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868年,日本发生明治维新。鉴于内忧外患的国内外形势,明治政府决心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走资本主义道路。作为推行上述政策的重大举措,明治政府于1869年在英国募集到一笔公债,购置铁路和机车设备,于1870年在大藏省主持下动工修建东京至横滨间总长为29公里的铁路。1872年(明治5年),京滨铁路全线峻工,于9  相似文献   

2.
本文揭示了十九世纪末叶日本征讨韩国论调的出笼过程、产生背景及产生原因。并认为“征韩论”的出笼是日本走向对外扩张的开始,在实施过程中日本同中国之间发生的冲突,使“征韩论”的内容由开始的单一对朝鲜用兵发展成为对朝鲜、中国同时进行侵略,“征韩论”的炮制及实施,当被视为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一个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武士道"是日本战国时期武士在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训条。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世纪的武士道"是如何发展为"近代武士道",并嬗变为"现代武士道",从而沦为日本侵略者的精神支柱和战争工具的。下层武士领导的倒幕运动是"近代武士道"产生的萌芽,明治维新是从"中世纪武士道"到"近代武士道"发展的转折点。最终,由武士领导下的明治政府迅速建立起军国主义体制,踏上军国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论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68年明治政权确立后,为把日本改造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强国,明治政府实行了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并制定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改革政策。“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策之一,其主要内容在于以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设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可以说“文明开化”也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文化,改革日本人观念的一次改革运动。由于“文明开化”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本文着重对明治政府推行的教…  相似文献   

5.
日本现代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日本现代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一)明治维新至第二次大战前日本现代意义上的私立高等教育产生于明治维新时期。1868年明治政权的确立为推行新式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而新式教育制度必然导致高等教育的变革,从而对私立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治前后期(以1886年为分界点),这种影响有很大区别。1、明治前期:私立高等教育自由发展。明治初年,日本社会崇拜西方文化,学术自由,思想解放,兰学、汉学、神学等各种学派并存。旨在宣扬各派学术观点、道德思想的学寮、学馆也就应运而生。尤其是当时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许多开明的学者及赴日本的西方传教士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两国大体上在19世纪60-90年代先后迈出了早期现代化的步伐,而两国发展的结局却大不相同。日本的维新是由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主动在全国推行,明治政府为了集中政府权力,成立了专门负责引进、移植和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中央机构。这些中央机构,都以"激进改革派"人士执掌。而中国只是由地方上的几个大员,包括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其他对洋务有兴趣的总督或者巡抚在他们的辖区办理。洋务新政时期,未能建立任何一个推动资本主义改革、引进西方学术和技术以及机器设备的专门机构,没有一个机构来设计、制定有关推动洋务新政的方针政策。在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方向上,中日之间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中国,洋务新政初期引进的军事工业,全部是官办,此后开设的民用工业项目,大多是官督商办,民办企业极难生长。清政府没有提出促进民营企业的任何政策。日本则实行了两个并举:引进资本主义企业与引进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举,举办官办企业与鼓励民营企业并举。尽管两国都具有早期现代化的特征,但与真正的现代化进程相比较,尚有距离。洋务新政与明治维新,实际上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产物,难以作真切的比较。明治维新以后,明治政府逐渐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日本社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这些改造刺激了日本社会自由民权运动的发生,推动了日本社会向资产阶级宪政国家的转变,从而促进了日本产业政策向自由资本主义方向转换。这个转换,标志着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可见,落后国家只有转换国家体制,才可能全力推进资本主义的产业政策和文化政策,才可能赶上现代化的潮流,而中国在19世纪内完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只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很难迈出大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近代日本,由于明治政府制度性障碍及现代化启动方式、发展轨迹、国际环境与西方国家不同,导致日本政治转型失败,最终使其现代化进程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8.
一、日本发展基础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基础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的三大基本政策,而“文明开化”则做为实现前两者的前提被列为基本国策。按照这一基本国策,为了“求知识于世界”日本引进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大力发展各类教育。明治政府的领导人认为,对刚刚起步的日本来说教育应负有两个使命,一是培养作为国家统一思想基础的国民意识,二是培养  相似文献   

9.
明治政府教育改革评析陈永清19世纪中叶开始的明治维新完成了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使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笔者以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明治维新时期社会教育改革的成功。那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社会教育改革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明治维...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的地税改革促使日本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近代土地制度,稳固了新明治政府的统治基础。虽然其地税改革步伐迅速,但改革从政策制定到颁布执行,皆是考虑实际渐进式进行。本文通过《生驹市志》内收录大和国平群郡菜畑村账目与明治政府政令等史料,从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土地征税标准转为地券,实物地租走向货币地租,地税改革主导团体相互协调四方面浅析明治政府在进行地税改革中呈现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明治政府通过以地税改革为中心的农业改革和赋税制度改革,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资本,提供了大量雇佣劳动力,对日本实现资本原始积累起了决定性作用。日本是19世纪东方唯一的后发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发展道路有其显著的民族特点,其资本原始积累亦与西方先行国家有很大不同。本文拟对明治政府地税改革与资本原始积累的关系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明治政府时的许多重大资产阶级改革,都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意义,以整理俸禄为中心的国债制度、通货膨胀和货币紧缩等财政政策,以“殖产兴业”为中心的扶植资本主义企业的保护制…  相似文献   

12.
明治政府与日本产业革命何兰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产业革命起步最晚,然而,进展速度很快,仅用了不到英国产业革命一半的时间,就跃入资本主义近代化强国之列。促成日本产业革命高速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明治政府国家政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24):137-138
根据日本历史,近代是社会阶层地位和人际关系变化最激烈的一个时代。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进入了近代。明治政府取消了士农工商的封建阶级制度,"四民平等"的思想在日本社会得到广泛传播。然而仔细研究即可发现,明治社会依然不是一个"明治"的社会,官僚与大资产阶级相互勾结,前朝贵族享有巨大权力,拜金主义横行。人们所属社会阶层地位的变化必然会对当时人们的语言产生重大影响,人称代名词当然也不例外。当然这种影响也会在明治时期的艺术作品中显现。因此,从当时的文艺作品中考察日本人称代名词的使用对研究日本近代社会状况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后期日本的近代化成功之路是整个日本采取了一个正确的抉择,走上了一条"脱亚入欧"的道路,使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和欧美同列的发达国家,实现了文明的递进和嬗变。指引这条正确道路的是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日本启蒙运动的先驱"、"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的福泽谕吉和他的"脱亚入欧论"。而处于同一时期和日本有着相似国际国内环境的中国却走上另外一条充满屈辱和伤痛的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几年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的加快,东亚社会保障研究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比较日本、韩国和中国在不同的社会转型期面临的医疗保障问题的特征及其解决途径,可以发现,这三个国家在医疗保障方面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东亚道路",其主要特征是社会保险方式与普惠主义的结合、庞大的地区性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政府对非正规部门人员的巨额财政补助.日本、韩国和中国最终走向相似的医疗保障道路,是由于它们共同的后发性工业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大规模人口移动,要求政府对此采取相应的对策.而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增加,为政府改变以往偏向于工业部门的发展主义经济政策,增加对非正规部门的再分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医疗保障的"东亚道路"是后发的工业化成功国家/地区的社会政策模式,赋予东亚地区的社会政策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历届政府对于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的培养和提高.一直是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的双向做法.积极推进大学教师的国际交流。一、聘用外籍教师充实日本大学教师队伍日本历来有与外国进行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相互交流的优良传统。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结束了德川幕府近三百年的封建统治.标志着日个开始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明治政府在加速日本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师资不足.大学教师尤为奇缺。为此.明治政府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即在国家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惜用重金聘用外籍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论述日本明治时期政治上天皇制的军国主义的形成;经济上资本主义危机不断发生,政府以军事力量弥补经济弱点,说明满州事变的爆发是明治政府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发展过程中,法西斯的产生和崛起,起了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治六年政变是日本明治政府首次发生分裂的重大政治事件,被视为近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起点。本文通过对明治政府前期政治体制演变的分析,力图还原明治政府在明治六年政变之前及之后的权力结构变化过程,聚焦已经成型的派系政治对权力结构变化的影响,从而论证明治六年政变是明治政府权力结构稳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19.
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力图通过国家神道、天皇制神话和家族国家观建立起近代日本的"文化统合"。在森鸥外小说《仿佛》中,也体现出这一教化政策。此外,森鸥外试图以德国哲学家费英格的"仿佛哲学"来做出合理性的解释,但最终归于失败。因为神话不等于历史,故而政府将神话当做历史看待无疑是一种非合理性的做法,其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20.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革命”,也是一场“强有力的社会变革”.明治维新导致了天皇制政权的确立,也使日本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可是一八六八年天皇制政权建立后,日本并未像十八世纪末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那样,在推翻殖民统治和封建主义后,立即制定成文宪法、实行资产阶级立宪制度.而是在镇压和分化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自由民权运动后(时隔二十余年),才在农民起义、工人斗争的压力下,于一八八九(明治22)年公布了极为保守的明治宪法(即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从而使近代天皇统治体制最终确立起来.此宪法对日本近现代历史发展曾产生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日本近代历史发展的方向.本文试图从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宪法的内容等方面,浅析和论述日本明治宪法的特点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