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顽皮学生“顽皮”的原因1.家庭环境影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顽皮学生都是因为家庭环境影响而造成的,他们有的因父母离异后,由于父母再婚或者再嫁,与养母或者养父生活不融洽,受到歧视;也有的父母离异后,双方推卸责任,把孩子寄居在亲属家中,导致管教不周等原因,使幼小心灵受到伤害,形成性格孤僻,对家庭产生一种厌倦和不满的心理。2.教育方法不当。大多数顽皮学生都是性格倔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冷落;在家里,有的家长经常被老师告状,认为孺子不可教,因而对孩子痛骂毒打,孩子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失去了学…  相似文献   

2.
正一、解决数学语言障碍,为逻辑思维奠定基础新市民子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或者父母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平时生活上交流少,从而导致学生在语言方面的能力提升受到一定阻碍.对于初中数学语言发展方面存在的障碍问题,应该针对性的给予相应措施,使得学生能够强化数学语言思维,为更清晰的数学逻辑思维奠定基础.数学基础知识好比建筑物的根基,只有打好根据,熟练运用概念、公式、法则等,才能够有效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推  相似文献   

3.
一、形成化学学困生的原因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存在相当困难,学习成绩差的一部分学生.究其原因大致有:1.家庭和社会原因有的学生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变得贪图享乐、不思学习,甚至厌学逃学.有的学生父母经常吵架,使其心灵受到伤害;或者跟着离异父母的一方过,不能得到双亲全面的关心;  相似文献   

4.
一、顽皮学生“顽皮”的原因 1.家庭环境影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顽皮学生都是因为家庭环境影响而造成的,他们有的因父母离异后,由于父母再婚或者再嫁,与养母或者养父生活不融洽,受到歧视;也有的父母离异后,双方推卸责任,把孩子寄居在亲属家中,导致管教不周等原因,使幼小心灵受到伤害,形成性格孤僻,对家庭产生一种厌倦和不满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洪妙斌 《广西教育》2006,(7A):40-40
一、顽皮学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环境影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顽皮学生是因为家庭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有的父母离异后,与继母或继父生活不融洽,遭受岐视;有的父母离异,双方推卸责任,把孩子寄托在亲属家,亲属管教不严,照顾不周等,以致孩子性格孤僻,对家庭产生不满的心理;有些单亲家庭,对孩子管教方法不当,或教养不周,致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结构变迁剧烈,价值观念也愈趋多元发展,尤其家庭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家庭教育中出现一系列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失去双亲或父母离异,甚或父母不爱孩子,孩子形同孤儿,他们的发展受到抑制;有的家庭貌似完整,但是父母感情不和,常拿孩子作为出气的对象,因此屡有“受虐儿童”事件发生,造成子女身心发展障碍;有的父母情绪不稳定,教育能力与水平低下,家庭教育缺乏理性行为,往往抵消学校教育的力量;更为突出的问题在于青少年因为家庭缺乏温暖,离家或夜不归宿,导致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如此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7.
学生作文的需要是一种社会性的需要 ,它常常以社会要求转化而来 ,是多层次的 ,不同的学生将产生不同的需要。例如 :有的以取得好的成绩 ,满足成功欲望的需要 ;有的想把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渴望与人交流 ,互相沟通的需要 ;有的不想成绩下降而遭到父母、教师批评而产生心理安全需要 ;有的是表现自己情趣爱好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 ,作文教学从目标设计到指导 ,都必须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 ,使其产生强烈的动机 ,从而引导学生的作文心理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一、习作训练目标要层次化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和习作水平的差异 ,使学生对…  相似文献   

8.
自卑心理是一个人的动机行为受到障碍和干扰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它往往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发生重大影响,甚至摧毁一个人的某一精神支柱。其消极作用不可低估。 在学校里,患这种“疾病”的学生时有发生,原因很复杂,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如生理上的缺陷,意志力薄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有家庭方面的,如有的父母离异或一方去世,失去了抚爱和关心,有的是家处逆境,不能享受与别人同样的幸福;有来自社会的,如社会舆论、社会习俗、邻里环境等的影响,造成情绪不安;学校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和老师、同学关系不好,感到痛苦、孤独。二是教材难度大;教学要求过高,超过了学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三是学习上的偶然失败,过分的自卑自贵。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中常有这种情况发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对失败敏感,他  相似文献   

9.
一、解决数学语言障碍,为逻辑思维奠定基础新市民子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或者父母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平时生活上交流少,从而导致学生在语言方面的能力提升受到一定阻碍.对于初中数学语言发展方面存在的障碍问题,应该针对性的给予相应措施,使得学生能够强化数学语言思维,为更清晰的数学逻辑思维奠定基础.数学基础知识好比建筑物的根基,只有打好根据,熟练运用概念、公式、法则等,才能够有效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推理思维.数学语言是数学基础的关键部分,在初中数学学段,数学语言需要更加严谨,不管是证明推理还是解题推导,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有清晰地数学语言和思维来辅助.  相似文献   

10.
正特殊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行为和社会适应方面产生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这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一、特殊家庭学生现状1.家庭破裂,父母离异。有的相互推卸责任,有的由单方抚养,要么容易产生溺爱,要么冷落孩子,对孩子而言都会带来身心上的不良影响。溺爱孩子,在物质上无止境地满足,易使孩子形成贪婪性格;生活上的百般照顾,将导致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人的全面素质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发展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当然,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然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因为父母祖辈的溺爱等原因,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存在心理缺陷或障碍.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体育教学,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一、后进生的心理分析1.自卑心理:后进生由于成绩不好,较少受到师生尊重,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在同学当中抬不起头,从而产生自卑心理。2.自闭心理:后进生中有的因父母离异成为单亲子女。他们大多缺父母的爱,学习无人问津,生活上得不到照顾。于是就自闭起来,沉默寡言、独来独往。3.自暴心理:由于后进生难以实现教师、家长超出实际的愿望,使他们生活在埋怨、冷漠、斥责之中,因而他们觉得在老师、父母处得不到关爱,只有压抑,从而烦躁不安。于是自然不自然地远离集体,甚至自暴自弃。4.遗弃心理:对于后进生教师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他们赶上“…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学生中间,很多学生体味不到父母劳动的艰辛.有的学生甚至因父母工作不好而看不起父母,对父母言行不恭,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次活动正是针对学生的上述现状而开展的.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学生中间,很多学生体味不到父母劳动的艰辛.有的学生甚至因父母工作不好而看不起父母,对父母言行不恭,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次活动正是针对学生的上述现状而开展的.  相似文献   

15.
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解答应用题时感到困难或产生失误,主要有数学上、心理上、生活上、语文上的四大障碍。数学障碍表现为对应用题所内含的主要数量关系缺乏理解,没有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有的学生因为对某种基本数量关系(如包含除等)的理解未能达到概括程度,而影响对应用题的整体分析;有的学生不善于抓住数量之间的联系,从而无法顺利地展开综合与分析;有的学生思路狭隘,方法机械,遇到逆向题不会自觉地进行思路调控,更不会进行转化、假设等变通,影响了解题的进程。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有畏难情绪,缺乏信心,一遇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学生父母离异的不断增多。这种家庭的变故 ,给学生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心灵创伤。有的因为父母离异 ,感到在其他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 ,本来平时很活泼、很合群 ,一下子变得孤僻郁闷了 ;有的因为缺少了家庭关爱 ,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和动力 ,精神萎靡 ,学习成绩出现明显滑坡 ;有的因为失去了家庭严格、正确的管教 ,行为失控 ,甚至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 ,种种现象 ,实在让人痛心。父母离异 ,对幼小的孩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沉重而巨大的。做好父母离异学生的思想工作 ,对班主任来说 ,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何做好这些学生…  相似文献   

17.
李蜀黔 《贵州教育》2007,(11):25-26
据调查,全国目前有50%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长大的,也就是说这50%的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的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的产生原因大多是因为:父母过世、父母离异、父母在外地工作或父母工作繁忙、学习紧张而把孩子交给祖辈照管.然而,这些在祖辈教养下长大的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着任性娇气、唯我独尊、霸道蛮横、懒惰散漫、生活自理能力特差等缺点,有的孩子甚至由此发展到了危害家庭和社会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处于当今的信息社会,做老师的时时感到不会教学生。有的学生厌学;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差;有的学生因父母离异、家庭不幸,从小心理封闭,不愿吐真言;有的学生减负后在家里“承包”了一个电视机。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当前 ,企业职工的下岗、失业问题 ,已成为愈益突出的一大社会焦点问题。仅据我们对某小学四个班的统计 ,264名学生中 ,下岗职工子女就有83人 ,占31.4 %。部分学生的家长成为下岗职工 ,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这就必然影响到他们的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着压力 ,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 ,从而向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课题。一、下岗职工家庭的学生现状分析(一)影响学生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1.经济条件的变化。有的学生父亲下岗 ,有的母亲下岗 ,有的父母双双下岗。…  相似文献   

20.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的奠基工程.少年儿童的行为规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他们的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提高民族素质和道德水准的高度来认识,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经开始实施多年了.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认为学生之所以未能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因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社会上的大气候与学校里的小气候形成反差,造成教育效果不大.例如,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一切向钱看”成为部分人行为准则,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受到冲击,社会上不健康的文化,导致学生的道德品质受到腐蚀,纯洁的心灵受到污染.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重智轻德;有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埋头干个人事业,教育子女的责任“全托”给老师;有的过于溺爱,什么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早已置之脑后;有的自身道德品质低下,学生自然也“近墨者黑”.在学校中还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总是把学生看成可以被任意雕塑的对象.为此我校便注意针对现在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状况,结合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个人行为规范的综合表现,根据学校本身的功能,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中作了一些尝试.我们的做法如下:一、活动制度化,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