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信息的价值是真实,不真实的信息就是虚假信息,虚假信息的危害性是 很大的。本从信息情报学的角度,着重对虚假信息存在的本质特征加以把握,同时较具体地分析了虚假信息在发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表现,在此基础上,指出虚假信息的危害,提出遏止虚假信息的方法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9,(4):94-100
诈骗罪成为"套路贷"类型犯罪的"口袋"罪名,有违罪刑法定原则。"套路贷"可分为暴力威胁型与平和手段型两种类型。以平和手段实施"套路贷"的,被害人并未受"骗"。以虚假诉讼手段进行索债的,应认定为虚假诉讼罪,不应以诈骗罪或是虚假诉讼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论处。打击"套路贷"应遵循刑事司法的谦抑品格,严守罪刑法定原则的底线。  相似文献   

3.
虚假信息是影响网络正常秩序、危害网络文化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要防范网络虚假信息,应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媒体的内部管理,对出现影响恶劣的虚假信息的网站及相关责任人加大处罚力度;注重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抵制虚假新闻的意识和水平,并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对虚假信息进行监督举报。同时,网民应加强道德建设,提高自身传媒素养。  相似文献   

4.
虚假诉讼行为妨害司法秩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虚假诉讼罪为民事诉讼中的虚假诉讼之可罚性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该罪有效解决虚假诉讼纠纷,但在实践认定中产生较多分歧。深入解读该罪的概念、罪状、犯罪停止形态等内容能为准确适用该罪提供理论支持,同时,立法、司法机关应出台相应司法解释来完善罪名解释与司法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5.
真实性、可靠性是新闻信息的生命,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传统新闻媒体都把发布、传播虚假信息视为大忌。然而,在网络上传播的超容量信息中,不真实的甚至虚假的、有害信息屡见不鲜,比比皆是。这些虚假信息极大损售了网络媒体的可信度和在公众中的形象,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就网络虚假信息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虚报注册资本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的一个罪名,我国刑法规定其犯罪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笔者认为应只为使用虚假证明文件。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虚假出资罪、抽逃出资罪尽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区别又是十分明显的。关于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诈骗罪的关系以及虚报注册资本罪的犯罪形态问题应该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7.
恶意点击类制造虚假流量行为系网络黑灰产业链中的一种,其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相关犯罪行为得以通过网络空间肆意传播,不仅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增加了相关行为的定性难度,已成为中国刑法理论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恶意点击行为的出现对传统罪名的适用提出了一定挑战,但刑法在规制相应犯罪行为时也不应过度“积极”,而应当注意适用的限度。针对恶意点击类制造虚假流量行为,司法应总体把握恶意点击的行为样态,以上下游相结合的方式,对恶意点击行为进行整体评价,既要判断上游行为是否构成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类犯罪,也要重点审查下游行为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7条的规定,以实现对恶意点击行为的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8.
虚假诉讼罪必然会对司法秩序造成侵害,对于他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则属于选择性客体。作为刑民交叉紧密的罪名,该罪的客观行为为捏造全部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以区别于民事诉讼中的伪造证据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证券市场上有“三大祸害”(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其中虚假信息居首,而虚假信息中很大一部分是虚假财务报表,审计师往往失足于此。因此,健全审计师的民事赔偿制度,不仅可使受害人获得权利救济,而且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拟从注册会计师在虚假陈述中所起的作用出发,探讨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方面的民事责任性质、责任的认定标准及受害人范围的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当事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各种手段提起民事诉讼已屡见不鲜,这种虚假、恶意的民事诉讼行为不仅侵害了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正常的审判秩序,损害了司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虚假诉讼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打击虚假诉讼刑罚手段不能缺位的观点,并通过与诈骗罪、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等相关罪名的比较,对设立“诉讼欺诈罪”的刑法规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真假属性不为判断所独有,概念也有。概念与其反映对象是否相符合,只构成真假,不出现实虚。把概念分为实概念和虚概念的主张,不仅违反逻辑,也不符合实际。“人民资本主义”是假概念,不是虚概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现实中存在的现象,虚假供述尚未引起我国司法人员的注意,而对此美固学者却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美国学者根据虚假供述成因的不同将虚假供述区分为三类:自愿性虚假供述、强迫顺从虚假供述与强迫内在化虚假供述,并对各类虚假供述的成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美国学者对虚假供述成因的分析对我国深刻认识心理强制时代的侦查讯问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是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对起诉前提、诉讼方式、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损失认定等主要方面展开评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消费者对“假冒伪劣”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成立专门的打假机构监督和查处,设立小额投诉法庭和小额仲裁机构及时解决消费纠纷是铲除“假冒伪劣”这一社会毒瘤,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田径“零抢跑”竞赛规则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际田联竞赛规则中对抢跑规则的最新改动以"零抢跑"为主线,结合竞赛规则与竞技赛场战术的相互推动发展,多维度对指导规则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新规则变动的若干深层次的思考,以使对田径"零抢跑"竞赛规则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把握,旨在为我国田径运动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2条规定了虚假广告罪的客观要件,其中虚假宣传是其核心,但对虚假宣传没有进一步诠释,导致对虚假宣传理解不一。通过对虚假宣传与虚假广告类型的解析,界定了虚假广告罪中的“虚假宣传”应是违反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制定的规制广告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广告内容作与事实不符的,足以让一般人陷入错误认识的信息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7.
当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广告大量存在,不仅挫伤了人们对广告的信任,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以及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正当的竞争关系,扰乱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虚假违法广告泛滥,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依靠法律法规及制度的约束,要依靠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部门的监督,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会计人员的努力,多方配合,切实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虚概念的“真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概念就是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其所指对象的概念,概念(包括实概念和虚概念)是无所谓真假的,真假特性是判断(或命题)所独有的,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是否存在对应物并不构成真假问题,只构成实虚问题,主或虚概念有真假的主张或违反逻辑或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叶,随着神话研究逐渐呈现多元化以来,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神话不如西方如古希腊神话发达。然而从多个角度分析中西方神话的差别,无论哪一方面,这命题都不足以令人信服。神话研究仍然必须回到神话的本质上来,它涉及到神话的定义、神话产生的原因及其时代等诸方面。只有真正认识到马克思的观点立场在神话研究中的价值和地位,才能真正理解神话的本质,厘清神话研究中出现的一些谬误。从马克思对神话的定义出发,通过对神话本质的重新认识,最后可以得出中国神话不如西方神话发达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