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以"读者"的视角解读文本,告诉了我们什么1.初读文本,要反复去读,读懂文本的字词句、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初读时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准每个字音,读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进而把其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夹竹桃》(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叶影参差"一词中,"参差"两个字都是多音字,"叶影参差"是说叶子在  相似文献   

2.
正一、活用"突发状况",化解尴尬,实现要点的巩固课例二上《狼和小羊》教学片段描述老师在学生完成初读课文、归纳文本大意后,开始指导写生字。老师出示生字"弄"后,请同学们读一读,读音完全正确。接  相似文献   

3.
优化"初读"策略,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珍视阅读期待,让学生走进文本;重视谈初读感受,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重视学生在初读中的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优化"初读"策略,无疑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直觉思维的培养、问题意识的增强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而为建设"以情启智,以智育情,情智共生,情智交融"的情智语文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本初读,是阅读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让学生反复地阅读文本,这本身就是一种"教"、一种"学"。"读"到什么程度,可以因文本的长短而异,因文本的难易而异,因学生的学情而异,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应该坚持"不读透,不始学"的原则。在《湖心亭看雪》、《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文本初读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施卓侠 《山东教育》2012,(26):48-49
语文不单单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体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履践"品读",就可为学生打开文本细读之门。何为"品读"呢?简单地说,"品读"就是仔细阅读、品味的意思。展开来看,"品读"则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初读理解、细读分析、赏读品鉴。初读理解是对初读文本后的整体感知,细读分析则强调文本内容及情感等方面的深入把握,赏读品鉴更在意基于文本的品味赏析及由此而获得的启发与感悟。该如何把"品读"这种感觉实践到文本中去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重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时候,总会发现结果仍是那么低效.很多时候,被我们忽视的细节往往就是问题的症结,比如--初读.我们总是偏见地认为,反正初读也"初"不了彩,何不把它变成"粗读",省事又省力?殊不知,初读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是为读懂文章奠定基础,是打开感悟文本的"门栓",只有真正确立好初读的基础性地位,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感悟、积累与运用,精读环节才能按照你的设想有效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初读"是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通读阶段,它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有效的通读全文,才能为精读探究、品读感悟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不少教师对初读课文的理性认识不足,在教学中出现越位、乏味等现象,笔者试图通过文章的阐述,让更多教师了解,初读教学应充满"趣味"、"读味"、"悬味","初读"课文应当理性"归位"。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由于原先的知识结构和文本现实结构的矛盾,常常出现"误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在初读阶段的"误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互动对话,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呢?  相似文献   

9.
批注式阅读是指在课文空白处作感悟式的注读,是一种表达对文本独特体验的亦批亦注的学习方法。教师可尝试"自主学习三步走"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第一步,初读文本,注释为主;第二步,再读文本,概括质疑;第三步,课中阅读,感受评价。  相似文献   

10.
倒逼式阅读,就是在初读文章时,通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情节脉络、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用原文中的字词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成一句话、一个词或者一个字,然后以此为细读文本的源头或线索,倒逼学生向文字表达的细微处探幽、向文本意蕴的深广处漫溯。实践证明,这种类似提纲挈领式的文本细读教学策略往往会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的学习一般总是由导入新课开始,再到初读文本,接着深入研读文本,最后总结提升等几个固有的环节。如第一课时的固有环节是: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有效初读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新课一纸一世,一念一生,掌中岁月,指间永恒,让我们一起走进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斯特林堡,学习他的代表作《半张纸》。二、初读文本,概括内容1.半张纸的特征师:请同学们在文本中找出能够概括出"半张纸"特征的句子。生:第1段,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生:第1段,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成的。  相似文献   

13.
曹津源 《初中生》2002,(3):54-55
<记承天寺夜游>仅84字,初读时以为是赏月记游之作,细吟之方知"闲"字笼罩全文,围绕"闲"字展示的心绪历程清晰而自然,我们只有与作者同历这一心绪之旅,才能透过"闲"字把握更丰富更隐蔽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4.
整体感知,是初读课文阶段的举足轻重的一大教学任务,一般应主要关注如下几个层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的脉络结构;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感受。有效的整体感知,是学生初次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在文本内容、文本情感、文本形式等方面获得的初步的、整体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学生继续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基点,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初读、钻研文本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教学中,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文章自然会激起学生的"初读"兴趣,但相对那些特点并不突出的文章,怎样让学生乐读呢?这就需要教帅能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并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创新初读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初读"的快乐,打造精彩的开局,为深入细致的研读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93):18-19
第一课时的教与学,是学生对文本的"初见"。在此过程中,我们切实需要一堂熟悉字词、梳理结构、凝练文本的教学。第一课时是学生触摸文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必经过程。多元化地识记字词,多样化地初读课文,培育与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应当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乃本色两字。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在简约大气和激情澎湃中凸显语文本色呢?一要简约语文,展示本色;二要精啄文本,巧显本色;三要留点激情,串联本色。这样,我们的课堂可如清水芙蓉般清新可人,可如娇艳玫瑰般激情澎湃。只有凸显了语文本色,使课堂具有了"语文味",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课堂中,初读感知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的开始,是顺利展开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初读感知,并通过创设初读情境、强调字词教学、示范诵读课文、提出阅读任务等途径,引导学生展开初读体验,让学生对文本形成初步认知,为进一步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16节语文展示课,不由对当下的课堂教学产生了些许担忧.为了课堂出彩,教师们几乎都把第二课时的"分析课文内容"调了一部分,或是全部放到了第一课时,对第一课时应着重学习的生字和初读课文,只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试想,学生读课文还结结巴巴的,怎能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连贯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初读,让初读也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20.
对故事的"诠释"和对文本的"解读"分别是幼儿园和小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故事的"诠释"和对文本的解读(尤其是初读),其心理学机制应该是相通或相似的。当我们对"文本解读"进行深入探讨的时候,有必要将目光延伸到幼儿园去,看看幼儿在对故事的"诠释"中会发生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