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出于各种原因,学生对思品重视不够。为改变这一局面,关键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要让学生在课前“动”起来,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参与到课程准备之中;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三是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让学生的心灵“动”起来;四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地理课堂教学不是任何流于形式的“作秀”,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序地“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动情等.让课堂热热闹闹、活而有序地“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实现的。但课堂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笑声越多越好,那样往往会使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一团散沙。本文探讨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是每个英语教师的追求,因为“活”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怎样才能让课堂“活“呢?“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动”即动作、手势等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师“动”,可对教学起提示作用,事半功倍;生“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率;师生互“动”,可提升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要想让语法课堂“活”起来,首先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动”则“活”。“动”既是前提又是过程,决定着“活”的始发和质量。“动”要求教师在分析语言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交流活动和情感体验,将不灵活的语法课堂变成快乐游戏的课堂;“动”意味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叶澜,2002),充分释放其内在能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已推广多年,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做法仍是盘根错节,藕断丝连.语文教学课堂内"满堂灌"、"讲风"依然存在,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静"的课堂"动"起来,使"死"的课堂"活"起来,让他们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相似文献   

8.
陈春兰 《青海教育》2010,(12):37-3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而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要变过去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为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要变“活”,变“动”,成为生命课堂。生命的本质在于“动”,要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就要摸准学生的兴奋点,找出学生的动情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让每颗心都有飞翔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让素质教育在课堂主渠道上得以真正落实.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使课堂生要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里所说的“动”,最根本的还是思维的动。预习充分、课堂高效、课后巩固是学习的三个主要环节,牢牢抓住了这三个环节,全程齐“动”,学习成功就有了基本的保证。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里介绍我的催动三法。  相似文献   

12.
傅锦疆 《上海教育》2000,(3):24-25,48
长期以来,中学课堂教学的严重问题就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要让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主渠道上得以真正落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进而逐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据此,我校以探索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课堂模式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思大 《山东教育》2014,(Z6):74-75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的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其实,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让学生用活动的方法学习,在活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和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认为关键在于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在深深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物理教师的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要是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嘴。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欣赏学生,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从而拉近课堂与生活、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刘帮平 《湖南教育》2002,(14):26-26
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这已在广大教师心中形成了共识。广大教师把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操作、说理、评价等当做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极大地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笔者却发现:有的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与“动”,盲目地设计一些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活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该让学生动的时候没让学生动,不该让学生动的时候又强迫学生去动,导致课堂高耗低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的活动一要有“机”,即把握好学生活动的有利时机,要在知识的疑难处、重点处、转折处、…  相似文献   

17.
罗金水 《广西教育》2006,(1A):23-24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关注每个生命的存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充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创造性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缺乏生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视语文学习为一件苦差事。要改变这种不良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可采取以下策略:情感共振,让课堂“活”起来;互动交流,让课堂“动”起来;幽默诙谐,让课堂“笑”起来;和谐融洽,让课堂“亲”起来;活动体验,让课堂“富”起来。  相似文献   

19.
把课堂还给学生,想办法让学生主宰课堂,就得从创设机会,让学生愿意动起来;自主合作,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起来的兴趣;主张民主,让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真正的做到全面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20.
高中思政课要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建构活动型学科课程,在议题、课程、情境、问题及活动的创设上,充分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把开放、思辨、辨析、两难、争议等“动”的因子植入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素养“落”下来,以达成学科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