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时代与政策变迁、观念与思想整合以及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转换同构的演化视野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双向奔赴的互动关系。基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建构身份认同、唤醒集体记忆、拓展育情场域,从而多维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者的高度统一。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需求结合起来,以“协和万邦”理念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以“家国同构”情怀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史料体系;以“重德贵和”传统重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从历史文化的元素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然后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最后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基因,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力量。本文阐述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高职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提出应从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利用本土优质文化资源丰富校园文化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基因的关键作用,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有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根本,“有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有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旨归。“形感效”三维互不分离,共同作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承载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其“有形”的传承活动不仅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而且使各族人民在“有感”的体验中不断增强“四个认同”,内化“四个与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花儿”传承在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同时,促进了共生交融的和谐民族关系,形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由“形”入“感”,有“效”跃迁,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如何通过非遗传承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形感效”路径,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记忆视角看,舞龙和龙舟运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二者都是龙文化的衍生及延伸,都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在近代也都遭遇困境,面临传承问题。应通过“非遗”、竞技和学校三种路径传承龙文化记忆。“非遗”路径关键要保持“正宗”,保证“血统”的纯真;竞技路径必须在制度、价值和技术层面进行规范、改革和创新,提高竞争性和激烈程度,争取“入奥”;学校路径可从思想教育、体育学科和共同体意识三个层面入手传承龙文化记忆。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整个传承过程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西方民族理论的超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可通过政治引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浸润、生态繁荣等手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和民族团结的内在要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中学数学既具有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能力、思想、经验及素养等重要作用,又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与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学数学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及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转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情境素材资源及时政科技素材资源中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类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途径有:设计突出学生本位的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其对民族团结和民族精神的感悟;创设激发学生行动的数学教学空间,丰富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与体验;重视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的价值,强化对民族复兴和民族交融的理解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高校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所,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五个认同”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课堂主渠道,讲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讲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以社会实践为平台,讲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通过教学改革、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等多种形式,提升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应对时代挑战;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铸就伟大荣光;有助于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严厉反击国家虚无主义错误论调,把握爱国主义教育核心主题,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要严防文化虚无主义渗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要旗帜鲜明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筑牢民族团结进步防线,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相似文献   

10.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还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丰富,将其融入民族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提升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内涵出发,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并基于民族类院校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五条可行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程伟 《中国德育》2024,(6):19-25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依托。通过构建5个主类目和15个次类目的分析框架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教材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强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特别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了落实新课标,充分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价值,应当在教材低年级和中年级整体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高年级补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适度减少栏目设置,给教师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课程标准加强顶层设计,立足学生中心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课程整合增强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丰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内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两为”原则,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显性”课堂与“隐性”课堂相结合等路径,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实现文化传承与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背景中,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具有稳定性与变迁性的双重特点,表现为中华各民族节日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既统一又多样的文化样态。节日文化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强化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较易忽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本质属性,导致节日文化理解不充分、节日文化精神内涵缺失、节日文化功能价值失效等观念问题,由此提出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和方法,着重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节日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以节日文化教育充分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为目标,增强节日文化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三大方面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历史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性的需要;形势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性的需要;国情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效性的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精神内核具有提高政治认同、培育民族认同、传承精神财富等方面的价值耦合。通过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资源等有效路径将其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绝学”之“小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文字学“小学”(文字、训诂、音韵)的时代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源”与“流”关系“。小学”及其工具书编撰与“小学”所负载的“大一统”思想,都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心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其中,民族认同意识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基础,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之源,民族文化自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要素,民族文化自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终目标。基于民族心理的视角,应该从民族意识、民族语言文化心理、民族认知特点、民族需要动机四个方面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李萍 《宁夏教育》2023,(12):21-22
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银川市兴庆区第五小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渗透在学校文化内涵建设之中,体现在师生日常行为当中,通过“一主线“”一引领“”六融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遵循,而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现路径.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为指导,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积极互动关系结构,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阐释工作,以此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余泽英 《海外英语》2024,(7):188-19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构建团结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时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响应了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事业的号召,但是在英语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不足之处,文章对初中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文化存在的图书馆内蕴文化认同教育价值,作为教育存在的图书馆亦是激活公众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因此,图书馆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三重耦合连接,其宣传功能塑造中华民族主体的共同体意识认知、文化功能提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文化养料、对话功能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个人空间与社交空间。基于此三重耦合连接,图书馆需把握保持历时性和长时性影响的时间维浸润要义、保持空间传播面覆盖性的空间维集成要义,以及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的建设要义,最终通过其教育价值的有效发挥更好地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