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近代西方欧美文化输入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空前的危机,中国文化传承成为时人思考的深切主题。中国的典章文物,尽在图书。古籍在近代的收藏保存、刊布流传,以及雕版版片保存,成为关系中国文化传承的重大命题。本文论述了浙江省立图书馆在古籍收藏、古籍出版、版片保存等方面的功绩,阐明了其对中国文化在二十世纪前半期的传承做出的杰...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欧美文化输入中国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空前的危机,中国文化传承成为时人思考的深切主题。本文重点探讨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民国时期古籍收藏及出版、木刻版片保存等方面的业绩,以阐扬其传承中国文化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洪权 《出版科学》2010,18(2):103-105,60
总结民国时期古籍出版在整理保存文献、传承文化方面的成绩,对现代学术的建立和图书馆建设所作的贡献,为理解中国文化演进的内在轨迹,考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解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文化的传承成为关系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深切主题。二十世纪前半期图书馆秉持中西并重的文化理念,致力保护与传播中国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藏古籍,保存文献;二是征集木刻版片,流传雕版印刷技术;三是刊印珍稀善本,嘉惠学术。二十世纪前半期图书馆在古籍收藏、版片保护与古籍出版方面的功绩,为中国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现代性中心。  相似文献   

5.
古籍文献展览对于揭示古籍形制、传承古籍文化有重要意义。民国期间,国立北平图书馆极为重视此项工作,办有多次古籍文献展览。以分期研究的视角,分析了国立北平图书馆自1909-1929年、1929-1936年、1937-1949年三个阶段举办的古籍文献展览特点,并对该馆援助浙江省立图书馆举办的“浙江文献展览会”等史实进行了考察。通过举办古籍文献展览的形式,国立北平图书馆很好地完成了传布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熊远明指出,图书馆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立足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立足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活化利用;立足中华文明的“统一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中华文明“包容性”与“和平性”,推动多元文明交流互鉴。陈超指出,图书馆要一如既往、与时俱进,把典籍收藏保护好;要雅俗共赏、激浊扬清,把典籍传播弘扬好;要汲古慧今、鉴往知来,把典籍研究服务好。为全力打响城市文化品牌和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陈建龙对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提出了四点新感受:第一,古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第二,古籍保护要科学、完整;第三,古籍利用要精准、高善;第四,科学又完整的古籍保护和精准又高善的古籍利用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大有作为。王惠君指出,图书馆肩负着传播文化的社会职责,担负着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充分发挥省古籍保护中心的作用,传承岭南文化,共建“人文湾区”。未来,图书馆要通过发展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陈军介绍了南京图书馆在历史文化典籍收藏与保护方面的实践经验,并指出,图书馆要努力做到切实尊重依靠人才、寻求各方合力支持、服务与研究平衡兼顾,从而把传承民族文化的大事办好。郭欣萍指出,图书馆要从三个方面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典籍:一是空间赋能,整合各方资源,拓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式;二是守正创新,利用新媒介、新平台,科技助力有效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与时俱进,聚焦地域特色文化,深挖当地文献价值赓续山西历史文脉。吴雪勇指出,杭州国家版本馆作为中华版本传世工程“一总三分”保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从强化收藏主业、优化分类保护、深化保藏研究三个方面做好版本收藏保护和保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甘鹏云是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其藏书理念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图书馆的古籍收藏,对于今天图书馆古籍访求、利用与保护、促进古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传承传统文化有着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时期,然而在这种大动荡的背景下浙江省立图书馆却经历了浙江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着重探讨民国时期浙江省立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图书分类编目、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学术活动等方面所开展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彝文古籍文献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是一种人类艺术的记忆符号和文化记忆象征。彝文古籍文献具有彝族人民特有的文化艺术特征和民族传统文化意蕴,蕴含着鲜明的神圣与世俗双重属性之民俗文化特征。古籍文献是一种传承与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记忆符号,其书面古籍文献具有书面文献文化记忆功能,口碑古籍文献具有活态传承与传播彝族文化的记忆功能。研究彝文古籍文献的文化记忆,对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彝文古籍文献文本内容为案例,探讨彝文古籍文献的婚姻文化、丧葬文化、毕摩文化、祖灵崇拜文化等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0.
吴百超 《图书馆界》2023,(1):66-70+85
民国初期,近代中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沉沦”与“进步”并存,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使命在继承“传古”的基础上致力于“开新”的变革,坚持政治使命、文化使命与社会使命并重,形成了以注重传承使命与主动调整使命有机互动为基本建构的“承续—变革”模式。基于《辽宁省立图书馆之使命与其实施》文本,可以发现阐明国耻、宣传党义是公共图书馆的政治使命;保存国故、介绍学术是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使命;开展平民教育、发展图书馆事业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使命。通过对民国初期公共图书馆使命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发展史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凝聚着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精神,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文化的传承是通过图书馆文献保存未实现的。所以,文化传承本身必然离不开图书馆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达变求新的文化理念,也促进图书馆文化的创新建设。文章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提出研究图书馆文化中的服务管理新视角:拓宽读者阅读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增进图书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承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既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要求,也是高校师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中具备优势,可借助资源育人、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传承说开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传承是图书馆重要的历史使命之一.传承文化,创造文明,并非都是它山之石,更是中国的文化及图书馆固有的悠久传统.目前国内图书馆界对文化传承存在漠视的现象,应予矫枉纠偏.借鉴他人的观念和做法,用以自省,订正差误,是大有裨益的.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灵人杰,乃文化大省,古籍藏量丰富,特色鲜明。全省古籍收藏单位92家,古籍藏量200余万册,共有237种古籍入选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财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现四川古籍的风貌,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特选取兼具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及学术资料性的古籍在此展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事业成绩斐然,突出表现在:①构建了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标准化建设、总分馆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②扎实推动和服务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特殊群体阅读权益得到明显保障,“图书馆+”和“互联网+”服务创新成为新常态,高品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城市阅读新场景,“图书馆之城”建设加快形成全球阅读典范城市;③数智赋能开创文化惠民工程新局面,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发展工程深入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④古籍保护工作硕果累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效显著。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事业十年发展中显现出四个主要特征: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促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增强公共图书馆发展持续动力;③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双轮驱动,打造创新发展“中国样板”;④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并示范引领国际发展,开启“中国经验”的世界化时期。面向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我国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城市图书馆建设,扎实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以开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图景。参考文献56。  相似文献   

16.
马美著 《出版广角》2018,(10):17-19
岳麓书社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所出版的古籍图书和古典名著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古籍图书出版过程中,岳麓书社重视地方文献的整理,积极开发古典名著普及读物,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以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让古籍等文化资源“活起来”,让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文章从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历史典籍馆的建设背景、目标定位、策展内容、文献服务等方面,探索了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以古籍活化利用创新文献服务的方式,以期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增强国民文化自信、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古籍和民国文献是一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档案资料,需要发挥它们在传承、发展中国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它们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探讨如何提升市级图书馆古籍和民国文献档案资料服务水平,分析如何让读者更好地利用这些历史和文化档案,让更多的读者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必由之路,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基于话语权视角,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与构建图书馆话语权的关联,并以乡贤文化为例,分析了乡贤文化对促进阅读推广的作用与意义,以期提升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价值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再谈图书馆古籍的藏与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古籍的涵义、收藏历史及文化传承,对图书馆古籍的“藏”与“用”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