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香港开始在内地招生,八年中,其招生热度逐年上升,招生人数和范围一扩再扩,增长速度惊人,今年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4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优秀生。而不少尖子生更是放弃了北大、清华等国内知名高校,选择香港高校。香港高校为何火爆几年内,香港高校从一个不被人关注的角色变成了考生眼中的香饽饽,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香港经济发达,国际化程度高,资源丰富,机会多。同学们在香港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了解多元的文化和思想理念,扩大视野。各高校经常开展的如国际交流计划、实习计划也吸引了不少考生。其次,香港的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都与国际水平相近。全英教学提供了一个强制性的英语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此外,香港高校的学生不仅有香港本土的,还有台湾、内地和海外其他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思想和认识的提高。第三,就业前景好。香港的就业市场对香港高校毕业的内地学生是开放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在香港就业。在香港连续居住满七年者,还可以获得香港永久居民的权利。此外,香港高校的学位全世界都承认...  相似文献   

2.
六所香港院校:2010内地招生人数持平,学费略涨 不久前,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对外公布了2010年在内地的招生计划和招生流程。从这六所港校的招生计划来看,2010香港的大学将在内地有约1200名招生计划,招生人数和2009年基本持平,但招生政策方面有微调。  相似文献   

3.
2005年高考北京理科“状元”陈秀野拒绝清华大学,远赴香港科技大学学习,引发“北大、清华顶尖生源流失”的讨论。2006年高考结束后,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香港高校在内地的火爆招生阵势和“掐尖”做法以及“鲇鱼效应”,引起部分教育界权威、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旅美学者薛涌接连在博客中抛出《北大清华要甘当二流》《香港的大学招生为何偏爱穷人》等文章加以回应,声称如果北大、清华不放下“一流”的架子,以平常心为学生服务,那么香港高校取代北大、清华而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势头将难以阻挡。“北大、清华沦为二流论”引起了轩然大波。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都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论争无休止,然而事实是。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均创历年新高。香港大学等八所香港高校在内地计划招生1300人,而内地报名人数却突破三万,录取比例大约为1:23。其中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优秀考生。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热,给众多考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使多年来内地沿袭已久的高考招生格局为之一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云南教育》2011,(22):2-2
新华网消息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2012年内地将有63所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内地高校招收香港学生不占学校当年招生计划,高校需按照教育部核准的在港免试招生额度编制分专业招生人数及说明(每校计划招生30~50人),报联招办统一汇总后向香港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5.
香港回归祖国以后,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两地教育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大和加强,其中内地高校和香港高校在对方区域招生的规模逐步扩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者回顾了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的历史,分析了内地学生热心选择香港高校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了对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1998年——香港回归祖国第二年起,香港的高校就向内地学子抛出了“橄榄枝”,通过与内地高校进行学生交换的模式,拉开了港校内地招生的序幕。2003年香港8所高校同时在内地正式招生,更掀起了一股内地学子赴港就读的热潮。之后,澳门高校也加入了内地招生行列。一时间,报考港澳高校,成为许多考生和家长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2006年香港高校将继续在祖国内地的20个省市进行招生,计划已经陆续出台。为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香港高校招生信息,这里收集了部分香港高校2006年招生信息,供考生参考。●香港大学招生人数:2006年招生约250人。申请人户籍或学籍须在指定的20个省市内。报名期限:报名截止日期为2006年5月31日。如邮寄则以邮戳日期为准。在进行录取时会考虑申请人的学科成绩、英语水平测试成绩、面试表现等因素。报名费用:港币400元。其他事项:成功被录取的本科生须交3万元人民币的一年内地委培学习学费,当地的住宿费及其他杂费和同校海外学生收费标准相同。在港…  相似文献   

8.
香港高校大多从1998年、1999年开始在内地招生。最初的香港高校只能委托内地10所高校招生,即考生必须先考入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10所大学,之后再经过选拔进入香港高校。而且,每所香港高校的招生名额仅限制在10到30名。  相似文献   

9.
新闻回放:香港八所高校内地招生2002年,香港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8所高校在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拉开了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的序幕。今年,香港的大学纷纷看好内地的生源,香港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继续在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并且招收的计划进一步增多。  相似文献   

10.
信息广场     
《河北自学考试》2004,(6):31-32
2004年香港共有8所高等院校在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今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人数占其总招人数的比例由去年的4%提高到8%。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优质人才的遴选及培育的竞争。今年所港校在内地招生,计划招收人,而内地报名人数却突破万,录取比例大约为∶。尝到“甜头”的所港校的校长近日提出,有必要提高香港高校招收非本地生的上限,校长们将就此问题与香港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实际上,年在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还不止所。今年月,教育部发文批准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珠海学院、香港树仁学院所高校从年起在内地自主招生,只是因为时近招生工作的开端而限定了年的招生范围,所以不像其他所高校那样反响强烈。由此可见,香港高校向内地“进军”的趋势将越演越…  相似文献   

12.
留学资讯     
香港八大高校开始接受内地生申请香港多所高校发布内地招生信息,其中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已经开始接受内地生的申请。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仍将通过全国高考招生,与内地其他大学一样参加远  相似文献   

13.
资讯看板     
王洪生 《新高考》2010,(2):60-60
成绩中等也能入读香港名校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日前相继公布了2010年内地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与往年持平,同时在各个省份不再设置名额上限,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所高校的学费都上涨了将近2万港元,分别涨至11.9万港元和10万港元。内地学生入读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部分香港知名高校到内地招生引起报考热潮。据报道,2006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总计招生1300名左右,全国报名人数超过3万。一些学生甚至谢绝清华北大而远投香港高校,从而引发"顶尖生源流失"的媒体大讨论。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考试频道的联合调查显示,"如果同时被香港知名高校和内地一流高校录取",选择香港高校的学生和家长比例竟达到71.2%。香港知名高校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社报道,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的热潮持续不断。除一些名校外,今年又有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树仁大学、香港珠海学院及香港演艺学院4所院校将内地招生范围扩大至25个省区市,而且对内地生的收费标准与香港本地生等同,学费每年42100港元至49000港元不等。  相似文献   

16.
木鸣 《云南教育》2007,(7X):38-38
一年一度的高招渐露分晓。与往年一样,香港高校赴内地招生,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香港与内地教育交流的人们发现,一些省区市的“状元”舍内地名校选香港高校的新闻仍不时见诸报端,与此同时,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产生的“鲶鱼效应”,也已经慢慢显现。  相似文献   

17.
港校报考ABC     
招生形式须分清 香港高校招收内地本科生始于1998年。目前,香港招收内地自费本科生(全日制)的院校有12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树仁大学、珠海学院。港校在内地本科生招生主要有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你问我答     
《中国高校招生》2006,(7):22-23
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的院校中,属于计划内招生的大学有哪些,这些大学在内地招生属于哪个批次,分数要求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2009年12月20日,2010年香港地区内地招生新闻发布会在虹桥宾馆举行,来自香港8所知名高校中的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招生办负责人出席了发布会,就2009~20t0年度内地招生新政策为公众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20.
八面来风     
《教育》2007,(19)
香港高校澄清内地考生就读港校的误解●近几年,香港高校凭借国际化教学、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丰厚的奖学金横空杀出,与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争抢优质生源。通过几年招生,他们一方面惊喜于内地生源素质之高,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当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