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四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当航天飞机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飞行时,从中释放一颗卫星,卫星与航天飞机保持相对静止,两者用导电缆绳相连,这种卫星称为绳系卫星,利用它可以进行多种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2.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十二章第一节“电磁感应”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152页),教材用黑体字这样描述:“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笔者认为,上面的表述中,“闭合电路”一说,提法欠妥,有待商榷.其一,同一概念内涵相异.在本教材第四章第五节“电路和电路图”(51页)中明确提出:“一般的电路,不论简单和复杂,其组成总离不开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电路”都必须具备上述“四要素”,或者至少应该有提供电压…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中,第四章"电磁感应"是最重要的一章,其中第6节"互感与自感"重点介绍了自感这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 笔者现就自感现象的传统实验与用传感器演示自感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实验进行比较,对在自感现象的教学中是否用上传感器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吴好 《中学物理》2011,(5):20-22
1问题的引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本》的第四章“电磁感应”中第7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所附“问题与练习”第3题:  相似文献   

5.
概括段意是小学中高年级训练重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概括段意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一、找中心句。有的课文,每段都有一个中心句,它正好能概括表达该段的主要内容。例如(种子的力》这篇课文分为四段,每段都可以找出一个中心句作为它的段意:第一段,“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第二段,“一发芽,这些种子就发出可怕的力量”;第三段,“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终于被它掀翻了”;第四段,“这种力是看不见的生命力”。这类课文就可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意。二、归并层意。有的课文在段落中没…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技工学校电工类通用教材《电工基础》第六章电磁感应的教学中,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又是一个教学难点。其难就难在它涉及的物理量多,而且关系复杂。因为在发生电磁感应的过程中,原来磁场的变化引起“感生电流磁场”的产生,这两种磁场相互作用导致了“感生电流”与“原来电流”的相互制约,而对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依存与相互转化的分析,要求有较高水平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在授课时,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的教法———按教材的顺序讲授,那么,学生在解题应用时就会对楞次定律的内容涵义模糊不清。为了使学生较…  相似文献   

7.
新版《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必修)》附录三《课外习题》第四章“电磁感应”第14题的答案我们认为是错误的.现抄录此题分析如下. [原题]14、在图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中,应用“磁通量”概念可简捷地概括和表达电磁感应的重要规律,是电磁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按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191页讲述此概念,学生认识模糊。如果采取下述教法,效果较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版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三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新课教学中,教材给学生讲解了E=BLv: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源的计算式.随着这章练习越做越多,由于知识的局限,学生产生了一个误区:觉得E=BLv就是计算恒定电源的. 在接着的第五章交变电流的第一节交变电流教学中,教材主要给学生讲解的交变电流的产生方式是线框在磁...  相似文献   

10.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十六章“电磁感应”中,对右手定则的表述是这样的:“伸开右手让拇指和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进入,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学生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非常方便.但笔者认为,这种表述在磁场与导体均发生运动时,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判断,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于磁场的变化或者导体与磁场之间相对位置改变引起闭合回路所包围的磁通量发生改变,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磁场对感应电流发生作用,使处于磁场中的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物体的受力发生变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致使磁场与导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变化产生制约,这种关系就是电磁感应与力学的综合.依据实际发生的场景我们分成以下四种类型:电磁感应与力学平衡、电磁感应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电磁感应与带电粒子的曲线运动和简谐振动类问题;依据物理方法体系的运用,我们分成牛顿运动定律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功能思想在电磁感应中的体现和动量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97年7~8期“高中物理(必修)教学参考资料”的第四章“电磁感应”第12题,对此题谈谈自己的意见.题目:如图1所示,一闭合金属圆环用绝缘细线挂于O点,将圆环拉离平衡位置并释放,圆环摆动过程中经过匀强磁场区域,则( )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一篇对“左联”五烈士满怀悲愤之情的悼文,也是一篇声讨国民党反动派血腥罪行的战斗檄文。全文叙事、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火一样的爱憎感情。第四部分中的一首七律诗,是全文的核心,也是这种爱憎感情的高度概括和凝聚。这篇课文我以四教时教完,头两教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讲清各部分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的特色;对七律诗,只作字面上的解释。第三教时,重点分析研究七律诗。第四教时,根据课文提供的内容,要求学生以“于无声处”为题,把鲁迅在  相似文献   

14.
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训练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其训练好目的是什么?教学的应汪意什么?答:这是侧重于读的训练项目,是由四年级“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篇的初步训练开始转入以篇为重点的训练。通过这一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明白阅读一两文章,不仅能理解内容,还要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且,初步懂得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地训练这种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通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的…  相似文献   

15.
“四大谴责小说”是在清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文学现象的出现与创作主体的变化和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鲁迅对这四部小说的概括也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四部著名小说的产生及称谓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大谴责小说”是在清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种学现象的出现与创作主体的变化和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鲁迅对这四部小说的概括也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7.
沿海版初中语第四册课《丰碑》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长征故事。如果按教参资料上课,只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划分段.找主人公,概括中心,理解题目含义等,我以为这种传统的教法无法讲透“军需处长”这一人物所表现的深刻内涵,而是仅仅停留于线型的静态分析。我在进行课教学时,  相似文献   

18.
“九义”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13课《草原》教例评析德保县教研室黄志平(四)小结学法:分析———概括———分析。(先初读课文概括有几美,然后再精读课文,体会怎样美,这样理解就更深刻了。)四、学习第二节(一)读一读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宽广的?(体会“洒脱”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学用书》高中语文第四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时指出:“‘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存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这是课文反映的黛玉性格中的重要的一面。”笔者认为,这种分析,甚为不妥。教师用书用“寄人篱下”来概括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情感,来理解和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20.
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教科书中都详细介绍了“愣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两个主要规律,并指出两个定律的实质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具体的体现。但在微观上电磁感应是怎样的呢?又怎样体现能量转化和守恒这一主要规律?对这方面的情况如能进行深入讨论,对教学定会有益的。本文将从动生电动势产生的微观机制入手,以经典理论为指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