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磊 《收藏》2013,(3):162-167
2012年12月3日,200多位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经营者和金融投资机构人士汇集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共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大计。作为年度性高端论坛,2012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分主题论坛和专题论坛两个部分。主题论坛以"艺术收藏的新视野和新理念"为论题,围绕私人收藏与机构收藏、企业收藏文化、企业社会责任、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收藏与文化赞助等议题展开。本刊从各议题中选择部分精彩观点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2.
高功 《收藏界》2012,(1):115-116
11月16日,由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组委会和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1上海收藏论坛"在上海卓美亚喜玛拉雅酒店召开。围绕新形势下艺术品收藏投资的主题,近二十位来自海内外的著名收藏家、艺术品机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在论坛上演讲,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收藏心得,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新观点,引起了两百多位与会收藏家、企业家、艺术品收藏投资者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3.
张少华 《收藏》2012,(1):131-135
2011年11月16日,由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组委会和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1上海收藏论坛在上海卓美亚喜玛拉雅酒店召开。围绕"艺术品收藏投资新理念"的主题,近20位来自海内外的著名收藏家、相关机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在论坛上演讲,发表了精彩的研究成果和收藏心得,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新观点,引起了200多位与...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6,(1):147-147
2015上海国际收藏论坛暨艺术电商全球峰会召开,上海国际收藏论坛等多家文化项目落地浦东新区岁末年初之际,上海市国际文化传播协会与第一财经(CBN)联合证大文化、赵涌在线、东明白庐艺术馆等机构于2015年12月8日在上海卓美亚喜玛拉雅酒店举办2015上海国际收藏论坛暨艺术电商全球峰会。  相似文献   

5.
胡月明 《收藏》2006,(4):152-152
2月21日,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组委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届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艺术产业(电视)论坛将于9月25~29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梁钢、副主任陈兴保,文化部市场司综合处处长孙秋霞及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胡月明等组委会相关成员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6.
张少华  王菊莉 《收藏》2006,(11):150-153
文化部主办的中国艺术产业界最高级别对话平台——第六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于2006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近百位著名专家学者、中外知名收藏家和艺术品经营者汇聚一堂,围绕“艺术与收藏”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此次论坛分为“谁在收藏”与“怎样收藏”两个议题,内容涉及艺术品市场存在的基础和价值,以及艺术品理性收藏和理性经营等问题,具有行业导向作用。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还就当前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建设问题作了主旨演讲,引起舆论关注。为使读者对此次论坛有所了解,我们将其中的重要言论缕析出以下四个板块呈现给大家,张副司长的发言将在下期全文刊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书画市场持续升温书画收藏是民间收藏中具有悠久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大项。近10多年的书画收藏热,催生出大批画廊和艺术品拍卖公司,使中国书画市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相比之下,中国画廊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比艺术品拍卖差了许多。至今,中国画廊业总体仍处于摸索过程中。目前画廊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各地画廊组织的展览不断增多,同时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对促进中国艺术市场的成长与成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新建 《收藏界》2010,(1):114-115
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外首工美术馆日前召开的“租赁收藏”论坛,受到文化界、艺术界、收藏界以及国内数十家媒体的热切关注,在此次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艺术市场司副司长、著名艺术鉴赏家、理论家张新建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在论坛上就“租赁收藏”的市场需求及国内艺术品投资、收藏导向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演讲。张司长的演讲深入浅出,观点精辟,对艺术品消费者颇具启发和指导性。本刊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Sheng-Puma 《收藏》2012,(11):94-101
现今中国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市场上备受关注,除了中国的艺术机构、博物馆、拍卖行之外,更多的国际艺术机构、海外收藏家、基金会也将目光转移到中国艺术品领域当中。2012年6月,作为中新文化交流中的重要项目之一的"锦绣年华——Hanrad collection中国古董织绣收藏展",由澳大利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3,(10):159-159
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华人中出现了收藏和保护古建民居的现象,对城市规划建设和传统民居保护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理念,探索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保护好老建筑的方式,以"大收藏"的文化视野,推动机构和私人收藏家开展抢救性收藏和保护工作,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组委会办公室和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及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三家学术机构于2013年9月13-14日在上海图书馆共同举办老房子保护和收藏论坛。  相似文献   

11.
刘晓丹 《收藏》2015,(7):158-159
很多富豪除喜欢购买豪宅、庄园、名车、游艇,也酷爱收藏艺术品。藏有数千件世界名画的美国石油大亨哈默,特别渴望得到雷诺阿的《船上集会的午宴》,宣称如果该画现身拍场,将不惜卖掉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股份去购买。在《福布斯》2012年亿万富翁排行榜上的1000余位富豪中,很大部分直接或者间接从事艺术品收藏。在美国《艺术新闻》发布的2013年全球收藏家排行  相似文献   

12.
毛晓辉 《收藏》2007,(5):97-97
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与河南省开封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2007年3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启动典礼。论坛旨在在我国中原地带创建能与世界接轨的,集收藏理论研究、收藏鉴定、收藏展示、收藏文化交流、收藏经济开发、藏品物流集散为一体的收藏文化基地。论坛聘请罗哲文、史树青等中国文博界著名专家为名誉主席、副主席,吸纳荟萃了一批长期工作在文物收藏和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0,(2):16-23
为使读者全面了解2009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的丰硕成果,本刊将约09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对收藏爱好者进行文物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年底展会饕享记2005年11月,西湖博览会之后,上海工艺大师精品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与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纷至沓来,周边热爱艺术的人们,可忙坏了,也乐坏了。这几个博览会展示的重点,都是非古玩类别的当代工艺或当代艺术品,或者是手工工艺为主,或者是油画雕塑为主,或者是民间艺术为主。作为收藏门类中非常突出强劲的一类,当代工艺艺术品的上  相似文献   

15.
杨才玉 《收藏》2006,(12):37-37
2006年9月27日,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在北京长安俱乐部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艺术与收藏”,本刊总编杨才玉是特邀主讲嘉宾之一,现将他的发言摘要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收藏界》2014,(8):1-1
如今.只要打开与艺术品收藏市场相关的媒体,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相互矛盾的观点充斥其中。有说艺术收藏市场将陷入长期低迷的,有说艺术收藏市场正在复苏的,也有说艺术品收藏正当时的,很多人对此感到迷惑,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艺术市场的这种迷局呢?笔者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艺术品市场的行情走势是跌是涨其实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收藏这种文化活动,看待你的藏品。  相似文献   

17.
论古玉收藏     
古方 《收藏》2006,(3):74-77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热已席卷全国。玉器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之一,也是人们收藏的热点。还有更多人跃跃欲试,准备投资玉器收藏。笔者试对目前社会各界的古代玉器收藏现象作一简要分析,以期引起同行兴趣。  相似文献   

18.
刘轶丹 《收藏》2012,(14):52-55
"艺术品拍卖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萌芽阶段,经过了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规范发展的成熟阶段。"2012年5月3旧,在北京梅地亚举办的"中国收藏拍卖文化高层论坛"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如此概括当下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自上世纪1992年"北京国际拍卖会"举  相似文献   

19.
经典艺术品是人类的顶级奢侈品,是最有价值的宝贵财富。收的是艺术、藏的是文化,弘扬民族瑰宝、传承收藏道德,建立公平、公正、诚信、真实的艺术珍品交易市场,是广大收藏人士梦寐以求的理想。"艺海融通"大型高端艺术珍品拍卖会,是由北京中招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联实创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携手多家金融机构、银行,国际、国内艺术品经营机构及实力雄厚的收藏家强强联合,共同创立的国内首家集艺术品征集、拍  相似文献   

20.
秦杰 《收藏》2008,(8):40-42
奥运纪念品收藏意义重大。奥林匹克收藏不同于其他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它不仅是对文化、艺术和财富的收藏,更重要的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收藏。可以说奥运的成功,也是收藏者自身的成功。很多人对奥运火炬老照片收藏情有独钟,从这些老照片中,可以窥见奥运火炬不寻常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