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我国颠覆性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平台支撑体系建设亟待完善,因此需深入研究适用于颠覆性技术多元化投入的利益分配以及政府补贴机制。其中,公平的利益分配和合理化的激励机制是促使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颠覆性技术多元化投入利益分配以及激励机制设计等问题,采取合作-非合作博弈分析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的各个参与主体行为,引入风险因子探讨不同主体主导下的情况,并进一步研究政府补贴对各主体投入积极性的影响,进而以明晰多元化投入的激励机制方案选择。研究发现:在颠覆性创新多元化投入的过程中会存在创新投入积极性不足的情况,这是由于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由政府牵头时,整个颠覆性技术投入合作较由其他主体主导下的合作收益高;在政府主导下采取政府补贴形式,可以有效激励其他各个颠覆性创新投入主体的积极性。为此,促进颠覆性创新的投入多元化,政府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设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与激励机制,并在参与合作时设定恰当的成本补贴额度。  相似文献   

2.
颠覆性技术对未来产业发展的路径、方向和国际竞争格局具有关键影响。因此,前瞻布局颠覆性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是我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文章对美国“电子复兴计划”布局颠覆性技术、培育未来产业的技术识别机制、组织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示范应用机制进行了全流程、全链条的深度分析,提炼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科学内涵、关键要素,并从“颠覆性技术供给—技术产业转化—技术产业应用”环节构建了“颠覆性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培育模式”研究框架;相关研究发现对我国培育颠覆性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具有关键借鉴意义。文章提出我国应面向未来产业建立长期、动态的颠覆性技术甄别与支持机制;进一步加强市场导向、多元参与的管理模式与政策设计,建立多种技术路线并行的颠覆性技术动态比较与竞争退出机制;包容由于技术研发、技术路线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失败,形成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揭榜挂帅”相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面向未来产业应用场景的颠覆性技术示范应用,推动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等试点示范与应用场景探索。  相似文献   

3.
摘要:作为新世纪技术创新的主流,发展颠覆性技术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普遍给予政策支持。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SNM)内生进程提出了11项政策工具,结合SNM生态位跃迁的三阶段构建了一个针对颠覆性技术政策保护空间的二维分析模型,为政策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旨在更好地指导政策工具的使用和优化以推动颠覆性技术成功跨越研发到市场应用之间的“死亡之谷”,实现最终“颠覆”。最后,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采用该模型分析其技术发展过程中政策保护空间的构建、演变以及政策工具的运用,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张垒  杨国立 《现代情报》2016,36(11):114-118
通过对高校科技查新优化变革的动力基础分析,从宏观、微观、产品等层面挖掘其发展的新动力,构建其优化变革发展的动力系统,并从管理制度化、机制灵活化、方法多元化、行业监督、市场运行、品牌化运作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以期促进高校科技查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注企业与消费者对颠覆性技术采纳行为在颠覆性技术实现颠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企业应对颠覆性技术时的决策提供参考。以参与方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为前提,构建企业与消费者对颠覆性技术采纳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两者采纳颠覆性技术与否的稳定策略,并借助MATLAB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验证该模型具体的演化路径,从而探究两者在颠覆性技术采纳行为博弈过程中决定双方最终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企业与消费者对颠覆性技术的初始态度将对两者采纳颠覆性技术的行为产生影响;(2)颠覆性技术产品为企业与消费者带来的收益大小、企业选择采纳颠覆性技术所需投入的成本大小、企业选择不采纳颠覆性技术所需支付的机会成本大小、消费者选择采纳颠覆性技术产品所需支付的成本大小等因素,均会对企业和消费者在颠覆性技术采纳行为上的最终策略选择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建议企业建立健全颠覆性技术常态化管理机制与跟踪机制,优化在颠覆性技术采纳行为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和成果转化水平,以充分实现颠覆性技术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6.
旅游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路径及其理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凌  郭嘉欣  王灵恩 《资源科学》2020,42(9):1816-1826
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旅游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中国生态补偿制度体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梳理和生态经济分析框架,在总结政府主导型、社区参与型等旅游生态补偿实践的基础上,明确了旅游市场化生态补偿的内涵特征、利益主体,并探索其运行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旅游市场化生态补偿形成生态旅游供需对接平台,具有以市场交易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内生性和循环性、参与主体多元性等特征;主要涉及游客、旅游企业、社区居民、当地政府等利益主体;其运行机制是社区居民和旅游企业在有机合作和投入建设基础上,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产转换为生态性旅游产品,游客通过付费购买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形成对旅游企业、社区居民、目的地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间接补偿,从而构建可持续的“交易—获利—激励—再交易”市场化补偿路径。这一市场化机制运行的前提是自然资源产权的确定,关键是资源生态价值的实现,核心是生态服务功能交易的互动激励,而多方博弈中政府的调节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纵观世界主要国家的科技发展态势,近年来多个国家将颠覆性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自设立之初便聚焦于颠覆性创新并在几十年间创造出众多广为人知的颠覆性技术,其独特的管理机制值得我国借鉴。本文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首先梳理了DARPA的组织结构和创新生态的构成,然后剖析了DARPA颠覆性创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和创新生态成员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扮演的角色,并深度分析了DARPA颠覆性创新项目各个阶段的特点。最后从项目经理的聘用、风险管理、采办机制、沟通机制、审查机制和创新生态系统六方面探讨了DARPA项目管理机制对我国开展颠覆性创新项目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已成为各国、各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产业集群管理创新服务对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有重要作用。产业集群管理创新服务体系作为一种引进高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渠道,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集群管理创新服务水平。在梳理产业集群管理服务体系相关研究基础上,界定了产业集群管理创新服务体系的功能,确立了建设基于网络的产业集群协同平台、开展产业集群诊断与决策咨询服务以及开展技术转移协同管理服务等功能;提出了产业集群管理创新服务体系应包括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三个层级,并对产业集群管理服务体系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涵盖政府、服务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动态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系统,明确了服务体系构成要素与管理创新服务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确立了以多元化投资为主体的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网络化组织的运作方式;提出了包括合作伙伴选择机制、体系运作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协作机制等体系运作机制,以及服务流程,为产业集群管理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采编流程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图书馆采编流程运作的传统模式,综合运用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和管理学BPR理论的有关技术与方法,构建图书馆采编流程的优化模式,并分析优化模式的优越性.为进一步开展图书馆采编流程优化研究提供参考,也为优化图书馆采编流程运作献技献策.  相似文献   

10.
汤勇力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171-173
为解决虚拟企业的组织多态性和协同复杂性等问题,从任务导向的视角对虚拟企业的组织机制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子任务价值系数与虚拟企业组织多态性;子任务关联关系与虚拟企业组织协同复杂性;构建了任务导向的虚拟企业组织运作模型,通过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既能够实现灵活性和敏捷性,又能够降低协同复杂性和合作风险,保障总体任务的完成和市场机遇的实现。本研究可以为虚拟企业的构建和运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颠覆性技术评价标准和评审流程系统性研究不足,基于国内外颠覆性技术遴选研究,选取我国科技部主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为主案例,辅以其他颠覆性创新相关赛事、新型人才评价、新型职称评定机制及诺贝尔奖评审机制等6个案例交叉验证,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得到111个概念、25个子范畴和8个主范畴,据此设计先质后量的评审原则,设置前期准备、初评、再评和现场评议的遴选流程.其中,在质的判断方面,运用德尔菲调查法,依靠专家直觉对项目是否具有颠覆性进行初步判断;在量的判断方面,邀请专家从技术颠覆、产业变革、经济价值、社会影响这4个维度进行打分,通过加权评分最终计算出各项目综合评分,层层递进以完成颠覆性技术的遴选.为增强颠覆性技术遴选方法的系统性以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颠覆性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未来竞争的高点,DARPA颠覆性技术创新特殊的运行机制和取得的突出成果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以SNM理论的五阶段模型为基础,结合SNM理论的关键影响因素和颠覆性技术的本质特征,建立DARPA颠覆性技术创新五阶段分析模型。通过对DARPA发展颠覆性技术的项目过程进行梳理,将DARPA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发展机制归纳为技术选择、项目组织、项目执行、技术转化和项目退出5个环节,深度剖析DARPA如何将颠覆性技术从萌芽阶段的技术生态位成功过渡到商业化的市场生态位。最后,借鉴DARPA的成功经验,给我国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美国、欧盟、日本和我国的科技投入的现状和科技投入的结构,指出为早日进入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大国行列,我国迫切需要提升科技投入水平,加大研发强度;建立政府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的机制;调整科技投入的领域,优化科技投入的结构;构建和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剖析了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指出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措施,是农业综合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主张应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主体经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制度;应适时建立农业基金和再保险运作的机制等支持性政策措施;应实行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多元化,因地制宜地选择、确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5.
确保区域财政科技经费配置过程科学合理是提高其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始终是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区域财政科技经费多元化监管主体的分析,基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过程管理的思想,设计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区域财政科技经费配置过程多元化监管流程,明确经费配置各环节的监管对象、监管主体、监管重点与监管内容等,并提出其多元化监管的实现策略,可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财政科技经费配置过程科学化和规范化监管提供有效的监管思路、流程、方法以及有关借鉴。  相似文献   

16.
软部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以企业软部资源为主体的运作体系,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保障。打造以企业软部资源为主体的运作体系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有四项最为重要:一是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二是优化管理,再造流程,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三是创建学习型组织以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四是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和行业创新资源整合运用的平台,武汉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在发展模式、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协同创新等方面做出了全新探索,但是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障碍与问题。围绕武汉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体制机制的现状,分析总结其在宏微观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工业技术研究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组织领导与投入,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提升资源统筹能力,优化研发和服务生态;加强政策扶持,完善工研院建设发展配套政策;创新考评奖励机制,推进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孙聪  魏江 《科学学研究》2019,37(7):1316-1325
企业内部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组织演化出现的新形态,通过对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运作进行扎根分析,发现海尔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呈现出内外生态跨层嵌套的特殊结构,系统内创新参与者之间涌现出平台模块耦合、多边网络协同等四个协同机制。本案例主要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做出贡献:(1)构建了企业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系统内部成员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外部生态活动,形成生态嵌套结构,打破了已有研究从宏观层面出发将企业视为封闭的同质化节点的局限;(2)探索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创新参与者的关系及结构,提出系统内参与者可通过权威关系和网络效应相组合实现系统治理,是对现有研究只强调核心组织进行持续性主体干预和资源投入来实现系统协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梁丽娟  葛颜祥 《软科学》2006,20(4):66-70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以价值,不仅是环境降压的出口,而且有利于缩小区际差距,促进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也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应遵循“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损害)谁付费”的原则,实现对生态功能或价值形式补偿或实物形式的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一是解决补偿支付者和接受者的问题,二是解决补偿强度的问题,三是解决补偿渠道的问题。在补偿主体明确、补偿强度合理的前提下,分别建立起以流域、产业、资源开发利用者、全体公民、代际成员为主体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共同繁荣、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兴产业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企业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体,如何找到影响其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因素,对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索高技术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为创新能力生成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影响高技术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识别.研究表明:企业创新活力、企业知识整合能力、企业资源运营能力、创新链耦合协调度、知识链协同度、平台服务能力和政策有效度对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有影响,其中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平台服务能力次之,并从企业微观层面和政府宏观层面对如何提升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系统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