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灿,著名女词人,她生活在朝代更迭、异族入侵的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及跌宕起伏的生平经历,使她的词在继承婉约派的基础上,意境开阔,一扫女性词人的优柔之气,于字里行间反思历史,深究明朝覆灭的内因。其词主题有感时伤世的愁苦,有对人情冷暖的怨怼,更有洞察世事,家国故园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艾达·坎布雷特是澳洲殖民时期广为人知的诗人、小说家、报刊评论家及传记家,在澳洲殖民时期的文学领域内举足轻重。然而传统观念对女性文学大加排斥,视其为“另类”。毫无疑问,艾达难免陷入同样困境。本文旨在通过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位多产的澳洲女性作家的创作主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阐明艾达在澳洲殖民时期文学领域的伟大女性作家地位,并进一步说明她是同时代最为大胆的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3.
勃朗宁夫人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女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关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生活状态及精神需求。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促成了其诗歌鲜明的思想特点。她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唯美纯粹的爱情观,还处处体现出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女权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曹月 《文教资料》2013,(29):46-48
明末清初女性文人朱中楣因其身世的坎坷跌宕,不凡的性情与识见,卓然特立于一般女性文人之中。朱中楣作为明代宗室,亲眼看到明代的灭亡,经历了变代异姓的历史沧桑。因这特殊的境遇,“家国之思”俨然成为她诗词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情感表达哀大思深,颇具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人类社会普遍和永恒的内容,也是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咏唱赞美的主题。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之一舒婷,她在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致橡树》就是一首备受人们推崇的优美的爱情诗。诗人通过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组合,大胆而热烈地表达了她作为新时期女性对爱情的理解和对理想爱情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的男女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上存在着不同的创作动机和创作视野。从创作动机上看,汉魏六朝的男性创作动机更加多元化,而女性的创作动机则相对单一;从创作经验上看,汉魏六朝时期的男性诗人们在创作视野上要比女性诗人们广阔得多,创作经验也更加丰富,而女性诗人们的创作视野则显得比较狭窄,创作经验也更单一。  相似文献   

7.
秦文君是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在学界颇受研究者关注,她以儿童为本位进行儿童作品创作,这是她作品的主要来源.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手法异于其他文学家.古往今来,女性形象都是创作史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秦文君的儿童文学创作满足了逐渐远离儿童世界并拥有童心的人们的内在渴望,弥补了因某种原因没有所谓的童年时光的人们的心灵空缺,对正在成长的儿童以心灵鸡汤的方式对其内心成长给以营养,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秦文君笔下的女性成长过程较为繁杂,女性的形象特点也较为丰富,从儿童世界的女性形象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从中一窥儿童文学创作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陈染的小说创作,其扩大的意义也许在于,她要通过女性个人档案的建立,给一直在历史的尘埃中被湮没,失名乃至被扭曲的“女性”正名,让在历史的长河中,“失声”的女性,真正发出自己最个人的声音.这样看来,她就不仅仅是以“挑战者”的姿态,拓开了女性“个人话语”的空间,而且试图把写作变成个人在文明解体或价值失范时期完成女性“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陈染的创作为女性文学“开启了另一扇门”.  相似文献   

9.
冯靖茹 《文教资料》2012,(12):21-22
徐志摩丰富的欧游经历和所受到的西方文化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展现了丰富的西方人形象。在20世纪初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徐志摩笔下的西方人形象表现出独特性和历史性。这些形象在诗人的笔下完成了对自我和他者的言说,是诗人集体想象和个人经验的总结,寄托了诗人的精神家园和救世理想。考察徐志摩笔下的西方人形象有助于我们厘清西方人形象的历史性表征,以及徐志摩对此的个体化言说,也可以就此更为深刻地理解徐志摩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唐玲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1):80-82,85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高度成熟。在这一组诗里,诗人反复吟咏的是游子和思妇这两个主题,在创作手法上则表现为有意识地运用拟女性写作。《古诗十九首》不仅是对先秦时期无意识的拟女性创作的继承和突破,更是对唐宋时期这一手法的大肆盛行的酝酿和开启。  相似文献   

11.
徐陵的《玉台新咏序》揭示了这部诗集的编撰和风格与宫廷女性的特殊心理及女性美的密切关系,以及女性在宫体诗人文学审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她们形成了宫体诗人生活的柔美氛围;是宫体诗人赏鉴吟咏的对象;同时又是宫体诗作品的阅读欣赏者。宫体诗人的创作倾向和文学旨趣主要缘于这种女性特殊地位及女性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冰心是“五四”时期小诗诗人的杰出代表,是最早大量创作小诗并将该形式运用得最为成熟的诗人之一.她的小诗《繁星》和《春水》集中体现了其在“五四”时代著名的“爱的哲学”,歌颂母爱无疑是这两部诗集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在这两部诗集中,诗人将母爱表达得淋漓尽致,幻化出一幅幅充满爱的图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小说的理论批评到了明末清初已经成熟,其标志是金圣叹的批评《水浒传》和毛氏父子的批评《三国演义》。本文认为将二评的文字合在一起,其精华部分便形成了一个虽然粗糙但是较为完整的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欣赏模式。这一模式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有着长期的历史根源。它不仅较为全面地总结并代表了以往长篇小说的批评水平和成就,也对清代的小说创作、欣赏和理论批评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和现实经验的变化相一致,翟永明的诗歌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包括她创作中的女性立场从早期的感性经验变成了一种理性上的自觉和认同.在性别和诗歌之间,翟永明不是撷取其中某一点,而是追求着二者的统一.1990年代以来,翟永明的诗歌回望历史中有名、无名的女性,和她们的对话构成了翟永明性别思考的重要方式.诗人以一个同历史中的女性平等对话者的身份对传统的性别文化进行观察、质询、对照、判断,包括女性人物的角色和命运、女性艺术及其历史、女性形象及性别归属等内容,由此形成了一个创作系列.同时,在“性别”写作之外,翟永明也承担着对当下生活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表达的责任,对苦难的同情、对现代性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回归等都反映出诗人介入现实的勇气,这类诗歌不能简单看成是和她的性别写作相分隔的另一部分,或曰“超性别的诗歌”,实质上,仍有一种更成熟的女性特质在其中发挥着效力.  相似文献   

15.
丁玲创作的前后截然分期历来造成文学史乃至评论者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话语环境的不同,对其前后创作也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审美判断,不论这种评价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丁玲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分水岭的特征。文章从丁玲前后期创作的题材关注到丁玲对女性命运的探索以及她固有的创作笔致,分析了丁玲强烈的女性情结和对于时代、革命的忠诚意识,在这二者的结合中呈现出丁玲创作的独有文学詈观。  相似文献   

16.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现的朦胧诗派成员中,舒婷是一位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女性抒情诗人。她从个人对时代生活的真实体验出发,在表现自我爱憎的情绪中,传达了一代青年人的心声;她将浪漫主义的创作基调同现代主义的某些表现手段结合得较为融洽,形成溶入自我性格特点的抒情风格;她的诗处于单调、浅露的现实主义方法和过余晦涩难懂的现代派诗风之间,赢得过更多的读者大众。在这  相似文献   

17.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的南北朝民歌成就颇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南北朝民歌对诗人创作的题材、审美情趣、语言表达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艺术水平不高的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末清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特殊时代的文人们普遍的“求补偿”心理是其兴盛的最直接最内在的原因。其二,市场因素的影响及书坊主的参与是其兴盛的外部动因。其三,才子佳人小说的兴盛还与明末清初这一时代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秦嘉是东汉文人五言诗创作的代表性诗人,其《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其妻徐淑《答秦嘉诗》以真情叙本事,深婉细腻,彰显才情,在女性诗人群体中有其历史地位。秦嘉、徐淑开启了中国古代赠答诗的先河,是建安时期乃至后世赠答诗繁衍兴盛之滥觞,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安·阿赫玛托娃的一生,无论从普通女性的角度讲还是从诗人的角度讲,都极其坎坷艰难,甚至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这既是诗人个人的命运悲剧,更是整个俄罗斯民族的时代悲剧.在黑暗的岁月里,阿赫玛托娃创作了叙事诗<安魂曲>,记录下了历史的真实.诗歌以亿万人民的苦难,以宗教的庄严,祭奠了生命本身的尊严.诗人因历史和人民的永恒而永恒,所以她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