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4,(13):21-26
"文学民族化"、"文艺民族化"、"电影民族化"多年来成为学界讨论热点话题,其基本根源在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冲突、对立而引发的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危机意识。以文学与戏剧、电影、美术、音乐、绘画、摄影、舞蹈等传统文艺形式为母体的中国电视文艺节目,伴随"文艺全球化"风潮中对中国传统文艺形式的影响,呈现出民族性的衰减和弱化民族文化的倾向。但是迄今为止,学界对于"电视文艺民族化"论题研究较少,本文从提出"中国电视文艺民族化"的原因、"电视文艺民族化"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实现"电视文艺的民族化"的路径与方法,对当前"电视文艺的民族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云  曹金 《传媒》2021,(11)
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发展契机,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光彩.中国声乐艺术印刻了传统文化的标记,体现了民族艺术创作者的非凡智慧,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需要继续加强文化建设,助力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海外传播.由张帅所著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探讨了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全球化背景,阐释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预测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现状,提供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路径.该书重点突出、结构完整、理论性较强,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源  熊显林 《编辑之友》2011,(11):107-109
一现代书籍设计体现民族特征的实质探求中国书籍设计的民族特征性语言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自然流露与体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书籍设计的底蕴与依托。优秀的书籍设计与内容浑然天成,是培植和张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但民族化并不等于复古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装帧艺术民族特征的形成是中国哲学思想、民族文化、艺术审美等多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反映。坚持文化思想的民族化对未来装帧设计民族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为中国动画创作的民族化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研究过程中以动画创作者为主要角度,通过对中国社会潮流、政策的指引、技术手段和时尚的驱使等方面,来分析民族元素在中国动画演变和发展中的一些规律;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主要动画,并根据它们在传播媒介与创作这两方面展现的不同时代特征。本文还将通过对影响动画片创作的诸多因素——创作心态、叙事手法、技术手段与制作成本等客观因素对民族美术元素在动画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对于文化事业的繁荣,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在主流大片中建构中国的民族文化形象,这对于主流大片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国电影国际形象的确立,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有效传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分别从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民族文化建构、文化氛围的创造与"二次创造"、主流历史的正面表述、故事与人物载体、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视觉传播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董雷 《传媒》2021,(14)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音调为表现手段,形成的音调与语言相结合的音乐形式.声乐艺术形态作为表现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有机体,在题材、体裁、行腔等方面表现出了瑰丽多姿的艺术内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者.由张帅所著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在梳理了中国民族音乐悠久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当今世界声乐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发展现状,揭示了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策略及民族化发展路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了解芜湖,是从"傻子瓜子"开始.然而,芜湖还孕育了奇瑞公司-这一民族汽车工业的代表.十多年来,<芜湖日报>以一种"培育式报道"的创新模式体现地方党报的超前意识和舆论引导力,同时也彰显了媒体在推进民族汽车工业发展中所展现的社会责任和舆论力量.  相似文献   

9.
奥运会是一个连接主办国和世界的大舞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了一出展现中国文化风采和魅力的民族大戏,其中"和"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成为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共鸣点,与"人文奥运"交相辉映。本文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姚倩 《今传媒》2017,25(10)
《流民图》是蒋兆和学贯中西最具代表的长卷画作,作品真实地展现了战争年代哀鸿遍野、流离失所的流民景象.蒋兆和注重写实,运用中国传统笔墨语言与西方素描造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全新的笔墨技法,力求挣脱传统"古法"的束缚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这幅巨作在中国绘画史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变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深远影响,画家利用这种中西融合的方式来展现历史和表达民情,揭示民族灾难和社会混乱在劳苦民众身上所留下的痛苦印记.本文从《流民图》这幅作品的构图、人物造型以及笔墨这三个方面分析中西融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构成国家软实力和民族精神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民族文化传统也是电影艺术的精神宝库和创作资源。即使是当下,表面上看来已经部分都市化、现代化和好莱坞化的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依然在画面和声音的延续中散发着浓郁的本土味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这里面,不仅有着电影画面创作者的业绩,更有着电影声音创作者的功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电影声音是体现民族化、还原本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精神、契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的象征者和承载者。  相似文献   

12.
就历史角度而言,全运会始于晚清时期,语言也逐渐由先前的全英向民国时期本土化转变,使得全运会进一步向民族化发展。民国时期的全运会中,宣传报道、竞赛组织过程、指导思想以及竞赛项目设置等各个方面都体现着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构成国家软实力和民族精神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民族文化传统也是电影艺术的精神宝库和创作资源。即使是当下,表面上看来已经部分都市化、现代化和好莱坞化的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依然在画面和声音的延续中散发着浓郁的本土味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这里面,不仅有着电影画面创作者的业绩,更有着电影声音创作者的功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电影声音是体现民族化、还原本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精神、契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的象征者和承载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避免"千城一面"的窘境,城市形象在塑造和传播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地域特色元素的融入。利用少数民族特色元素体现少数民族地域的独特性,能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提升其城市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展现独特民族风采。本文以广西壮锦元素为例,发掘少数民族特色元素在城市形象传播中应用及功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二.本篇访谈立足于电视艺术蓬勃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大国这一基本事实,深入探讨了中国影视民族化理念的基本内涵、学理品格以及现实路径与未来目标,同时对中国影视民族化美学与中、西方理论资源的内在关系作了梳理,并着重强调了本土艺术传统的生命力与长远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外国市长们学京剧2011年度中国晚报摄影学会摄影奖银奖、2011年度"中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外国市长们学京剧》图片好在外国市长们身着中国京剧服饰,与"洋脸谱"有了鲜明对比,一丝不苟地学京剧表演,体现了外国人对京剧的兴趣和博大精深,有了趣味性。一张图片的好与坏体现摄影记者判断新闻的能力,将新闻价值、情感力量、现场气氛展现在图片中  相似文献   

17.
"我的愿望是要把遍布在祖国各角落的一朵朵民族之花,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逐步打造成一台台各具代表性的舞台作品,展现给全国老百姓,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把中国各少数民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横向的传播出去、纵向的传承下去,这是阿朵美丽的民族梦……  相似文献   

18.
班瑞钧  罗珍瑜 《兰台世界》2016,(21):154-156
民族地区的移民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四川隆昌云顶郭氏族谱》对研究西南民族地区"湖广填四川"时期各民族人口流动与文化变迁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四川隆昌云顶郭氏族谱》的研究,从"聚落"与"社区"联系与区别和移民聚落成因两个视角出发,探讨此文献之中所体现的移民政策、移民活动对民族地区移民社会聚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石来研究"湖广填四川"时期中国西南民族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和变迁。  相似文献   

19.
影片《萧红》取材自黑龙江省女作家萧红的生平,影片在展现萧红跌宕丰富的创作人生同时,也借由对萧红人生的影像重塑展现了坚韧不屈的北方民族精神。本文通过对影片《萧红》中媒介符号建构的北国映像的研究;民族性叙事特色解析和影片与萧红原作对北方民族意蕴建构的对比探讨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萧红》中体现了不羁的向上与激愤交织的北方民族精神意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彭坚 《山西档案》2006,(4):32-34
民族化宫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繁华地段,是新中国北京名的十大建筑之一。它由民族博物馆性质的展览馆、图书馆、大剧院、综合馆等组成,东西长182m,南北宽109m,主楼13层,高67m,地下一层,埋深-6.2m,总建筑面积3.2万m^2。民族化宫博物馆馆藏5万件各民族物,其中包括一批弥足珍贵的精品;宫内图书馆珍藏20多万册珍贵献,60多万册图书。民族化宫建成于1959年,2000年1月通过了全面加固改造工程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