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今甘肃大片地区,在夏、商、周三代,为我国西部的古老民族羌戎的居地。春秋时称为西戎。秦霸西戎,沿着渭水向西开拓。“秦献公立(公元前384年),兵临渭首,灭狄、(豸原)戎。”(《后汉书·西羌传》)今定西县地始入秦国版图。至昭襄王(简称昭王)立,秦国连续向泾水以北的义渠戎进攻。据《后汉书·西羌传》:“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昭王之母)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按:周赧王四十三年为昭襄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秦陇西郡包括陇山以西大片地区,郡治在今临洮,定西县地遂属陇西郡。又: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二·洮水注》云“汉陇西郡治,秦昭王二十八年置。”昭王二十八年为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灭义渠戎置陇西郡的年代有此两种不同的记  相似文献   

2.
苏洵《六国论》论六国覆灭,对齐国说是“终继五国迁灭”,对燕赵说是“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课本注释:“迁灭,灭亡。与下文‘革灭’相同。迁,革,都是改变的意思。”迁,徙;引申倒是有改变的意思。但“迁灭”说的是齐,“革灭”说的是秦;前者是覆亡、国灭,后者是侵吞、灭人国。“迁”和“革”应有所区别,并不相同。齐在六国中,最后灭亡,史书记载,秦将王贲自燕南攻齐,入齐都临淄,“秦使人诱齐王,约封以五百里之地,齐王(建)降,秦迁之共(地).”齐是由于迁而灭亡.苏洵谓齐“迁灭”,是有所依据,正见斟酌工夫。秦灭韩魏楚,即以其地置郡,苏洵谓“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革灭”即指灭国置郡,变革了建制。(解释古文语句,不征历史事实,不串上下文,殊难得其解,便易有望文生义之嫌。)  相似文献   

3.
新公布的里耶秦简牍,所记秦蜀郡县级政区共六个,分布于岷江、沱江流域,所记秦巴郡县级政区亦为六个,分布于嘉陵江及其支流涪江、渠江流域。秦人灭蜀后,岷江全流域处于蜀郡的控制之下,在李冰任蜀守期间,在僰人聚居区设置僰道,沿袭至汉晋未改。巴郡之宕渠为賨人聚居地,秦设宕渠道。在刘邦建汉过程中,賨人因功受赏,蠲免赋税,宕渠改道称县。秦灭蜀置郡在先,灭楚置郡在后,为了加强对楚地的管理,不少巴蜀官员转迁楚地各郡任职,里耶秦简牍记载的蜀郡资中县令史到新设立的洞庭郡迁陵县任职,就是一个十分具体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高句丽族居地自西周至两汉时限的历史作了考证。认为高句丽是发祥于我国今浑江流域的古代民族。其先世高夷故地在西周初期曾是周朝北土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高夷之故地也被燕国纳入辽东郡的辖区;西汉昭帝元凤年间该地设置为第二玄菟郡,含古高夷和貊国的旧地;西汉末东汉初,高句丽人已占领第二玄菟郡的全部领土,即学界所称的第三玄菟郡。  相似文献   

5.
<正> 赣州地区禹贡为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灭楚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地属九江郡。 西汉属豫章郡。豫章郡领十八县,其中赣县(今赣县、兴国地)、于都(今于都、会昌、安远、寻乌、瑞金、石城、宁都地),南野(今大余、南康、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地)三县为今赣州地区属地。西汉末新莽改豫章郡为九江郡,后汉复改名豫  相似文献   

6.
据悬泉里程简Ⅱ90DXT0214①:130A,汉代酒泉郡自东而西设有表是、玉门、池头(沙头)、乾齐等十一处驿置,从酒泉郡表是到敦煌郡渊泉的道路里程为694汉里(约合289公里),每个站点平均相距28.9公里(69.4汉里)。表是为酒泉郡自东向西的第一处驿置。西汉乐涫县治当在肃南明花乡明海城遗址,绥弥县治当在下河清乡皇城故城。据里程判断,绥弥到禄福之间还应设有一处驿置。禄福与玉门之间有天等三处驿置,天居中,其余两处驿置一东一西,位于东西大道之上。天当治骟马西古城。汉玉门县当在今赤金绿洲之内低窝铺以东、赤金镇西北一带,沙头县在今玉门镇中渠村一带,或即中渠村古城。乾齐是酒泉郡最西一处驿置,位于沙头之西,现存"渊泉县故城"或即汉乾齐县城。渊泉为西汉敦煌郡属县,其故城不在三道沟镇,当从他处寻之。  相似文献   

7.
晋景公六年(前594年),晋大夫荀林父帅师灭隗姓赤狄潞氏之国,以潞子婴儿归晋;十一年(前589年),取卫所灭河北之邢故地以为邑;晋景公十六年(前584年),卫大夫孙林父出奔晋,其采邑戚随之属晋,后晋又归于卫。  相似文献   

8.
对于秦象郡的位置,史学界存在原则性的争议。传统派持南置说,认为象郡主要在当今越南境内;另一派持北置说,认为象郡位于中国境内。后者根据《汉书.地理志》上个别记载对南置说提出了质疑。然而,考虑到从秦到汉行政区划的变化及秦代的琅邪台石刻,北置说所指象郡实乃汉象郡,秦象郡的范围北起中国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南至当今越南中部大岭一带,其主体位于当今越南境内。  相似文献   

9.
一、辽海地区的历史回顾。我国东北地区历史上也称为“辽海”,大体即今辽河以东、黄海以北的广大区域。殷周之际/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①,中国人即已进人辽海地区,并取得了政治上的支配地位。战国时,燕将秦开袭破东胡、以其地“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②。这五郡中的前四郡当取之东胡,辽东一郡,则取之箕氏朝鲜,《魏略》云:“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自称为王。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潘汗为界。”秦开既破东胡,遂及朝鲜,取以为郡。秦灭六国,仍置辽东、辽西郡。“汉兴,为其远难守,…  相似文献   

10.
《固原州志》上卷安邑刘敏宽纂次《地理志》第一固原州,古雍州域。天文,井鬼分野。唐、虞、夏、商之间,要列荒制之世,居戎、狄种落。其后,疆暴内侵,周武王放涿泾北。夫泾北者,泾水之北也,正属兹境。在春秋为朝那。秦为义渠、乌戎。自秦昭王灭之,始开北地郡。汉武帝析置安定,盖兼有泾、邠、陇、会之地。晋仍旧。元魏太延二年,置原州,寻改郡,属太平。字文周天和四年筑原州城,已置总管府隶焉。隋大业初废府,又别置平凉郡属之。唐复  相似文献   

11.
纳质,是蒙古贵族强制向被征服国家或地区征取质子的一种传统政策,也是蒙(元)王朝所征服国家和地区必须履行的一项臣属义务.蒙古人在攻灭西夏之后,对西夏遗民采取了征质的控制手段,加强了对西夏故地的有效统治,并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统治力量.  相似文献   

12.
大致在周成王元年(约前1063年)至周成王三年(约前1061年)之间,周公旦灭箴姓滑方,以其故地封予姬姓亲族,此后,姬姓滑国将其都邑由滑西迁于费;晋襄公元年(前627年),姬姓滑国为秦所灭,并于此年晋取其姬姓故地为滑邑。  相似文献   

13.
结合"赵郡左田""恒山武库""恒山侯丞"等秦封泥材料,以及近年来公布的岳麓书院秦简及传世文献,可以看出,现石家庄市辖区在秦始并天下的过程中或统一后,从未归属过邯郸郡,其最早归属的郡应该是赵郡。赵郡为秦灭赵后于赵地临时设置,因存续时间短,《史记》《汉书》等未见记载。随着秦统一战争的结束,以旧国名命名的诸郡重新疆理、更名,最迟在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赵郡析分为邯郸郡、恒山郡、清河郡等,现石家庄大部分地区属秦恒山郡。  相似文献   

14.
零陵地区,汉武帝元鼎六年(111)为零陵郡地。后汉移郡治泉陵。隋平陈,郡废,置永州。大业初年,又叫零陵郡。唐武德四年(621),又置永州。天宝初年,又叫零陵郡。乾元初年,又叫永州。宋亦称永州零陵郡。元为永州路。明洪武初年,改为永州府,沿明制,领一个州,七个县:道州、零陵、祁阳、东安、宁远、永明、江华、新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据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日上海《大公报》的长沙报道)设零陵专区,仍辖八个县:零陵、祁阳、宁远、东安、新田、永明、江华、道县。一九五三年,零陵专员公署废,并入衡阳专员公署。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十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零陵专员公署,领导原属衡阳专区的零陵、江永、道县、宁远、东安、江华瑶族自治早和原属郴州专区的蓝山县、新田县。共七个县,一个自治县。一九六五年划零陵、道县、宁远部分地置潇水  相似文献   

15.
古代宁夏是我国北方羌戎等少数民族所居之地。秦代在这儿设置了北地郡。汉代仍为北地郡,固原属安定郡。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先后在宁夏一带建立了“大夏”等地方割据政权。隋、唐、五代,宁夏分属朔方郡、灵武郡,固原地区隋置为平凉郡,唐改为原州。宋时,党项羌族拓拔思恭部的后裔李继迁又建都于中兴府(今银川市)建立了封建割据  相似文献   

16.
台州远古为扬州之域,荒服之地;秦属闽中郡;汉初属东海王国,嗣后置回浦乡,属会稽郡鄞县,汉昭帝始元二年置回浦县,为台州设县之始;东汉章帝章和元年改名章安县。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分会稽郡东部设临海郡,为台州设郡之始。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郡南部置永嘉郡。隋文帝开皇九年撤并为临海县,开皇十一年徙治今临海城关,从此临海成为台州政治中心。唐高祖武德四年置台州,以境内天台山而得名。1994年8月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行政中心移驻椒江。  相似文献   

17.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此阳城原属何郡?在今何地?历来说法不一。大抵旧说有二:一为颍川,一为汝南,都见于《汉书·地理志》;惟汝南郡是汉代所置。1959—1960年间,《光明日报·史学》有一次讨论,并产生宿州新说。1975年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秦·山东南部诸郡图》,则置阳城县于南阳郡,又产生第四说。据笔者所知,南阳说原始倡于杨国宜同志。四说之中,宿州说最无根据,早经否定。颍川说也多疑窦,主要的是该郡乃秦灭韩后所置,其地从未属楚,而陈胜是故楚国人,所以决不是他的出生之地。南阳说是近年最新之说,而且绘入历史地图册集,流传较广,影响巨大,似成定论。但联系此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气壮山河的农民大起义的前后活动事实,这一新说也还是可以商讨的。  相似文献   

18.
隋代人口问题,研究者多着眼于户口的增长。本文则以开皇大业间的有关材料,对隋统一后至大业初的户口盛衰做一初步探讨。 一 《隋书》卷29《地理志上》: (大业)五年(609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  相似文献   

19.
唐代凉州(武威郡诸县城址的调查与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唐书》卷40《地理志》载,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平定河西,遂置凉州总管府。七年(624年)改为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凉州为武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凉州。唐代凉州(武威郡)所辖诸县的城址,史料记载多疏而不详, 《中国历史地图集》亦不免偏误。笔者实地调查,并将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黄山学院学报》2007,9(4):92-92
徽州府、郡一级行政建置最早始于汉建安十三年(208年)。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东吴威武中郎将贺齐率军征服歙县金奇、毛甘及黟县陈仆、祖山等山越部落后,分歙县东乡地置始新县,南乡地置新定县,西乡地置黎阳、休宁县(后避吴主孙休讳,改海阳),加黟、歙共六县建新都郡。治所始新。新都郡就是徽州府、郡一级最早的行政建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