教法,实践证明,"读评诵写"四结合教学法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