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一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  相似文献   

2.
一般说来,凡课堂教学基本上离不开提问。凡提问,都想要提高其有效性。综观课堂实践,因随意而问造成提问质量不高的问题有以下几种,这些种类的问题可以不提。可以归并的提问。这是指所提的两个或多个问题可以归并为一个问题,其  相似文献   

3.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仍停留在教师设问、学生解答的层面上,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提问意识和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不愿提;二是,学生不会提;三是,学生不敢提,然后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想提问题、敢提问题、善提问题的能力上,使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火种。  相似文献   

4.
项平 《江苏教育》2007,(6):19-20
我们琢磨课的好坏总离不开对课堂提问是否得当和到位;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也不可回避地要思考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虽然我们以提问作为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却较少追问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怎样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因此,在问题设计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在日常的听课活动中。发现课堂提问因缺少推敲而常常出现不能准确把握问题“效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蒋明玉 《师道》2008,(5):28-28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现代教育理论有一个重要命题: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那么,学生学会了提问,真正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又该怎样应对学生“提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当前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转变,但真正把新课程理念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课堂问题的提出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探究学习,使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基于此,问题教学法广泛受教师青睐,但教师往往是自己提问,很少让学生提问。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提有巨大的差异:对学生来说,前者是等问题,后者是发现问题。师生提问的依据都是自己的经验和教材,学生提问是求知的需求,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由学生提问,教师能够判断学生在原有知识与构建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以便根据学生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基本上多数是教师提问,学生很少或根本不提问题。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因为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和好奇心便逐渐泯灭。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提问,这样才能使学生发现问题、善于提问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抱怨学生“不配合”,“启而不发”,这与提问不当有...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每个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测试仪”。恰当、适度、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思维的火花助燃。 然而,有些教师却把课堂提问作为“整治”差生的“灵丹妙药”。提问时,既不考虑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顾及学生知识水  相似文献   

8.
一、缘起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现代教育理论有一个重要命题:“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那么,学生学会了提问,提出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又该怎样应对学生“提问题”呢?我认为除了师生当堂讨论交流解答外,可以将学生提出的典型而有趣的数学问题作为“教材”,开设一节趣味数学课,引导学生探索研究,不失为一种处理学生“提问”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每位教师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启发式”,摒 弃“满堂灌”。可在实践中,满堂灌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这并非是教师想要满堂灌,而是教师不知“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以为课堂上教师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就是启发式教学,而教师讲就是满堂灌。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应该讲的不讲,还不到提问的时候就提问。如一位教师上《人格比金钱更宝贵》一课时,当板书完课题后,就提问:请你们想一想,人格为什么比金钱更宝贵?由于教师没讲明什么叫“人格”?没有讲清楚“人格”宝贵的道理,以及“人格与金钱”的关系。这样学生怎么能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呢? 诚然,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是属“启发式教学”的范畴,但要分清楚的是:提问是否适时、适度,所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否思考  相似文献   

10.
1中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评价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2对优化课堂提问意义的认识优化课堂提问,其实就是提出新的问…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而目前针对教师的提问,课堂普遍出现沉默现象。导致课堂沉默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不恰当的提问行为,主要包括:不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学生难以理解提问的目的;所提问题开放程度不高,学生参与度低;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当,问题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语言不当、繁杂冗长,指向不明。解决课堂沉默现象的策略有:转换提问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提高问题的开放程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合理设置问题的台阶,降低问题的难度;提问简洁明了,提高问题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3,(67):36-37
<正>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导入新课需要提问,学习新知需要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需要提问,问题探究需要提问,学生学习情况反馈需要提问……它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以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强弱。纵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提问目的不明确,满堂问,不管学生会不会都要提问,使学生失去对所提问题的兴趣。甚至还有的教师把提问当成警告和惩罚学生的手段:谁上课不听就提问谁,故意提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或难度较大的问题,让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当场出丑。如此这般,不仅课堂教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提问的运用。恰当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积极思考,使课文豁然贯通。但是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复杂的艺术,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误区。一是空问,泛泛而问,所提问题范畴过大学生找不到重点;二是穷问,整节课都是教师发问,学生作答,没有别的形式,只有一问一答;三是浅问,提的问题太浅显、乏味,不够巧妙,学生不动脑筋即可回答,  相似文献   

14.
对于擅长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而言,“科研选题”似乎明白,但又不知道具体说的是什么,更不用谈怎么做了。实际上,这种“玄之又玄”的选题背后,最根本的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提问”。如此一来,教师的科研选题就变成了教师如何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单就提问来分析,要比较完美地完成提问这一过程或事件,需要我们考虑如下几个关键问题:谁来提问?提什么问题?问题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提问的运用。恰当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积极思考,使课文豁然贯通。但是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复杂的艺术,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误区。一是空问,泛泛而问,所提问题范畴过大学生找不到重点;二是穷问,整节课都是教师发问,学生作答,没有别的形式,只有一问一答;三是浅问,提的问题太浅显、乏味,不够巧妙,学生不动脑筋即可回答,  相似文献   

16.
分层设问原则实际上也就是难易适度的原则,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识点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用提问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 :把教师提问转变为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这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是一个能力过手的问题 ,要做到这一步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 ,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我在教学中是分三步进行的 ,现将具体做法简介于下 :一、教师提问给学生以示范。这个阶段是让学生效仿老师如何抓住关键、点中要害 ,进行提问 ,这是一个适应阶段。例 :学习初中生物“茎的输导作用”时 ,我让学生看书 ,自己拟出提纲 ,然后由老师提…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状况和能力水平的反馈渠道,又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课堂提问的特点,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思维过程的关键。1.提问要适度所谓的适度,就是指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切合学生的实际,所提问题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为适宜。若问题太肤浅,学生感到没兴趣,不以为然,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问题太深奥,学生有空中楼阁之感,可望不可及,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的内容必须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使学生“有回头一望…  相似文献   

19.
好奇、爱提问是人类的天性,而现在我们的课堂却鲜有学生提问的。正如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坦言:“不愿意提问题,是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地理新课标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主宰课堂,将学生放在被动考问的位置上,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还有的是不善于提问题。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见异求疑,在提问中寻求真理,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