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发生负迁移学习在所难免,教师合理利用负迁移学习,同样能有效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对新知进行拓展延伸,从而获得新知,让负迁移学习发挥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教学“三防”1.防止负迁移。负迁移是指已有知识干扰或阻碍新知识的学习,使人们对新知识产生曲解,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产生负迁移的原回是学生对新知识缺乏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防止负迁移的有效办法。只有兴趣盎然,才会学而不厌...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负”与“正” ,是指数学教学中知识的负迁移与正迁移。迁移是指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正迁移表现为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促进了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对新知识的掌握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和作用。而负迁移则相反 ,它表现为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干扰了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对新知识的掌握产生消极与不利的影响和作用。  众所周知 ,数学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 ,其系统性和连贯性都很强。通过认识上的正迁移学生能较容易地学会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但在学习中如果经常出现负迁移 ,将会严重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难以…  相似文献   

4.
学习迁移是指学习一种知识、技能对学习另外一种知识、技能产生的某种影响。这种迁移既包括正迁移又包括负迁移。正迁移对事物起积极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干扰妨碍作用。我们知道,汉语对英语学习既有正迁移作用又有负迁移作用。而我今天主要关注刚处于英语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主要讨论汉语拼音对英语26个字母的认读及书写的正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中阶段的学生,每天需接受大量的新知识,如何逐渐吸收、消化这些新知识呢?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寻找知识的相似点,做到举一反三,见异思迁。然而,知识也会负迁移.如不防范,危害匪浅。下面就物理知识谈谈导致知识负迁移的几种常见情况: 一、概念模糊导致的知识负迁移 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然而,掌握概念并非一件简单事情,这不仅与教师讲解深浅有关,还受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定势的制约,弄不好,容易造成一些相似概念混淆,导致知识的负迁移。 在学了《万有引力》这一章后,经常接触这样的习题:一颗人…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教学中经常出现知识的负迁移,给科学教学带来很大危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遵循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尽量引导正迁移,减少或杜绝负迁移,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一、知识负迁移的表现及成因1.相关联概念之间的干扰。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相关联的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本质属性。学生如不加以理解和准确把握,正确区别相关概念、原理和规律,就会将它们的关系简单化,导致知识的负迁移。如课本中先讲固体压强,并学习了压强公式P=F/S;后讲液体压强,学习了公式P=ρgh;再讲…  相似文献   

7.
黎克云 《广西教育》2008,(20):69-69
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习得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会对新的学习任务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学习迁移。按影响的效果分类,学习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表现为原有学习对新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负迁移则相反,表现为原有学习对新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先在一种情境下获得的某些知识和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于新的情境下另一类知识或技能所产生的影响。可以促进以后学习的称之为“正迁移”,妨碍或干扰以后学习的称之为“负迁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如何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上不断产生“正迁移”。尽量避免或减少出现“负迁移”,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陈正璋 《福建教育》2006,(12A):53-5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在旧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对于他所要认识、获得新的知识并形成技能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即”认知迁移“。迁移可分为两种类型:“正迁移”。表现为个体已有知识技能对新知的认识产生积极推进作用。有利于促进个体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负迁移”,表现为已有知识技能干扰着个体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它对个体认识新知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就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中,诱发学生产生“负迁移”的因素与教学对策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0.
知识迁移是指主体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对新知识的学习、新技能的培养中的活动。知识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正迁移,即原有的知识信息对新课题学习起促进作用;另一种是负迁移,即原有的知识信息对新课题学习构成干扰。地理学习中,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我们把握地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负迁移则会让我们混淆地理概念、错误运用地理规律,影响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一、知识负迁移的表现及成因实践表明,知识负迁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们不能准确地掌握地理概念、原理,理解地理规律,只注意知识要素间的共同性,而忽视了它们之…  相似文献   

11.
所谓迁移,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凡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掌握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如果起消极的、干扰作用的叫负迁移。比如小学生学了汉语拼音,到中学学习英语时,对英语字母的字形识记,书写格式及拼音方法较易掌握,这就起着正迁移的作用。但两种字母的发音又完全不同,同时,学生在升入中学前已学了五至六年汉语,到中学学习英语时,往往依赖于汉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英汉常常互相干扰,这就起着负迁移的作用。那么能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呢?根据本人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现从以下四个方向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习得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会对新的学习任务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学习迁移。按影响的效果分类,学习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  相似文献   

13.
论迁移规律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存在于母语对英语的影响、原有英语知识对新学英语知识的影响之中。正迁移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负迁移则妨碍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明确导致正迁移和负迁移形成的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正迁移,尽量避免负迁移,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习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高中数学“不等关系”教学实录对知识正迁移的有效促成进行了有益的解读: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施有效知识迁移的前提;构建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是实施有效迁移的关键;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稳定、清晰认知结构的形成对实现有效迁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迁移可以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对以后的学习有着正面的作用和影响,则为正迁移;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负面的影响和作用,就叫负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作为学生的母语,汉语属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学习英语具有双面作用,既有正迁移作用又有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影响和作用称之为学习的迁移。迁移可分为正先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会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负迁移可产生不利的消级作用。运用电教手段对消除负迁移,促进正迁移,培养学生的迁...  相似文献   

17.
姜建云 《考试周刊》2012,(16):56-56
学生往往只注意到新旧知识表面的相似性,而意识不到它们之间内在的本质区别的特点,对某些知识点混淆,更别说准确地运用。我们需要正视知识的负迁移,重视负迁移带来的影响。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迁移的条件和规律,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提高正迁移的能力,防止和消除负迁移。  相似文献   

18.
"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会对学习产生消极作用。其实,只要运用得当,"负迁移"同样可发挥积极作用。在数学教学借助"负迁移"可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验证和数学辨析,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所谓迁移,就是将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应用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中。作文中的迁移指的是学生将已获得的有关作文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用于新的作文过程中,它能使所习得的作文知识和经验得以概括化和系统化,因而能使作文经验向作文能力转化。但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而负迁移则会阻碍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这种负迁移实质上是作文教学经验的泛化,故而比较隐蔽,难以发觉。一、作文教学中负迁移现象的主要类型作文教学中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语言等方面。1.审题负迁移。这是指审题…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总离不开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认知是学习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是指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正迁移,防止负迁移,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