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学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得以贯彻的祭祀礼仪系统,并通过儒家知识分子的媒介作用而传播到了民间。在河南省南部罗山县至今流传着一种由"礼生"主持丧礼祭祀的习俗,当地人称为"叫礼"或"堂祭"。利用在田野调查中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出作为大传统的儒学与民间小传统之间的互动和转化关系。礼生"叫礼"一类的带有儒教色彩的民间仪式,一方面如一些学者所言,是"礼教下渗"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包括礼生在内的民众对于大传统的自觉接受和继承。在儒家礼仪文化趋于式微的今天,"叫礼"或曰"堂祭"的这类民间习俗的存在尤显珍贵和重要。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的仪式行为给予人们文化力量,使之能够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郎君祭是泉州南音中的传统祭祀,其独特的仪式构造传播海内外,赓衍至今,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化活动。德布雷的媒介学理论突出媒介的“中介行为”性质,作为中介行为的仪式是一个承载媒介生成、事件生产、行为传播、文化传承、关系维系、观念建构的调解过程。从媒介学视野出发,郎君祭的技术运载工具和机构运载工具造就了独特的郎君祭时空的程序化实践,在这种传播和传承语境下,郎君祭勾连关系、生成认同,建构了独有的媒介功能。  相似文献   

3.
周欣  陈安民 《兰台世界》2016,(21):150-153
祭祀舜帝是慎终追远、寻根祭祖的重要仪式,也是中华道德文明的传统古礼。自大禹"望九嶷而祭舜"始,历代君王采取各种形式的祭祀,包括袷祭、望祭、告祭等等。明洪武四年,太祖朱元璋亲制御祭文并遣官至九嶷祭舜,九嶷山舜帝陵祭舜成为国家祀典,国家祭舜仪制日臻完善,确立起传统中国的礼制程式。另一方面,祭祀舜帝与崇拜盘王相互融合,民间的"祭舜"加入很多民俗学元素,舜帝德昭天下受到后世的普遍景仰。  相似文献   

4.
Web2.0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传播环境的改变,加之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情况的复杂性,“官方”和“民间”舆论场在日常性的宣传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中都存在一些差异.打通两个舆论场,加强官方和民间的互动、沟通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着重以国家电视台和微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滕朋  高天遥 《当代传播》2023,(2):66-68+81
本文将官员直播带货视为政治沟通的一种新形式,其与传统政治沟通从内涵到形式都有着显著差异。沟通平台由政务场景转变为公众开放平台,传播形态由“政治仪式”转化为“参与性的传播景观”,政治传播效果由抽象评价转化为直观的流量与购买的“数字绩效”。官员直播带货带给政治沟通带来深远的启示,主动进入公众平台、谋求更为多元、开放互动沟通过程应该成为政治沟通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马宁 《今传媒》2015,(3):26-28
本文结合信息社会语境对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变迁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分析。首先对于新媒体的数字化、交互与互动等关键技术特性以及传播主体“以人为本”的由来进行了界定,之后通过梳理人作为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在相关语境中的表征和与技术的关系变化进一步呈现“以人为本”的内涵,最后结合新媒体使用者的“评论”行为在应用层面,探析了新媒体“以人为本”的形态特征以及传播主体的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7.
新蔡葛陵楚简所见的祖先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近年出土的卜筮祭祷简,探讨新蔡楚简中所见的祖先受祭对象及战国时楚人祖先系统的一些情况.在众多的远祖中,老童、祝融、鬻熊被选出固定成为必受祭祀的"三楚先".从鬻熊之子熊丽开始到楚武王,则被当作一个整体"荆王"受祭.迁都至郢的楚文王到离墓主最近的一世楚先王则被当作与"荆王"相续的一个整体受祭.墓主对于直系先人和近世先人的祭祀,情况较为复杂.此外,重要的女性祖先也出现在楚人的祖先祭祀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根据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也就是说,双向的社会互动,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但现在传媒界尤其是报业面临的一大困惑,恰恰是传播过程中这种“互动行为”的极端匮乏。互联网的普及,已经让人们看到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曙光。  相似文献   

9.
网上公墓是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祭祀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祭祀必须亲临祭祀现场的模式,将逝者的灵堂设置于网络的虚拟纪念馆中,以各种高仿真的模具方便人们的祭祀。  相似文献   

10.
2月24日(正月十八)上午10点整,由杭州钱缪研究会主办的中断了近百年的“元宵祭钱王”的传统活动在钱王祠内恢复举办。内容有祭祀钱王、游览钱王祠、戏曲表演等。据介绍,“元宵祭”是吴越国特有的一项活动,杭州市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丁云川去年初在浙江图书馆门外的书摊上无意发现了元宵祭钱王的史料《元宵祭规条例》,其中详细记载了祭祀钱王的各项仪规,并上报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而举办的。  相似文献   

11.
赵晓炜 《东南传播》2011,(6):146-148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的单元,是社会的基础力量。因此社会的安定和谐是奠定在良好的家庭沟通的基础之上和健全的家庭中。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沟通与之息息相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家庭沟通理论涉及到成员互动,家庭内在因素构建及外在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互动等复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传播本身是一种双向社会互动行为.当前,大众媒介之所以热推"互动",意在与社会公众加强沟通,提升传播力.要达到这一目的,传受的深层互动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三组有争议报道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报业:如何互动?--传媒"反馈麻痹"与传播互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05,(10):54-56
根据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传播学教程》第5页,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也就是说,双向的社会互动,是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但现在传媒界尤其是报业面临的一大困惑,恰恰是传播过程中这种“互动行为”的极端匮乏。互联网的普及,  相似文献   

14.
政府传播与制造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府行为”与“解释政府行为”两个方面讨论了“制造认同”之于政府传播的价值与内在联系.认同的生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心理过程.发生于互动主体间的认同主要体现于事实与价值两个层面.政府作为制造公众对其集体认同的主体,无论对内或对外,都有必要了解公众现有的价值取向,理解其心理渴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之相符合的相应作为,努力成为公众的心 里寄托和信赖对象,真正实现公众高认同度的产生.无论面对国内民众还是国际社会,政府传播归根结底是政府执政理念、价值观的传播,只有通过努力获取国内外社会对于政府的认同,营造其对政府作为的同意,才能有助于政府施政与外交的有效进行.基于此,制造认同必然成为政府传播的主要目标和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媒介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创建和管理可见性成为传播参与者的重要诉求,为研究者重新审视传播可见性理论及其应用提供了契机“。传播可见性”作为一种与“信息传递”相对应的研究范式,将传播理解为行动者让自己选择的形象、行为和知识对他者(或公众)可见的社会过程。文章从既有文献中梳理出两条理论线索:一是源于人际传播研究传统的“交往范式”,从微观层面考察可见性如何强化或疏离社会行动者的互动;二是源于大众传播研究传统的“展演范式”,宏观地审视可见性资源竞争背后的权力关系。文章最后以社交媒体平台使用为例,尝试将两种范式加以综合,应用于经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李雁杰 《视听界》2001,(3):29-30
互动又称社会互动,是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接近、接触或手势、语言等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传统的互动基本上是通过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所形成的直接互动,现代社会的互动则日益超越时空界限,形成了以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7.
政治传播可视为所有关于政治讯息传播过程之行为,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狭义观之,政治传播可视为政府事务的沟通。文化政策传播对社会文化之作用,主要是融合居住在共同生活地域里,不同文化背景族群之工具,故文化政策传播对社会具有重要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媒介情境论视角下新媒体对家庭互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体的介入影响着家庭信息场景的建构,进而也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互动行为.多屏时代,新媒体以不同形式进驻家庭信息系统内,打破了家庭中传统的信息系统.家庭内,信息分享与隐秘行为的对象发生转移,群体“后台”信息被大量曝光,信息垄断地位被剥夺,由此使“家”的框架边界、儿童与成人间阶段化的分界、家庭权威的认可趋于模糊.在新的信息场景内,家庭内互动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家庭内群体感的重塑、儿童社会进程阶段化的缩短以及家庭权威的更替.  相似文献   

19.
陈媛  刘畅 《文化遗产》2015,(3):26-31
韩国学者认为韩国江陵端午祭是一种古老的部落祭,江陵端午祭完整地将部落祭传承了下来,生动地再现了原始部落祭的概貌。我们从江陵端午祭儒教形式祭祀的祈祷文中可以深入了解儒教形式祭祀是为了江陵地区农业丰产、人畜安全而举行的祈祷活动。而巫祭的目的是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以保江陵地区人畜两旺,和江陵端午祭儒教形式祭祀的目的是一致的。虽然两种祭祀的形式不同,反映的信仰不同,但都是为了祈求一方的平安和庄稼的丰收。而端午祭民俗活动中最主要的江陵官奴假面剧和农乐舞等民俗活动,也是围绕着相同主题进行的,是端午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江陵端午祭各项活动的分析,论证了江陵端午祭的文化内涵——用祭祀的形式表达渴望丰收和平安的心愿。  相似文献   

20.
“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是指新闻传播学突破以采写编评、媒介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和媒体内部业务为主的传统新闻学教学与研究,也突破以“受众为重点、效果为目的”的大众传播学领域,走向以互动、沟通为重点,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索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之间关系的宏观研究.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是为了适应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新闻传播学科自身必须进行的新的调整、突破与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