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双减"大背景下,让教师会教、愿教乐教,让学生会写、愿写、乐写,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成了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中国文章学研究会、《新作文》杂志社联合举办了"'文章杯'语文教师'下水作文'大赛".大赛取得圆满成功,教师的参与热情让人感动,涌现的佳作更让人激动.尤其是教师"下水"作文和先进的写作理论不谋而...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应该做"下水"作文,这样才有利于给学生直接的启发和激励。但在我们的繁重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论文外,许多老师几乎不再动笔写东西,更不用说与学生一起"写作文"了,这对于作文教学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其实无论是从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还是从有利于语文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写作"下水"作文都利莫大焉。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教师经常动笔,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加快学生的进步。"教师经常动笔,就是指下水作文。它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教学指导,可以起到直接示范的作用。教师应在下水作文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通过观察、表达、表演等途径,可以直接感受"说"和"写"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齐娜 《考试周刊》2009,(10):66-67
本文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写“下水文”的不重视以及写“下水文”的时机和形式问题,结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自己的理论学习,参阅相关资料,提出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写“下水文”的重要性:既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促进作文教学完成的好方法;同时还就“下水”的时机和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观念,以期为教师在写“下水文”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互动式教学,尤其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教学方式开始倍受重视。其实,传统教学中已有许多互动的交流方式,语文教师的"下水作文"就是其中的一种。梨子的味道是甜的,但你必须亲口尝一尝才知道;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才能学得好。同样,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也应该与学生一起"下水",在共同交流、碰撞、体验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的"下水作文"无形中给学生一个师承的榜样,同时也给予学生一种潜意识的情感激发。笔者从事语文教学30余载,对教师如何用"下水作文"进行教学辅导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写作能力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都要适应语言教学改革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好作文。如何才能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作文写好呢?我想除了大力提倡学生多写、多练外,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写好“下水作文”。所谓“下水作文”,是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自己先行写作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作文“导写”能力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指导学生写作的“指导能力”和自身的“写作能力”。“指导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给学生的作文方法切实可行,“写作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师能够写出像样的“下水作文”。教师常写“下水作文”,既可提升自身作文“导写”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试就利用“下水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教学重点,语文教师写好下水作文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素养,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写作,并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语文教师要写好下水作文首先要做一个喜欢写作的人,要经常练笔,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写作。在写作实践中,应注意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真情实感,富有教育意义;主题应深刻,富有创新性;选材内容丰富,语言流畅。写后应注意对于作文成品的处理要符合学生的具体学习实际,充分发挥教师下水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写“下水文”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下水文”犹如架在通往学生作文之路的一座桥梁,可以拉近作文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距离。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教师写“下水文”是教师与学生主动亲近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为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移情”体验,即当学生真切  相似文献   

10.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见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确实,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教师写"下水"文,言传身教,可避免空洞抽象的指导,效果更佳。那么,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把握"下水"这一方  相似文献   

12.
提倡教师“下水背诵”○王家永时下有教师“下水作文”,即老师与学生写同样命题、同样材料的作文。教师的下水作文写好了,对学生是受益不浅的。然而,这里我要说的是既然有“下水作文”,何不也来个“下水背诵”呢(教师与学生一起背,我们姑且称之为“下水背诵”)。讲...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大中小‘学学生的作文水平,一些教师认为,作文指导教师应该写“下水作文。”教师究竟是否能写出“下水作文?”教师能否写好“下水作文?”教师应该写怎样的作文?本文对这一系列问题做了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曾把教师结合教学,经常动笔写"一般文章"(不仅是指与学生同题的作文,更是指结合教学的种种实用文字)形象地称之为"教师下水",不仅撰写专文而且多次在书信中大力提倡,号召教师要"善写".斗转星移,如今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的现状如何呢?一位教研室老师的156份调查统计表显示:平时喜欢动笔经常写一些文章的有29人,占18.5%;有106位老师只是迫于学校有关奖惩制度的压力,每学期写上1~2篇以"应付差事";另有21位老师近三年内除了写些教学小结外,没有写过其他文章.发表文章的只有13位,仅占8.3%.以所见所闻,深感这种现状不容人乐观.以某省级重点学校为例,该校现有语文教师12人,能够经常动笔写写的有3人,占25%;偶尔写一写的有2人,占16.7%;很少写的有7人,占58.3%.与学生作同题作文的记录是零.当然,这只是个别学校的情况,"点"不一定能代表"面",但窥一斑可以见全豹,共性常于个性之中体现出来.如果以主动"下水"者寡,而很少"下水"者众来概括目前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的现状,恐不为过.  相似文献   

15.
姜琴 《广西教育》2010,(28):55-5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谋求作文教学的高效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心愿。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实践证明,教师常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6.
一“下水文”是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为学生作的示范,是根据学生作文的命题或要求,教师亲自动笔写成的并用于指导学生作文的文章,也就是教师写的范文。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技能。作为一种掌握工具的技能,示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正如木工师傅要为徒弟示范刨木板、锯木头;游泳教练要为弟子示范各种游姿一样,“下水文”在作文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作文教学的本质决定的。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写“下水文”是作文教学准备阶段的教学活动之一,是特殊的作文备课…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教学要不要教,教什么,怎样教,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争论不休的话题。在纷繁芜杂声音的后面呈现出一个苍白的事实:教师不知道如何讲授作文之道,是因为老师自己疏于写作文。叶圣陶先生在上世纪初就提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叶先生提出来的"老师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就是写"下水作文"。要教别人游泳,自己必须会游泳;自己不能仅仅站在岸上指导,还要和学习者一起下水。作文教学需要一个写作的过来人,这样的人才能  相似文献   

18.
金娜  张枝利 《辽宁教育》2012,(15):89-91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主要观点"要养成写作的好习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东西有所为""、写东西靠平时积累""、教师下水"等,对当今作文教学仍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雪明 《学子》2012,(4):36-37
众多语文教学前辈呼唤教师要“潜水”作文。当下的作文教学“革命者”管建刚对写“下水文”情有独钟。他说,学生崇拜老师的写作,作文教学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个老师常写“下水文”,必然会有很多切身的作文经验,这样有利于习作教学。“下水文”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份资源,它弥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儿童写作兴趣激发、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课堂教学备受关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注重导写点拨和下水示范.导写点拨主要是从感情上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和动机.导写时需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听读老师的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产生写作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教师现身说法,可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使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有非常直观的材料.教师精彩的导写点拨和示范二者相辅相成,课堂作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