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光青 《收藏界》2012,(2):68-68
青花加紫郭子仪祝寿大瓶(见图)高81厘米,口径29厘米,腹径120厘米。夔龙双耳,形制硕大,造型丰满浑厚,青花色泽明快,绘画满工精细,人物、景致、纹饰都极为精彩。大瓶的主题纹饰是一幅郭子仪祝寿图。郭子仪(公元697-781年),唐代著名军事家,字子仪,华州郑县人(今陕西华县),武举出身,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他的七子八婿都是朝廷显官,据说寿宴上,  相似文献   

2.
叶茂钱  蔡民生 《收藏》2012,(21):64-67
瓯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早期青瓷窑,其与越窑既有相似之处,也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它的烧造工艺跟越窑相近。从胎质看,越窑、瓯窑都属灰白胎,但瓯窑胎色较浅,越窑胎色为青灰色或青黄色。从色釉来讲,二者也较为相近,都是青色釉,瓯窑早期多为淡青色,部分也有青中泛黄和青绿色,而越窑釉色偏深。造型上,都有碗、壶、盘、罐、杯、砚、熏炉、唾壶、虎子、灶、簋、鐎斗、鸡笼、谷仓、盏、盏托等器型。纹饰上,两者各时期的纹饰风格也较相似。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9)
正宁波博物馆藏有3件造型较奇特的越窑青瓷,分别是西晋越窑提梁人物鸡首壶、唐代越窑秘色瓷莲花托盏、北宋越窑三足蟾蜍伏莲水盂。如不做深入探究,一般人不易完全读懂它们的文化内涵,为此,笔者特尝试进行解读如下:罕见的西晋越窑提梁人物鸡首壶(图1)西晋越窑提梁人物鸡首壶是鸡首壶中的一件稀罕物,整体造型独特,为西晋同类鸡首壶中所罕见,目前国内仅见此一件。此壶1995年在浙江余姚市肖东五星墩出土,通高24厘米,口径11.8厘米。盘口,矮  相似文献   

4.
王永彪 《收藏》2008,(2):104-104
湖南省汉寿县于近年出土了一批东汉金银器,其中几枚金银饼极为罕见,现公诸同好。镂空龙纹金饼 直径6.3厘米,厚1.8厘米,重244克。表面隆起,镂空,中心雕一铜钱纹,周围雕有两条龙,龙身刻有纹饰。底部内凹,铸有鳞片状纹饰(图1)。  相似文献   

5.
张阅阅 《收藏界》2010,(1):112-113
好友珍藏有一方古墨砚藏品(图1),长24厘米,宽15厘米,厚5.5厘米,重3.3千克,形似砚实乃古墨。“砚”面左上方有“竹林大士出山图”和“程氏君房”字样和款名。砚的中心边缘上下左右及四周边缘有各种人物69个和大象、牛、马、鹤、兔、鸵、鸡等纹饰,图案纹饰精细,神态生动,砚底背(碑)有明永乐朝翰林侍读学士曾桀“竹林大士出山图赞”近300字的题跋,  相似文献   

6.
金鑫 《收藏》2009,(10):47-47
这件龙泉窑青釉玉壶春瓶,高33.8厘米,口径9.5厘米,腹径20.4厘米,足径11.3厘米。1973年出土于合肥市明代陈闻墓。据墓志载,墓主陈闻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葬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此瓶的形制、纹饰和釉色,都具元代及明初瓷器特征。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王军 《收藏》2009,(7):86-86
这是两件青铜鎏金变体蟠螭纹带盖圆鼎,出土于安徽省青阳县庙前镇龙岗春秋墓,现收藏在青阳县博物馆。二鼎形制、纹饰、大小、重量均基本相同。口径13.6厘米,腹深8.8厘米,通高14.6厘米(图1)。  相似文献   

8.
王长启 《收藏》2010,(7):57-59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藏有一批画像砖,规格、造型相同,均为长方体(50×16.5×10厘米),一端(指小面)有卯,另一端(小面)有榫,突出部分与凹进部分正好吻合相接,其窄面模印纹饰。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7,(10)
正浙江,自五代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上林湖越窑在朝廷失去了原有的地位,逐步淡出宫廷视线,至南宋时明停烧。此时,以越窑为主的浙江优秀窑工汇聚龙泉一带,传承浙江青瓷的烧造工艺。早期龙泉窑,有的与瓯窑相似,有的有越窑的风格,也有的有婺州窑的特点,大量器物中,可以看到越窑、瓯窑、婺州窑等浙江窑系的烧造工艺、纹饰刀法和青釉色泽。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都发现过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风雨虢盘     
黄松 《收藏》2009,(5):144-146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时期的青铜重器。其以硕大的体形、精美的纹饰及颇具历史价值的铭文,为世人所瞩目(图1)盘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重215.5公斤,通体呈椭长方形,周身满饰窃曲纹及大波曲纹,每边饰二兽首衔环,共八兽首。  相似文献   

11.
刘非 《收藏》2007,(4):104-105
浙江省绍兴市博物馆珍藏有一面东汉车马画像青铜镜(见图)。此镜直径22.9厘米,边厚1厘米。镜体呈黑漆古色,铜质精良,镜钮为半球形圆钮,十二连珠纹钮座,钮座四方分别绕以连珠纹的带座四乳,把主题纹饰分作四区。  相似文献   

12.
江龙  何小芹 《收藏》2009,(3):100-101
在宝鸡市馆藏文物中,有3面达摩渡海镜。其中两面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品,另一面是金台区文化馆藏品。镜一直径15厘米,重量510克(图1);镜二直径14.7厘米,重量540克(图2);镜三直径13.5厘米(图3)。镜一、镜二的表面都较粗糙,铸造时合金成分中锡铅量较少,镜一劣于镜二。铜镜三的纹饰与镜一、镜二基本相同。铜镜一和铜镜二为馆藏征集品,  相似文献   

13.
刘玉 《收藏》2014,(10):91-93
笔者有几件家传玉器,时常摩挲把玩,爱不释手;可谓玉石之美,深植于心。就此曾请教于多位玉器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均对其工艺和纹饰加以赞赏,称其颇值得重视和探究。几何纹扳指(图1),外径3.8厘米,内径2.6厘米。造型似小玉琮,形制特殊。  相似文献   

14.
钱士义 《收藏》2010,(11):81-81
我收藏一面东汉镜,根据纹饰取名为羽人神兽镜。镜直径14.5厘米,厚0.9厘米,重660克(图1)。大圆钮,5个乳钉将内区平均分成5个区域,区域内浮雕着7个羽人3只神兽,外区有“胡氏作”3字,外缘饰云纹。  相似文献   

15.
邓毅 《收藏》2013,(3):104-105
文物部门曾在西安市长安区西周丰镐遗址马王镇新旺村分别征集到两批青铜器,一批为环带纹鼎,大中小3件,器型与纹饰相同,仅仅是大小不同。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41.6厘米,口径36.5厘米,腹径36厘米(图1)。鼎为方圆口,方折唇,立耳,腹微鼓,蹄形足。腹上部有6道扉棱,间饰窃曲纹,下部饰环带纹,又称波曲纹;足部饰以扉棱与饕餮纹。腹内侧有族徽(图2)。  相似文献   

16.
一、五代越窑带銙这是一枚五代越窑带銙之圭形铊尾,长5.3厘米,前端宽3厘米,尾部宽3.4厘米,厚0.6厘米。青绿色釉,模印带翅腾空飞行狮形瑞兽,口含绣球,周围祥云几朵,围边顶部阔0.5毫米,距周边0.5厘米部分分布有5个小孔(图1)。铊尾是古人腰带装饰物带銙的一部分。自唐代起,对百官着装作了规定,凡文武百官着礼服时均用革带,带上銙饰有等级区别。我们在唐宋以后的史籍中,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09,(8)
此璧为和田碧玉琢成,片状,圆形,外径33厘米,内径7厘米,厚0.5厘米。双面琢刻同样纹饰,纹饰由外到内分三区:外区为双身合首的夔龙纹;中区琢蒲纹,通常也称谷纹;内区凤鸟纹。此件玉璧纹饰工整,工艺细腻,玉质也较佳,器型较大,为民间罕见之物,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18.
张志 《收藏》2016,(11):94-97
家传一砚,石色青绿,石中有细长刷丝纹,其质如玉。长方形,长10.3厘米,宽6.8厘米,高1.5厘米。砚分三层,均为石质(图1),简朴无华。砚堂微凹,上端开墨池,抚之光润细腻。砚背凹人,中镌篆文“乾隆年制”四字,刀工爽劲,字形规整。砚盖凸雕双夔龙,纹饰古朴,有商周钟鼎彝器之风。底座凹承砚身,底面四角皆有矮足(图2)。五爪团龙纹锦盒包装(图3),顿为精致。  相似文献   

19.
朱光来 《收藏》2009,(4):101-101
笔者藏有一面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其工艺精湛、纹饰精美,愿与与同好共赏。镜直径11.4厘米,厚1.2厘米(如图)。圆形,伏兽钮,镜分内外两区,内区用细小密集的乳钉纹作围,内饰葡萄和叶藤蔓,伏兽钮四周装饰雀鸟和形状各异的海兽。  相似文献   

20.
耕生 《收藏》2013,(7):70-71
吉州窑年代的下限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问题,而纪年瓷无疑是解决疑问的实证。考古资料和民间藏品中目前已有两件实物可资参照。1983年,吉州窑永和窑址出土一件丁未年款釉下彩绘水波纹残罐(图1),现藏江西省吉安县文物管理所。底径12.8厘米,高20厘米。敛口,平沿,短颈,溜肩,球腹,圈足,口及上腹部分残缺。罐外壁薄施一层白釉,器内无釉,有明显的旋削纹,足边露砂胎。罐体以褐彩绘画,共有4组纹饰,各组纹饰之间以粗细弦纹间隔,颈部饰卷草纹一周;肩部褐彩书写"□□作称心买卖答者,丁未岁下市朱有成用工"(图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