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评价含有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的再矿化剂Tooth Mousse(TM)的使用、不同玷污层的处理以及样本储存时间对牙本质粘接微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方法:将牙本质样本分成保留玷污层组和用15%乙二胺四乙酸(EDTA)处理90秒去除玷污层组。每组根据是否使用TM处理再分亚组。每个亚组分别用三种不同的粘结剂(两步法自酸蚀Clearfil SE Bond(CSE)、一步法自酸蚀G-Bond(GB)和全酸蚀Adper Single Bond 2(SB))与牙本质样本粘接,分别经过3天和6个月的去离子水储存。样本进行切割微拉伸测试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断裂界面模式。重要结论:经过再矿化剂TM预处理,可以减少牙齿的敏感性,并且对于这三种粘结系统经过长时间储存后的粘结性能没有影响。EDTA的处理对于长期储存的粘结性能没有显著影响。额外的TM和EDTA对短期(3天)粘接力会有效应,但对长期(6个月)的粘接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树脂粘结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粘结耐久性仍不尽人意,导致牙本质粘结修复体远期存在继发龋、脱落率高等问题,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探讨不同树脂粘结剂(Supper Bond CB、Panavia F和RelyX Unicem)与根管牙本质间粘结耐久性的差异,以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处理对不同树脂粘结剂粘结耐久性的影响,发现EDTA处理可以提高树脂粘结剂与根管牙本质间的粘结强度和粘结耐久性,从而可以提高修复体的远期粘结效果。另外,水储存可造成树脂粘结剂与根管牙本质间粘结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光固化模式和乙醇湿粘接对牙本质粘结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创新点:率先将乙醇湿粘接技术和不同光固化模式有机结合,成功筛选出了提高牙本质粘结性能的有效策略。方法:将Single Bond 2(SB)组、Gluma Comfort Bond(GB)组和N-Bond(NB)组分别分为6个亚组:高光照射模式、乙醇预处理+高光照射模式、软启动照射模式、乙醇预处理+软启动照射模式、标准照射模式和乙醇预处理+标准照射模式。按照分组粘结,水储24小时和6个月后,应用万能测试机分别检测微拉伸强度,体视显微镜观察微拉伸试件断裂类型和扫描电镜观察混合层形态。结论:乙醇湿粘接技术可以改善混合层质量,从而提高其粘结强度和改善粘结耐久性;软启动光照模式和标准光照模式可以形成更好的混合层质量,获得更高的牙本质粘结强度和更好的粘结耐久性。  相似文献   

4.
树脂粘结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粘结耐久性仍不尽人意,导致牙本质粘结修复体远期存在继发龋、脱落率高等问题,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探讨不同树脂粘结剂(Supper Bond C&B、Panavia F和RelyX Unicem)与根管牙本质间粘结耐久性的差异,以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处理对不同树脂粘结剂粘结耐久性的影响,发现EDTA处理可以提高树脂粘结剂与根管牙本质间的粘结强度和粘结耐久性,从而可以提高修复体的远期粘结效果。另外,水储存可造成树脂粘结剂与根管牙本质间粘结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上颌中切牙为解剖学基础 ,提出了仿生种植牙模型。相同载荷分别作用于天然牙、仿生牙及骨性结合种植牙模型 ,用二维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牙周膜和仿生牙周膜的应力分布 ,对三种模型骨界面上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仿生种植牙三维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成人上颌中切牙的仿生种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分析与探讨仿生种植牙的生物力学特性奠定基础。以成人上颌中切牙为标本,通过螺旋CT扫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中切牙各截面的轮廓坐标数据,再通过CAD技术进行单元网格的自动划分,形成SuperSAP模型数据文件,输入到SuperSAP93有限元专用分析软件后建模。结果:建立了有效的仿生种植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模型的几何相似性、生物力学相似性均佳,可用于仿生种植牙的生物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人血红蛋白与亚硝酸钠配位反应的光谱学性质。结果表明:血红蛋白与亚硝酸钠配位反应的进行受血红素中心铁原子价态的影响。高铁血红蛋白与亚硝酸钠发生配位反应生成Hb(III)-NaNO2;亚铁血红蛋白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Hb(II)-NaNO2。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Hb(II)-NaNO2配合物逐渐解离,解离出的亚铁血红蛋白逐渐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溶液中的亚硝酸钠再与高铁血红蛋白反应,最终生成Hb(III)-NaNO2配合物。此外,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CD数据显示亚硝酸钠的加入改变了血红蛋白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且作用点更接近于色氨酸残基位置,而对蛋白质二级结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PiNLOCK自攻自断螺纹钉用于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4 1例 4 5颗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的患牙 ,于牙本质内植入PiNLOCK自攻自断螺纹钉 ,外周再做充填体或修复体 ,术后每隔 6个月复查 ,平均观察期为 3年。结果 :成功 4 3牙 ,失败 2牙 ,失访 2牙 ,成功率为 91.11%。结论 :PiNLOCK自攻自断螺纹钉用于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固位 ,效果良好 ,临床上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9.
欧阳淼 《河池学院学报》2011,31(5):52-55,66
合成了两种席夫碱配合物[Zn(OBSP)2].2H2O(I)和[Cd(OBSP)2].2H2O(II)(KOBSP邻氨基苯磺酸缩吡啶—2—甲醛席夫碱的钾盐),并进行了热重和红外分析,最后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I)(II)的荧光来源可能是配体内部的π→π*的电荷跃迁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离体牙仿生实验模型在相关口腔仿生实验课程中的综合应用效果分析,为今后其他口腔专业实验课程综合设计、合理编排,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供可行性依据。在大四学生中随机选择40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0人,按现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组20人,按牙体缺损、缺失后的病变进展过程进行相关的设计编排实验程序,完成不同修复治疗的临床操作过程和工艺制作过程;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理解项目评分及学生对实验效果满意度调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利用离体牙仿生实验模型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项目、治疗手段各环节按病变的发展进程进行合理编排设计,在学科间综合利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方便易得的鸡蛋壳内膜为模板,利用其仿生矿化机制和对反应离子的控制传输作用,制备出具方解石晶型、直径在43-97nm之间CaCO3纳米球,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及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有关合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燃料和氧化剂的快速掺混是发展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本文使用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超声速混合层进行增强混合,采用实验的方法获得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扰动后超声速混合层的精细结构,并研究在超声速混合层中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增强混合的特性。创新点:1.使用纳米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PLS)获取在超声速混合层中由等离子体合成射流诱导的大尺度涡结构;2.分析由等离子体合成射流诱导的大尺度涡结构的演化过程。方法:1.使用信号源发生器实现纳米平面激光散射/粒子图像测速(NPLS/PIV)和脉冲电源的时序控制,从而实现NPLS对等离子体合成射流诱导的大尺度涡结构的捕捉,以及得到PIV获取流场的速度分布;2.获得不同位置截面和不同延时时刻的流场精细结构,并分析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增强混合的特性;3.对NPLS结果提取湍流边界,计算湍流的混合层的厚度和分形维数。结论:1.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可以对超声速混合层产生较大的扰动,展向方向扰动范围超过8D;2.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可以增加混合层的厚度;3.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扰动无法进一步提高充分发展的超声速混合层的分形维数。  相似文献   

13.
以透明质酸、胶原和生物玻璃为原料制备复合支架材料,并对其矿化性能进行研究。实验将透明质酸、胶原和生物玻璃按比例混合,再进行交联处理,冷冻干燥得到支架材料,最后将其浸入模拟体液进行矿化,分析生物分子在矿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该复合支架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的微观结构; 在模拟体液中的矿化产物为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对溶液中钙、磷离子的亲和力构成了矿化机制的基础。且两种生物分子可相互键合,促进钙化。该支架具有良好的矿化性能,可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几种分布均匀的银纳米颗粒,并利用激光光谱法对吸附在银纳米颗粒表面的吖椗橙(AO)分子的荧光增强现象进行了研究探讨.探测了纳米银粒子的分布状态和尺寸对AO分子的荧光增强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纳米银粒子的间距合适时,处于其附近的AO分子的荧光增强可以达到最佳效果.此外,随着颗粒尺寸的变大,荧光增强效应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工业纯钛为基体,采用仿生法制备钛基磷酸盐涂层复合材料。对钛基进行酸碱活化处理和热处理后浸入模拟体液进行矿化,分析碱液浓度和处理时间、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对钛基表面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碱溶液浓度为9 mol/L、处理时间为10 h时,钛基体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能达到最大;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钛基在模拟体液中矿化形成的磷灰石增多。但当热处理温度超过700 ℃时,钛基体表面的二氧化钛凝胶层结构改变,钛表面层与溶液的离子交换能力下降,磷灰石形成量减少。该研究可为钛及其合金在骨植入材料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咔唑羧酸配体--4-(9-咔唑)苯甲酸(L1)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和单光子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好的紫外吸收和单光子吸收荧光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运用荧光光谱、Scatchard图、热变性效应和盐效应等技术手段,研究了3,5-二溴水杨醛缩4-溴苯胺铜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既有静电作用,又有部分的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给出用非线性光学技术研究电流变效应建立的瞬态过程极化机制的方法;测定了硅藻土电流交流体的SHG信号及其时间响应,发现该信号主要源于流体的界面极化。认为粒子极化和界面极化在电流变效应建立的瞬态过程的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以麦冬甾体皂苷为模型药物,以明胶为载体原料制备载药微球,并研究其对成骨细胞的调控作用。首先采用双乳化-化学交联技术构建载药明胶微球,再对其释药特点、调控成骨细胞生理功能的效应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发现构建的载药微球不仅有效缓解药物突释现象并延长药物释放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刺激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分泌及矿化,促其向骨组织分化。  相似文献   

20.
报道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咔唑二羧酸配体--9-乙基-3,6-咔唑二甲酸(L1)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和单光子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好的紫外吸收和单光子吸收荧光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