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词句训练词句训练应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在进行《海滨小城》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浩瀚”的意思.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察点即“街道的巨头”,再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用哪个词描写了大海的样子?”学生回答:“课文中用‘浩瀚’一词描写了大海的样子.”我继续问:“‘浩瀚’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联系前文可以答出:“‘浩瀚’是指海水广大无边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我是这样教《将相和》的我讲《将相和》这一课时,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和单读的做法。在扫除字词障碍后,我对学生说:“你们爱听故事吗?”学生都说爱听。我说:“好,那大家就来当‘演员’吧!”同学们愣了,我接着说:“明天上课,就由同学们来讲‘将相和...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否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课堂教学是关键。因此,教学时应把口语训练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多说多练。比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训练学生语音规范,语句完整,不说半截话。在教学“拔”字时,可引导学生这样说:“我记这个字的时候,是和‘拨’字对比记住的,‘拨’字右边是头发的‘发’而‘拔’字右边是‘朋友’的‘友’多一点。这样,我把两个字都记住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又得到了练习口语的好机会。同样,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也可以指导学生说话,如补充句子、扩句、缩句等;阅读教学中,答问、评述、背诵、复述、编故事等,都是训练学生口语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对杜牧《阿房宫赋》里“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句中“人”的解释是这样的:“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这样的解释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既然是避李世民的讳,杜牧为  相似文献   

5.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 ,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 ,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因此 ,教《摆渡》一文 ,我围绕“人们对最宝贵的东西的不同观点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感悟‘摆渡’和‘彼岸’在文中的含义变化 ,领悟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这一教学目标 ,把人文精神灌注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不拘泥于篇章词句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深入理解作者对社会、人生、文学的概括和思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提高思想认识 ,陶冶道德情操 ,培养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得知: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很受学生喜爱,并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多用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许多有趣的故事,他们听一遍就能讲下来,若是让他们编故事,他们也是有一套的。如我在教“梅”字时,就有学生这样编故事识字“:我家有一棵树‘木’,它开花了,我‘每’天都去看花,奶奶告诉我那花是‘梅’花,我记住了‘梅’字。”而“杨”字学生这样编故事“:小明端一碗汤不小心碰到树‘木’上,‘汤’洒了,我…  相似文献   

7.
学生爱“挑刺”,因着他们的灵光闪现,我也乐在其中。学习巴金的《繁星》(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时,有学生质疑文章第一节第二句好像是病句:“……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密密麻麻”与“繁”应该属用词重复。是否可以改为“……我最爱看天上闪烁的繁星”?我赞叹并鼓励。学习鲁迅的名篇《社戏》时,不少学生问:“‘……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一句中的‘或者’‘也许’是否也是用词重复?”我微笑着说:“有理由吗?”孩子们来劲了:“《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或者’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就是‘或许’,而‘或许’就是‘也…  相似文献   

8.
小语第七册《避雨》一文运用了这样一个俗语:“打破沙锅问到底”。学生通过预习很快了解了词的意思。课堂上有个同学问:“沙锅’的‘沙’能否用‘砂’?”我让学生一起来辨析“沙”“砂”两字,同学们查了字典。“沙”与“砂”是同音字,“沙”的意思有四:①细小的石粒;②象沙一样的东西;③姓;  相似文献   

9.
史峰 《广东教育》2006,(12):29-30
有一次.我去一所村小听视导课。执教教师讲的文章是杜甫的《绝句》.应该说这位老师讲得挺好,带领学生将诗中的意境体会得入景入画。在讲课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诗中为什么写成‘两个黄鹂鸣翠柳’?小鸟前面的量词应该芟是‘只’呀.‘两只黄鹂鸣翠柳’才对吧?”  相似文献   

10.
问题征答     
1.讲罢《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时,有学生提出:“我认为,如果把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更好。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组织学生讨论并解决的。   2.《白杨礼赞》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不平凡,接下去却描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然后才让白杨“出场”,你认为这样好不好 ?为什么 ? 3.《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三部分有何作用 ?如何让学生赏析这一作用 ? 4.组织自读《一碗阳春面》,你认为进行创造性的鉴赏应抓住什么细节,该如何设计 …  相似文献   

11.
“我在家要是敢那么‘得瑟’,用我老公的话讲,他会‘焚书坑儒’的!”. “你会几岁教你的孩子背《论语》?”这是于丹现在不断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有人想象于丹在家一定是跟老公吟诗作画,女儿坐在床上晃着小脑袋背《论语》。于丹听后大惊,直接用“可怕”来形容这样的场景。她说:“我在家要是敢那么‘得瑟’,用我老公的话讲,他会‘焚书坑儒’的!”  相似文献   

12.
我在讲《给颜黎民的信》一文时,关于“读书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这个问题,有学生提出是分两层意思说的:第一层讲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第二层是讲不要专看文学书。而第二层又分别讲了要了解科学常识和看看世界旅行记。这种意见跟参考书,跟后面一篇课文《读书笔记》的内容都不相同。我请这个学生讲出理由来,他说:“课文第三段开头有个‘其次’,就是第二的意思。如果说读书讲了三层意思,那么第三自然段讲的“看看世界旅行记”应是第三层,那就要用‘再次’。很显然,这个‘其次’是第二层意思‘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当中的第二点。”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位语文教师给学生讲“的”、“得”、“地”的用法,足足讲了半节课,然后出了一些题目让学生选择填空。由于学生对教师讲的一大套理论不得要领,填空大都填错了。教师很着急,又重新讲了一遍,再让学生填空,还是填错了。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了一段她爸爸教过的顺口溜:动前土(地),名前白(的),动形后面双人来(得)。并说:“这个顺口溜对掌握‘的’、‘得’、‘地’的用法有帮助。”教师听后很受启发,马上记下来领全班学生背诵。当学生背下来后,又让学生做填空,这一次大部分学生都填对了.  相似文献   

14.
《夜莺之歌》(六年制第十册)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鬼子的故事。学生读完课文后,往往认为课题意思是:一个男孩学夜莺的鸣叫声。显然,这样的认识是很肤浅的。 教学时,我针对课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题中为什么用‘歌’,而不用‘鸣声’或‘叫声’呢?”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不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教师只有热爱这样的生活方式,才能奏响爱的乐章。"这个世界是否美好,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爱他们、善待他们,为世界增添爱和善意我们的责任,尤其班主任更应该是爱的源泉,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校园是值得留恋的地方,《班级日记》就成了我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和鼓励的平台。"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高中生活短暂而美好。通过写《班级日记》让学生的高中生活过的充实而丰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递爱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这堂课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板书没完,有学生小声嘀咕:“又讲‘三步走’,没劲!” 他们在初中学过。这是备课的失误! 我一面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一面迅速调整讲课的思路。不能让这堂课泡汤!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提高《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学有兴趣;其次是要围绕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讲清、讲透课程的基本原理。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动之以情’———以毛泽东伟大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和“‘晓之以理’———以毛泽东思想丰富的理论内涵感染学生”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节观摩课。老师正在上 《第一场雪》。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山 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 一层厚厚的雪。” 老师问:“‘山川’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山川’就是高山河流。” 老师又问:“文章中不是有‘河流’了吗?如果‘川’字当河流讲,这个‘河流’不是重复了吗?”  相似文献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是作者的感悟。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来领会作者的感悟呢?  相似文献   

20.
中学作文教学的地位如何?北京刘锡庆老师在《略论“中语”教学中的作文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1)中说:“现在,在教学中,在相当多的学校里,‘语文’课不受欢迎,‘作文’更几乎成了‘阅读’课的‘附庸’或‘尾巴’。”对此,我深有同感。同语文老师攀谈,他们说语文老师在家长的眼里被看作可有可无———因为语文不像数学或其它学科,一道题不会,老师一讲就会了,水平容易提高。而语文,特别是作文,讲一讲,让学生去写,还是写不好。语文水平不是那样容易提高的。翻翻语文教师的教案,讲读课文大都非常重视,非常规范,一个学期,阅读课有几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