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郭来坪  刘国英 《师道》2008,(10):53-53
文豪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插上翱翔的翅膀;读书,可以让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人生的真谛;读书,还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向上,不断开拓进取。培根也曾经说过:“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的确,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要补充食物,还需要补充“精神食粮”,读书可以带来乐趣,也可以满足我们的精神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读,求知学习称之为“读书”,这种说法一直延用至今,而且无论是上小学还是上大学,甚至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博士后皆称之“读”。中国人可谓深悟“读”之道,深得“读”之传,深受“读”之益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谈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是由读向写的迁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读能使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以下简称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注重鼓励学生质疑、猜想,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英国人托·富勒说过:“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作文方法.笔者在多年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作文训练的方法,那就是“模仿、积累、创新“,这是学生易于掌握的一种方法.古代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以辞为载体,按文方能入情.“模仿、积累、创新正是初中学生所寻求的作文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我和你总是手牵着手.嘴里咬着棒棒糖.蹦蹦跳跳地走在路上。我们是很好的伙伴,大家都说我们是“傻瓜二人组”,边叫还边笑。你总是说:“笑什么笑.我们又不是笑话书。”我回过头看到你生气的样子,还真好笑。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笔者觉得,这语文课的“宗”,就是语(言)、文(字),说得“诗意”点,要飘溢着语言文字的芬芳,说得直白点,要洋溢着语言文字训练的种种乐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可见,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觉,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清晨,我到学校饭堂吃早餐,恰好校长也来了,坐在对面。“食兴”之余,校长面带微笑地对我说:“我们老师呀,有时要向农民学习多点,向工人学习少点。”我当时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9.
雷琳 《广东教育》2010,(2):64-65
一天晚上,与几个朋友一同聚餐。席间,我们点了那间餐厅的几个招牌菜。几杯落肚后,朋友A说:“大家一同来评评这餐厅的菜,做得怎样?”朋友B说:“我感觉不错!为什么我们自己做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做不出这么好的味道呢?”朋友C接着说:“这就要看厨师的本领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办教育》2004,(6):32-33
邓小平说:“路易·艾黎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是理所当然的”。江泽民说:“艾黎是新中友好关系的象征,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在中国北方的土地上,从甘肃西部的小县城张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在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和建设征程中,五十多年中,到外留下过一位国际友人的足迹,他现在虽然早都离开了我们,但是只要说到他的名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特别是他办教育的事,教育界的老先辈们更是无人不知。他就是路易·艾黎。  相似文献   

11.
翻开崭新的日历,才知道今天是立春,二十四节气的开端。曾经冷得躲在被窝里对自己说:“冬天已经来临了,春天还会远吗?”想不到还来不及对自己说:“春天已经近在咫尺。”春天就悄然而至。光速比思想还快,逝者如斯!逝者如斯!!  相似文献   

12.
[案例背景]二OO五年度宁波市镇海区语文七年级(七)期末统考试题中,有这么一道题语言积累和运用题:“诸葛”是复姓,其实我们国家还不少复姓,如“上官”、“司马”、“公孙”、“欧阳”等等。  相似文献   

13.
[题目]小红、小玲、小芳、小刚和小明五人,在一次英语竞赛中,得到了互不相同的分数(都是整数分)。小红说:“我得了85分。”小刚说:“我在五人中分数最高。”小玲说:“我的分数是小红和小芳的平均分。”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师,我们无时不在思考和探讨着如何教育学生才能让学生听话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从早时的“严师出高徒”、“因材旆教”,到当今的“师生角色变化”、“换位思考”等方法和措施,都细心揣摩和研究过,但却忽略了一些看来平常而教育效果非凡的做法,那就是微笑、宽容和赞美。  相似文献   

15.
2004年,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十大读书人物”,我在《获奖感言》中写道:  相似文献   

16.
诗悟的核心在于悟,在于对诗歌的整体感悟。鉴赏诗歌,经历了感性、理性阶段后,我们还要讲究一种悟性,一种灵感。关于悟,明人陆世仪曾说:“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其可以不灭。得悟亦不难,得悟之后,须继之以躬行,深之以学问,然后悟可以常继。”如果说,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从古代关于“如何读书”到近代“自读能力培养科学化”再到当代“阅读视角的变革”,产生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成果。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兴趣是前提,习惯是关键,教给学生正确解读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考·路     
东方时空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生命原本脆弱,我们只能坚强地活着”,“走,就有希望”,“方向比速度是更重要的追求”:这些坚强、执着、韧性、催人向上而又宽慰人心的话语曾经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支持着我7年的自学考试,从最初的中专学历到获得大专、本科,现在进入大学的殿堂攻读研究生;同样,也正是艰辛而充实的自学考试使我理解了那几句话的深刻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挥洒辛勤的汗水,都难免经历挫折和失败,但只要我们肯吃苦、肯下功夫,遇到困难咬咬牙、再坚持坚持,成功就在眼前?当然,其间经受孤独和承受艰难的悲壮也令人郁情满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提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每一册都编排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清人姚鼐说:“余尝谓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或称义理、考据、词章)姚鼐提及的“义理、考据、词章”三方面,是我近十余年潜心探究,乐此不疲的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