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5,(10):53-56
"两会"历来被看作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衡量,"两会"具有政治性强、关注度高、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节奏紧凑的特点,这也意味着,"两会"上的哪怕极小的信息一旦经由媒体误读而传播出去,都有可能对公众造成误导。本文依据笔者连续10年参加了全国"两会"的报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两会"报道中"禁"与"忌"的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不仅是方法论的需要,也是价值观需求。  相似文献   

2.
王丹 《传媒》2014,(11):48-50
正全国"两会"报道历来是各家媒体机构的开年重头戏,考验着媒体人的智慧和能力,尤其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力显得更为重要。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新闻大战中,涌现出很多新的报道方式和报道样态,新旧媒体展开了一场新的公开角力。笔者通过跟踪和比较的方式,观察今年全国"两会"各家媒体的创新和探索,其中不乏一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趋势。新变化:新媒体唱主角新闻报道贵在常变常新,要打破传统"两会"报道的窠臼,实属不  相似文献   

3.
陈丽丽 《新闻界》2013,(14):51-54
"两会"的召开是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两会"的报道,既是中国媒体体现其社会价值的一大特色领域,也是媒体在传播方式及效果创新上的一个重要阵地。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与成都电视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两会"报道中的特殊差异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其基本特色及规律,力求为以后地方电视媒体在此类报道中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4.
今年"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融合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从报道设备到"中央厨房",再到互动创新,今年的"两会"报道折射出媒体融合取得的可喜进展。笔者通过对今年"两会"报道变化的分析,解读了媒体融合带来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重大事件,做好"两会"报道是各大媒体的重头戏。综观今年媒体的"两会"报道,有个特征就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与媒体之间良好的互动。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提升了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热情,更能促使媒体有效反思自身报道方式,以期充分发挥新闻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传媒》2015,(6):4
3000多名中外记者,15场记者会,传统媒体、新兴媒体齐上阵,各种采访"新式武器"闪亮登场……2015全国"两会",恰逢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媒体融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此次"两会"的新闻报道对各大媒体来讲,也是一年一度的"大比拼".媒体关注盛会,我刊关注报道盛会的媒体今年本刊获得了一个难得的"两会"参会记者名额在研究报道方案时,我们确定了:以《传媒》视角,报道媒体的报道。本期  相似文献   

7.
主流媒体是党和国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本文把主流媒体对"两会"的报道作为政府传播执政理念、推动改革发展、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社会舆论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我国当前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在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探析如何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优势,通过创新"两会"报道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为及时报道今年全国"两会"的盛况和温州代表委员的风采,温州日报特派两名记者赴京采访,并在一版开设了<感受两会>和<京城传真>两个专栏,刊发了30篇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为地市级媒体主动参与全国"两会"报道作了新的尝试.作为赴京采访的记者,我深切地体会到,在报道全国"两会"这样的重大新闻中,虽然我们地方媒体有先天不足、条件有限的一面,但只要组织得当,善于创新,同样可以在这样的新闻盛宴中抢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9.
2015年的"两会"报道发生了明显的系统性变化,融合新闻成为媒体运作的主流和内容形式的主体。随着融合新闻平台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融合报道技术对受众互动体验的刷新,以及融合报道样态对时政报道范式的变革,中国时政新闻进入了"新常态"。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10):73-75
<正>民生发展、法治建设始终是法治类媒体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前者是永恒的新闻主题,后者是媒体使命所在。每年全国"两会",境内外媒体云集,三千名中外记者参与报道。面对近三千名人大代表、两千多名政协委员如此庞大的采访对象,哪家媒体能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制胜?哪位记者能够捕捉到高价值的新闻?不仅考验记者的业务技能,更检验记者的采访策略。笔者连续三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个人认为采访策略应做到"人事地"三点合一:  相似文献   

11.
2015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上,都市报26年来首次获得提问权,标志着以《新京报》为代表的都市报主流时政报纸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同时,在媒体融合的发展大势下,《新京报》在2015年的"两会"报道中,改变了纸媒以纸质报为核心的传统媒体融合的思路,既注重内容的独家、原创和与受众的关联性,又构建出全媒体化的报道体系,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H5动态新闻等多种方式复合报道"两会"。本文将以《新京报》的"两会"报道为例,对其全媒体、全平台传播的新模式进行研究,为传统纸媒的媒体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闻报道里,有一种题材叫做"周期性题材",每年都有,比如省"两会"、省委全会、全国"两会"等等。这些报道怎么能让大家看了有新意,很难,因为它们看似每一次的基本程序都差不多,在新闻界里,这也是同行们努力探索的。2016年全国"两会",又一个周期性的题材到来。今年,我们的解法是"全媒体",用媒体融合带来形式和内容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陈栋 《今传媒》2006,(4X):4-6
每年春天召开的“两会”都会让中国老百姓格外关注。在“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少媒体在“两会”报道中比较充分地展示出了自己的采编能力和创新实力。2006年全国“两会”的脚步声逐渐远去,但“两会”报道所呈现的诸多亮点却依然让人们记忆犹新。本刊编辑部本期推出《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亮点分析报告》,包含关键词篇、定位篇,既是为了盘点和总结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与特参,也是为了给以后的类似报道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朱萍 《视听界》2013,(4):95-96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媒体比拼竞争力的平台。2013年中国之声"两会"报道亮点纷呈,以民生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打造新闻品牌,值得地方台学习和借鉴。亮点一:主专栏大"变脸",更贴近民生《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是中国之声知名的两个主题报道栏目,今年"两会",这两个栏目首次大"变脸",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两会"报道"大综合"旧形式,推出了专栏《2013,我离梦想有多远》,每天求解一个普通百姓感受最强烈、最期待能有所改观的民生焦点问题,从当前和过去一年中最热点的新闻事件入手,  相似文献   

15.
韩冰 《记者摇篮》2012,(3):43-44
一年一度的省"两会"、全国"两会",不仅是各地乃至全国政治经济领域的盛事,它同样被各大媒体看做是蕴藏着新闻资源的富矿。新闻媒体每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企图通过实力比拼赢得这场媒体大会战。据全国"两会"新闻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每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持证记者就达到3000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7):8-9
<正>3月3日—16日,全国两会在京召开,省级党报在两会报道竞技场上的比拼味显得更浓。如果说2014年是媒体融合大规模启动的元年,那么在经历了2015年的"相加"磨合期后,一些省级媒体跃跃欲试,开始在本次两会上展示"相融"成效,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这对参会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用"多兵种"构建全能报道团队,用"中央厨房"支撑产品形态创新,用立体渠道扩展报道范围,用技术应用增强用户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之声2010年全国两会宣传呈现出报道角度新、品牌栏目多、内涵挖掘深、媒体合作广等亮点,充分发挥国家电台在正面报道时的积极作用,深刻彰显广播媒体在重大活动中的报道优势。中国之声今年两会报道上了一个台阶,在新闻界两会报道上实现多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8.
地方"两会"报道如何出彩,是很多媒体一直探索求解的难题. 全国"两会",高官云集,精英群聚,人才荟萃,再加全国人大独特的立法职能,新闻报道自然夺人耳目.与此不同,地方"两会"程序色彩重于新闻看点,读者、观众对"两会"新闻报道的关注度不高.笔者在近三年的山东省"两会"报道中,着力寻找新闻点,在报道的新与巧上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两会"既是我国的重要政治体制,也是我国民主建设进程的标志,一直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对于"两会"的报道,其本身也是民主建设步伐的体现,同样受到关注。本文以框架理论考察、分析1978年到2012年《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提出《人民日报》在民主建设中的媒体角色定位及公众对《人民日报》的媒体期盼。"两会"民主有理由对媒介作更全面的角色期待,《人民日报》有责任也有义务完成"两会"民主对其更全面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20.
宋毅 《记者摇篮》2010,(2):22-23
两会是集中民智决定大政方针和发展走向的大会,是每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上将传递出许多重要的政策信号和民生信息,富含着丰富的新闻资源,同时也是媒体扩大自己在当地影响力的绝佳时机,因此两会的报道价值不言而喻。抚顺电视台对两会报道一向高度重视,更是把每年的两会作为对全体编辑记者的一次考验,对新闻队伍的一次检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