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G-S”协同教育实习模式是协同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强调高校、政府和中小学共同致力于师范生实习工作。“U-G-S”协同教育实习有助于形成师范生培养合作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对话,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然而,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目前的教育实习模式存在政府对教育实习管理不到位、高校对教育实习不重视与实习基地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借鉴英国、加拿大的教育实习经验,优化我国教育实习模式的可行路径是:强化政府对“U-G-S”协同教育实习的治理责任,优化高校对“U-G-S”协同教育实习的教学管理,提升实习基地的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2.
2021年7月出台的“双减”政策引起了全社会极大关注,校外教培机构整体受到巨大冲击。作为教培机构师资重要来源的地方师范院校,在这场冲击中陷入2021届师范毕业生就业难度急剧增加、普通师范专业的招生压力将不断加剧、地方师范院校的生存处境愈加艰难等三重困境。为突破困境,地方师范院校应采取以下对策:定位乡村教师培养;扩大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以师范专业认证为突破口,重建教师教育优势;深化U-G-S合作模式,与地方教育系统合作共生。  相似文献   

3.
师范生培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培养机制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师范生培养机制中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完善,地方政府督导力度不够,中小学实践科学性不足等问题。"U-G-S"协同培养机制的建立对改革高校人才培养范式、提升地方政府的教育调控力度、增强中小学教师人才储备、塑造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以及促进高校与中小学资源共享具有重要作用,将有利于各主体参与协同,解决传统师范生培养模式中的弊端。"U-G-S"师范生协同培养机制可采取优化培养方案、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增强各方主体合作制度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存在诸多弊端,习惯性地落入单纯依靠高校、片面追求学术性、用理论来堆砌课程教学等思维定势中。为彰显教育硕士培养的特色和价值,高师院校需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对接,着眼于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着手构建“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中小学(G-U-S)”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体现多元共同体的价值,突出教师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师范性”等本质属性。在协同育人的指导思想下,衡阳师范学院对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硕士培养“3421”模式,健全教育硕士培养运行机制,完善了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发挥了高校与政府的协同创新作用,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师专业水平直接关系着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乡村学校应注重“1+1”教师培养模式的应用,培养更多的“一专多能”教师,满足学校教育发展要求。文章简述乡村学校培养“一专多能”教师的意义,探讨乡村学校“一专多能”教师培养途径: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制定措施,严抓落实;确定方法,多措并举;注重跟踪,落实考核。  相似文献   

6.
"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U-G-S)"三方协同培养教师模式为我国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开辟了新的实践范式。本文从"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实践探索、价值意义、实施成效、问题与对策七个方面梳理了国内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发现存在着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探索、研究视角和方法比较单一、对地方政府行政力量的研究不够重视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后续研究中要发挥理论研究对实践探索的引导作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多元化,以及加强对第三方行政力量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推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从相互分离走向贯通衔接,"U-G-S"的协同育人模式应运而生.在分析当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 "U-G-S"视角下顶岗支教实习的重要性,从健全多方协同机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岗前培训教育体系、丰富职后培训模式、建设"双导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U-G-S"视角下顶岗支教实习提升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U-G-S"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而逐步形成的由师范院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相互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教师的一种合作开放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山西师范大学在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现实,锐意进取,从目标设置、组织制度、合作内容、合作形式、保障体系等方面形成一整套的体制机制,在实践中诠释了这一模式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是由师范大学主导、政府配合共建的以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为核心任务的多功能综合性研究实践与服务基地。在实验区的支持下,"U-G-S"实践教学共同体能够取得资源效能、创新能力、决策执行、培养成本等方面的协同效应。为促进实验区与"U-G-S"实践教学共同体的融合统一,可以从认可协同旨趣、融合协同范式、延展协同主体、提升协同境界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师院校已经不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时代。面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开始由数量扩展向质量提升转型的新形势,为解决现行教师教育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构建职前、职后"三位一体"、"三优一享"的领袖教师教育模式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师培养必然要走精英化道路,该模式在培养领袖教师过程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教师分层双线培养目标与原则进行分析,阐述了“双线递进式”模式在教师职后培养中的应用要点,包括基础技能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和师德培养等方面,最后提出“双线递进式”模式的优化措施,力求通过实施分层培养,即面向新教师落实三年递进式培养模式、加强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创新骨干教师培养思路等方式,使各层级教师专业能力、师德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在优秀教师与未来教育家培养方面肩负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东北师范大学在总结以往“校-府”合作经验基础上,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载体,提出并实施了“校-府-校”合作(即“U-G-S”)教师教育新模式。三方遵循“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合作发展”的原则,在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基础教育研究等方面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发展合作共同体。破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难题,为我国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3.
“优师计划”是强化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的重要举措,为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并从源头上改善教师队伍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优师计划”在实施推进中面临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招生计划与培养院校规模有待扩大、师范生内生动力缺失、师范生缺乏扎根农村意愿与决心及职后发展不顺畅等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从“高校、政府、中小学及教师发展机构”四方联动协同培养的价值分析入手,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U-G-S-T”四位一体协同培养的优化路径:以高校为引领,创新协同培养机制;以政府为主导,优化协同培养路径;以中小学为参与,构建“城乡双实践”协同教育培养模式;以教师发展机构为助推,构建“职前培养—职后支持”一体渗透协同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在教师培养、培训及保障等方面均对乡村教师予以特别倾斜,这既是对乡村教师特殊贡献的肯定,也是对乡村教师队伍的积弱事实的一种承认。目前我们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队伍“逃离”、文化“盲从”、各方“掣肘”等典型弱势表征。针对这种弱势状况,需要树立现代化的乡村教育理念,强调乡村教师角色的多样化和乡村文化的固有特色;建立现代化乡村教师编制管理机制,构建现代化的培养培训体系;同时在教师的职业发展、社会地位、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保障,逐步实现乡村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为乡村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现代化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美术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在教师专业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传统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造成了美术师资队伍存在很多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省特教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在新形式下,针对美术学科特殊性,建立“U-G-S”联合培养模式的构想.提倡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整合安徽省政府、教育部门、高校、特教学校以及社会力量,根据我省不同阶段特教美术教师的需求,建立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立体式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特殊儿童的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育硕士U-G-S联合培养模式是一种培养未来卓越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创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师资团队有待打造、实践课程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资源整合缺乏等问题。对英语教育硕士的联合培养应以语言服务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理念为指导,强化教育硕士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这主要通过打造教、研、学发展共同体,构建“双主导+群体指导”的联合指导模式,设置“理论+实践”全程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互联网+”技术下的教学方式,建立与职业资格相衔接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联合动态追踪评价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陈雪莲 《江苏教育》2022,(22):49-51
职初教师的培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江苏省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开展了立足实情、按需而行的校本研修,不断追问、审视、探究教育的真问题和新方向,组建“三星教师”成长营,让职初教师“全员、全程、全科”参与校本研修活动,调动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成为教师成长的“杠杆”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卓越教师”计划作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备受国际、国内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卓越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坚定的教育信念、敦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育思想、娴熟的教学技能、敏锐的实践与反思能力、自主的专业发展以及过强的创新能力。实施“卓越教师”计划应构建职前、入职、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参照的人才培养规格,修订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蓝本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借鉴学习CS和UGS优秀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建设“双师型”和“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制定政策吸引优秀生源,重视提高“卓越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19年3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明确提出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与改革方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化为内涵式发展,“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双师型”教师培养面临着来源渠道单一,专业化水平不高、内涵界定模糊、培养力度不足、考评体系不科学、发展激励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拓宽准入渠道,提升专业化水平、明确双师认定标准、创新培训模式、完善考核制度,构建合理的薪酬制度方面,探索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育发展的短板和难题是乡村教师,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发展问题一直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乡村教师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乡村教育质量。豫北乡村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培养遭遇的难题更为突出,教师发展任务更加艰巨。调查发现,豫北乡村教师培养普遍存在着“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教不好”的难题,这一难题直接影响了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基于共同体和共享意图理论,立足豫北安阳、濮阳、鹤壁教育欠发达地区实际,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联合三市相关部门建立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通过“四种模式”,破解豫北教育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发展难题,激发豫北乡村教师发展意愿,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师德-师知-师能-师艺”,从而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以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