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李少红执导的《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三部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电视剧创作走着一条不同于当下电视剧创作的较为独特的道路。她把女性视角和唯美追求内在地统一于自我的艺术建构之中,利用唯美的影视语言谱写女性的诗篇。李少红的“艺术电视”给中国当下电视剧创作带来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2.
工业是中国的经济命脉,而工业题材作品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中的薄弱环节,在各大电视剧评选中工业题材一直处于缺席的尴尬状态。电视剧《钢铁年代》在工业题材开掘方式、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兼顾市场接受与艺术法度的叙事策略等方面,为工业题材电视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构建了工业题材电视剧应有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3.
小说《红高粱家族》与电视剧《红高粱》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艺术文本。电视剧编导采用以重构式为主、建构式为辅的改编方式,在大体尊重小说原著创作意图的基础上,从叙事手段、人物形象到情节运用、人物语言等诸方面,都进行了艺术重构,电视剧与小说相比产生诸多变异。产生变异的原因可从艺术媒介本质的差异、创作主体的艺术修养特长与兴趣、时代文化影响以及受众心理与爱好等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和播出出现持续热潮,创作数量突飞猛进,内容和形式也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但是抗战剧的创作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故事内容低劣、艺术水准低下、审美趣味低俗的雷剧、神剧频出。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出现的问题和困境,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国家广电总局的监管、整治、调控给抗战题材电视剧提供了较为清朗的创作环境和创作氛围,为其创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但要使其真正实现良性发展,根本上还是要从创作本身抓起,创作者要有端正严肃的创作态度,对战争与和平关系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为创作指导。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的学艺术总体格局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电视剧已成为百姓日常化消费的主要对象;在艺术风格上呈现世俗化、平民化趋向的电视剧创作,同样要“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创作更新并优化观念。现代观念的涵义是丰富的,与时俱进的;一些电视剧的缺失都可以从中找到原因。而近几年涌现的一批在大众化、精品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多种题材的电视剧,关键在于观念的突破带动了思想和艺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各类艺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和渗透。本文选择多种题材、样式,并产生较大反响的电视剧佳作,比较研究,论述电视剧创作如何加强文学意识、提高文学品位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对电视文艺作品的价值追求和叙事模式的审视。以《北平无战事》为例,从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价值诉求、叙事策略以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等三个方面分析电视剧的创作之道和电视剧应当承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王谦 《现代企业教育》2014,(18):386-386
<正>毕业后的近二十年里,我在创作十几部儿童剧作品的同时,还参与了多部儿童电视剧的剧本创作。为什么会有人找我来写儿童电视剧剧本呢?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因为我是一名儿童艺术剧院的专职编剧。同样是做为编剧,同样是为孩子讲故事,我却深深地感觉到,儿童剧和儿童电视剧在剧本的创作规律上有着很多的不同。接下来,我想结合在参与创作儿童电视剧《小小飞虎队》剧本过程中的一些思考,谈谈我个人对儿童剧和儿童电视剧之间差异的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陷入新困惑的时候,韩国历史剧《大长今》的热播,给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和中国电视剧创作者一针清醒剂,藐视也罢、漠视也罢,都不能回避和掩盖中国电视剧创作的问题———超越与坚守。在哲学上,“超越”与“坚守”是矛盾的辩证统一,“超越”是事物结构的根本改变,是质的变化;“坚守”是事物结构的维护,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在美学上,“超越”是开放的张扬、是超脱之美;坚守是坚定的自我、是静观之美。在艺术创作上,“超越”是对固有模式的突破,对崭新形式的探索;“坚守”是对创作规律的尊重,对艺术个性的坚持。而今天,《大长今》无论是艺术形式的创新、历史意识的超越、文化观念的秉持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借鉴和思考:超越创作模式,坚守艺术个性;超越历史苍白,坚守艺术真实;超越狭隘意识,坚守文化灵魂。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民性"研究,有助于提高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质量,有助于创作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目前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构建农民理想、发掘民间日常生活的文化资源以及增加戏剧性因素等三方面充分展现了农民的特质,艺术地表现了农民性的独特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 1·1 叙事与叙事本体 电视是一种传播媒介,电视剧是这种传播载体中的一类艺术形态。电视剧之为“剧”,则必然与人物、情节等艺术审美因素构成对应关系,而人物与情节又是叙事文艺类型的支架,在艺术美学的意义上,人物与情节就是叙事的全部内容。所以,从审美的角度观照电视剧,无论是创作,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作为接受主体的电视观  相似文献   

12.
当今电视剧艺术平民化创作风格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平民化题材作品创作与艺术审美的大众化;二是故事发生场景的生活化与严格的价值取向;三是艺术创作风格与语言的通俗化。  相似文献   

13.
1990年《渴望》的出现标志着大陆电视剧创作步入了成熟期。此后,大陆电视剧创作就呈现出了主旋律和通俗电视剧双峰并峙、异彩纷呈的共同繁荣的创作格局。这期间,主旋律电视剧共有改革、历史、军旅、反腐四大热门题材交相辉映,通俗电视剧则以古装、言情、公安、家庭和情景喜剧五大类型剧吸引着观众。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文艺社会学与审美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当前国内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进行了认真而有实效的分析,认为国产电视剧收获喜人,以其多样化的表现丰富了影视剧创作的人物画廊。国产电视剧贴近生活的真实美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真实与真诚的呈现是其魅力所在,而国产电视尉中历史想象力的在场更是艺术得以走进欣赏者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的改编应以观念为最终的目的。艺术形式的转换导致了受者主体的差异,观众的艺术审美心理,决定了电视剧改编的取向,改编者应对之准确把握并积极回应,呼吁观念的主动参与再创作,在满足观众审美需要的同时提升其审美能力。改编的结构应符合观念的审美层次,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并留有空白形成张力。  相似文献   

16.
<正> 4.国内关于电视文艺的文学性研究国内较早且较为系统地研究电视文学的著作是刘树林先生的《电视文学概论》,紧接着便有路海波的《电视编剧技巧》,高鑫的《电视剧创作概论》,叶子、刘实的《电视创作技巧论》等。举凡这类著作,均以电视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电视作为艺术的基本特性等,因之,我们以电视文艺的“文学性”加以界定。这里的“文学性”主要包括电视文艺(电视剧)的剧作研究,以剧作特性、剧作创作、剧作改编等为基本内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电视剧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并且也是最容易接触到的艺术产品之一。在这一大背景下,以全校各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的《电视剧创作》,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形成了特有的教学难点,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这门课的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18.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艺术和电视艺术有机结合形成的独特的综合艺术,其叙事艺术既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电视剧,更有别于舞台叙事。本文从影像艺术的本体出发,从剧情体裁、结构与节奏等方面探讨了戏曲电视剧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9.
李贺 《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29-130,133
《红高粱》电影在1987年拍摄完成,距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红高梁》的电视剧版本就要在今年开拍。从媒介差异、表达形式差异、叙事容量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差别性,希望《红高粱》这部小说的电视剧改编能遵循电视剧独特的艺术规律,而不只是沿袭电影改编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中国的戏剧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艺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八十年代后,中国电视剧迅速崛起,舞台演出虽然出现萎缩现象,但戏剧创作不断深化,艺术质量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艺术产品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只要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中国戏剧艺术就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