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谈阅读教学中的志趣教育云南师大附小陈延龄“志趣”是志向(包括理想、信念)、意志、情趣、兴趣的总称,属非智力因素。下面分别从志向教育.兴趣教育两方面来谈阅读教学中的志趣教育。一、阅读教学中的志向教育1坚持阅读理解和明理悟道相统一。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志向...  相似文献   

2.
长江之滨,三峡库区,有一所知名的县域百年“老字号”学校——重庆市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摇篮,创办于1904年的长寿实验一小,见证了长寿教育百年变迁,百年发展的足迹,积巴渝文化之精髓,受中华文明之悠久历史之浸染,沐浴着现代文明之洗礼,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走在特色教育之前沿。这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在经历十多年的两轮整体教育改革之后,运用系统的整体优化原理,不断总结、实践、提炼,形成了自身的“志趣教育”特色。“志趣教育”传承百年办学理念“激趣、砺志、扬长、创新”是长寿实验一小教师工作的方向,学生成长的目标,是“志趣教育”的最简表述,是学校办学特色的精辟概括。其内涵是:“激趣”,激发兴趣,勤学上进;“砺志”,磨砺意志,立志成才;“扬长”,培养特长,张扬个性;“创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其外延是:“二、五、四”结构模式。即二个目标:面向每一个人(教师、学生),着眼每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公民;人人都是才,尊重每个人才。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志趣特长,增强实践、创新能力。五条实施途径:学科课程注重志趣;活动课程培养志趣;选修课程突出志趣;潜在课程渗透志趣;特长...  相似文献   

3.
程林 《福建教育》2023,(2):14-18
工程教育不应局限在大学,而要延伸至中小学,且关键要抓住高中这个志趣聚焦的关键期,建立以“引起兴趣”“体验乐趣”“聚焦志趣”为主线的大、中学衔接工程教育模式。文章结合上海中学2008年起逐步构建形成的大、中学合作的工程教育体系及其实践,为新工科、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工程教育提供经验参考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何培养儿童的科学志趣湖北省钟祥市贺集乡小学(431900)李必永现行《大纲》把“培养儿童的科学志趣”纳入教学目的四要素(知识、能力、科学志趣、思想品德)之中。在学科教育中,我十分注重从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入手,并不断强化引导,使之发展成为志向,把学...  相似文献   

5.
因材施教本是指针对学习者个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材“指的是学习者个人的资质。但在本文中,因“材”施教之“材”指的是“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大纲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把培养“科学志趣”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放在了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大纲》明确规定了自然课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志趣”,即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破除迷信思想;“两种态度”,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三项保护”,即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四个热爱”,即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五  相似文献   

8.
李英 《现代教学》2011,(12):52-53
学校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平台,是促进学生自主发挥、能动创造的舞台,在学生成长历程中往往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学校要重视开展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能够对学生“益智健体”“激趣挖潜”“志趣聚焦”等各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中寻找和谐密云县第二小学自然教师(小教高级)北京市优秀课奖获得者王佳学教育的全过程应当是一部长篇影视佳作,使学生由兴趣到乐趣而达志趣。有兴趣方能亲其师、信其道。志趣即理想,是教育的归宿。以表里如一的真情,争取教书育人的“奥斯卡奖”,是我永生的追...  相似文献   

10.
高杰 《教师博览》2024,(8):55-5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要求。由此可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该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有研究指出,学生的“学术志趣”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是有一大批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而提升教师的素养,需要明晰且不断强化教师的“学科志趣”,并将其作为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11.
阅读 ,对于促进教育教学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兴趣是阅读过程中最好的向导。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心理 ,以示范培养阅读兴趣 ,以活动激发兴趣 ,以训练巩固兴趣 ,使学生对阅读从“兴趣”发展为“乐趣” ,最后升华为“志趣”。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看法及建议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57  
1999年4月14日《光明日报》文章“面向21世纪大学怎么加”.日本筑波大学校长江崎:“学生在大学时代主要是学习‘自我发现’的本领”例:凡比较富强的国家,人均社会产值都较高,如德、日、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体制不利于广大人群的“自我志趣的实现”,从而经济发展比较缓慢.USRR70年的实验终告失败.我国仍面临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任务.注意:(1)人生过程中的“自我发现”未必只是一次,也未必一次完成.自我发现导致“志趣方向”的确定.志趣有助于行动和毅力,从而导致理想事业的成功.(2)启发(诱导)“自我发现的本领…  相似文献   

13.
“因材施教”,通常是指针对志趣、能力等不同的学生而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看似容易理解,但实则奥妙精深。因为,量“材”的角度多元,而教的方式、内容也多样。“因材”还只是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把握,还必须结合具体的教育目的,教师才能进一步确定如何量材、如何施教。  相似文献   

14.
网文撷英     
《中国科技教育》2023,(7):60-61
<正>观点2023-07-03中国教育新闻网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高质量人才发展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07/t20230703_2111063942.html北京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认为,《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一是呵护兴趣与培养志趣的结合,“人无志则不立”,成志教育,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大大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要经历“兴趣——情趣——乐趣——志趣”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通过读懂学生学习心理需求,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从而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志趣呢?  相似文献   

16.
自然教学有道德教育、培养科学志趣、指导认知、培养能力四大任务。如何在教学中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宋完成这些任务,几年来我用“行知结合”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自然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低段自然教学中“行  相似文献   

17.
高等理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基础科学发展和创新技术进步的根本.本文关注大学生进入大学前后其学习兴趣在专业、职业上的变化和发展机制,基于“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课题组全国近百所高校大学生十万调研样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大学生职业志趣发展的群体差异、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大学生职业志趣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理想的双翼萎缩:学习兴趣缩水,职业追求志向不足;职业志趣发展的“自我中心”特征突出,进一步印证了前期理科专家调研得出的理科本科生“兴趣和志向双重缺失”的结论.但是也需要看到,大学生职业志趣发展的基础良好,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兴趣和志向.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院校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从产教融合育人内涵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教学资本、人力资源、学生社交、审核认证等四维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同时存在。其中“学生社交”对实践能力直接影响最强,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大赛、参与实习仍是提升实践能力最有效途径;“实践志趣”在产教融合与实践能力间发挥中介作用,其中教学资本对“实践志趣”影响最高,表明教育教学促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探求“隐性知识”的作用最为明显。因此应倡导教师实践学术制度,打造多源的导师队伍。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催化剂”的作用,塑造参与意识。推行实践基地联盟制度,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四个回归”完整诠释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规律和发展方向。如何有效贯彻“四个回归”教育理念,将“四个回归”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是当前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四个回归”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引领大学生志趣培养的分析与探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活动课程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和理论依据我校自1985年开始,在市教科所指导下进行了“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实验”;1992年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以培养小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为特色的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于1994年结题;1995年进行“激发创造性教育”的研究,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