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正>车耀先(1894-1946),原名华荣,四川大邑县灌口场人。1928年在川发起成都基督教改进会,主张华人自主办教,不要帝国主义插手。1929年在成都以经营"努力餐"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10月联合成都四十多个社会团体发起"成都各界抗日救亡联合会",他是成都地区著名的抗日救亡运动领袖。《大声周刊》于1937年1月15日创刊,创刊号以"和平、奋  相似文献   

2.
马涛 《档案天地》2012,(8):35-37
1941年5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在河北平山县支角沟正式成立。晋察冀画报社是解放区创立最早的摄影与摄影画报出版相结合的组织,它创刊的《晋察冀画报》是解放区第一个以刊载新闻照片为主的大型摄影画报。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留下了重要、真实的形象资料。一、《晋察冀画报》的创刊1937年平型关大捷后,战地记者沙飞到八路军一一五师采访,他回太原发稿后,太原告急,国民党军队匆忙南撤,沙飞得知一一五师一部留在五台山地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陈静  孟令择  张金鑫 《传媒》2023,(24):85-87
创刊于1939年1月1日、主要发行于晋冀鲁豫边区、遍及华北地区的《新华日报》(华北版),是中国共产党为应对侵华日军文化侵略和国民党舆论控制,以及鼓舞军民抗日热情而创办的一份具有重大影响的报纸。该报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报道华北抗日战场实况及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极大鼓舞了华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日信心,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涛 《湖北档案》2015,(2):38-39
1937年新年,美国《时代》周刊照例一年一度评选年度封面人物,这一次,他们评选的1936年年度人物是辛普森夫人——英国王室变故中的女主角。从新闻的轰动效应而言,辛普森夫人当年确实超过了所有人,无论是西班牙内战硝烟中引入注目的佛朗哥将军,还是中国西安事变中的主角张学良、杨虎城和蒋介石。然而,从对未来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角度来回顾当年,我们便会发现,在1937年年初亮相的人物中,真正具有世界意义和历史轰动效应的,显然不是《时代》周刊封面上这位身着黑色礼服、悠闲地坐在天幕之下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这四家新闻类期刊占据了目前中国新闻期刊市场的大头,而新秀《南方人物周刊》则在创刊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发行量飙升至30万份,显露出新闻类期刊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四.期刊出版从1937年到1940年,延安创办了许多刊物,繁荣了出版事业,使延安发展成抗战宣传中心,领导着各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出版工作。《解放》周刊(后改为半月刊)是中共中央的政治理论机关刊物,创办于1937年4月24日,终刊于1941年8月31日,共出版134期。它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的前列。1939年5月1日在该刊创刊二周年的编者文章中称:“中共中  相似文献   

7.
郑健 《军事记者》2005,(3):44-45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军队、地方都有了双休日。人们在每周这七分之二的特殊的生活状态下,产生了特殊的化和精神的需求。于是,抓住周末的时间、周末的阅读人而创办的报纸——周末副刊应运而生。在《解放军报》“化周刊”的引领下,《人民海军》的“周末特刊”、《人民武警报》的“星期特刊”、《前进报》的“周末”、《战友报》的“军营周末”等陆续推出,  相似文献   

8.
我们可以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我国时政新闻类周刊的发展轨迹。1998年8月,号称我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的《新周刊》在广州问世。这个一开始只是由三九广告公司和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合作的试验品,是在经历了两三年的风雨之后,几经更名(从《晨报》、《七天》到《新周刊》),最后才成为今天的模式,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和三九企业集团合办。它起先就以《泰坦尼克号特刊》和《中国不踢球》、《改革开放20年全纪录》、《弱智的中国电视》等策划轰动一时。《新周刊》创办不久,由深圳特区报业集团主办的《深圳周刊》(曾名《深圳风采周刊》)创刊。同年,《三联…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画报》是在中国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家以刊登照片为主的综合性画报,1942年7月7日出版的第一期《晋察冀画报》也是中国人民第一部革命摄影集。文章通过介绍《晋察冀画报》的筹备和创刊,以及它的连续出版,揭示了《晋察冀画报》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商务印书馆编辑、印刷、发行的<出版周刊>,创刊于1924年1月.1932年1月28日,由于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商务印书馆在上海闸北的厂房,<出版周刊>被迫中断出版;1932年12月复刊.1937年"七七"事变后,商务印书馆10月迁长沙,将<出版周刊>改名为<出版月刊>,另计期数出版.1941年8月此杂志停刊.  相似文献   

11.
倪昌立 《新闻世界》2013,(7):228-229
【摘要】《语丝》周刊创刊于1924年11月17日,鲁迅和主编周作人是《语丝》周刊的核心人物,该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很多针砭时弊的小品文,在中国报刊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周作人的编辑思想、《语丝》周刊的文风、鲁迅的杂文等,分析《语丝》周刊的办刊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李锐 《青年记者》2007,(10):57-58
新闻期刊的精英化色彩 国内几家以前少有广告的新闻类周刊的广告正在逐渐走火。2004年10月以来,《中国新闻周刊》平均每期的广告达到了20个整版,且全都是品牌广告。中国新闻社自2000年1月创办《中国新闻周刊》以来,2004年11月杂志社全面实现赢利。此外,《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和创刊仅半年的《南方人物周刊》也已实现盈亏平衡,形势一片光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歌谣周刊>是北京大学歌谣学会的机关刊物,其出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自1922年12月17日创刊到1925年6月28日停刊,共出版97期,由周作人、常惠主编.后一阶段为自1936年4月4日<歌谣周刊>复刊到1937年6月停刊,共出版53期,由徐芳、李素英负责编辑.另为庆祝北京大学创办25周年和<歌谣周刊>创刊一周年,还出版有一本<歌谣周刊纪念增刊>单行本.<歌谣周刊>在中国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关其在这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已有人从学科史的角度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这里只想对其版权意识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造时是我国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出生于江西安福,15岁考入北京清华学堂,五四时期是清华的学生领袖,1925年赴美留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930年回国后,被上海光华大学聘为政治学教授、政治系主任和法学院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救亡运动,是我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驱之一。1936年他和沈钧儒、章乃器等人共同发起组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积极开展了各项抗日救国活动,成为救国会的领袖之一。同年11月他和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等7人(被人民称为“七君子”)一同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关押于苏州监狱。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在7月31日将“七君子”无罪释放。王造时出狱后,首先在上海组织抗日团体支援“八一三”抗战。上海沦陷后,他去南昌参加创办培训抗日干部的江西省政治讲习院,同时被国民政府聘请担任国民参政员。1938年下半年政治讲习院结束后,王造时回家乡吉安创办了“前方化社”,积极开展抗日化宣传活动,不久就创办了《前方日报》。  相似文献   

15.
马少华 《新闻前哨》2012,(9):103-104
邹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是我国著名新闻出版家。他的新闻、出版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40年代,其间主编《生活》周刊,创办《生活日报》、《大众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等报刊和生活书店。他秉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的理念,直面社会问题,倡导民主政治,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舆论领袖——1936年因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的著名"七君子"之一。  相似文献   

16.
“民族的号筒”——邓拓与《晋察冀日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军事记者》2003,(11):56-57
邓拓,福建闽侯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晋察冀军区政治部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阜平创办《抗敌报》,向全区发行。1938年4月,改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邓拓在这时调来报社任主任,以后担任社长、总编辑。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为《晋察冀日报》,解放前夕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成为《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是晋察冀边区最重要的一个报纸,是边区党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喉舌。聂荣臻曾称赞该报是…  相似文献   

17.
《群众》周刊,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个党刊,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编辑兼发行人,是筹备《新华日报》的负责人潘梓年(1893-1972).  相似文献   

18.
传媒名家     
舒宗侨,1913年出生,湖北赤壁市(原蒲折)人。193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35—1937年任上海《立报》记者,后担任重庆《中央日报》、《扫荡报》编辑和编辑主任。1942年在重庆创办《联合画报(周刊)》任主编,同时兼任复旦大学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曾出现了多家《抗战日报》,其中以1938年创刊于湖南长沙的《抗战日报》及1940年在山西兴县创刊后改名为《晋绥日报》的《抗战日报》最为有名。由于后报头系毛泽东同志题写,且后来毛泽东同志又对该报编辑人员发表了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学术理论界和新闻界对山西《抗战日报》提得最多,研究的也最多,而在湖南我党宣传抗日思想取得卓越成绩的《抗战日报》则少有人提及。  相似文献   

20.
“七君子案件”是在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号召下,国内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进步人士及广大人民要求抗日的重要时刻,国民党当局企图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的重要罪证。从1936年11月沈钧儒等七人被上海国民党当局逮捕,1937年江苏高等法院提起公诉到1939年2月重庆四川高等法院一分院撤回起诉并牌告,这个案件历时两年零三个月。我馆收藏的此案部分档案,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案件的过程,对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七君子案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特选编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