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德育先行的教育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人文素质”地德育的影响。“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兴趣、爱好、品格等,它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素养的结果。“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公共课程中的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知识的学习,对各种艺术门类的感知和欣赏,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卓越工程师”教育旨在大力培养高质量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但让人忧虑的是相应的“人文教育”仍被置于边缘化地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阐释人文教育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的基础上,围绕“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环境”四个要素,可以建构人文教育路径,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必要的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两个方面,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偏缺哪一方面都会使学生片面发展。既然教育是以实现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就应该注重“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物质与精神失去平衡,是当今人类自身本性迷失最严峻的现实。这一失衡寻根究底是教育出了问题。由于教育理念的偏差,导致培养人才时人文素质缺失。国外许多大学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增加和调适人文科学的比重,以促使受教育者在科技与人文素质上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工作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大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和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创新专业教学方法,使专业知识的教育、综合能力教育、学习技能的教育相统一,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影响一个人或事业的价值高度,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由于专业设置的细化和市场化.导致功能化教育的泛滥,人文教育的缺失,受教育者人文精神堪忧。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文教育。可以将现有大学语文课改为大学人文课,以切实构建大学人文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重“社会”轻“个人”的教育方针,与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全面和谐发展要求的矛盾,表现出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人的缺失。在此,就教育活动过程中不仅要突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也要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不断易位,使学生在教育中得到全面、自由、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研究型大学正处于建设的初期,面对各种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建设中的研究型大学不能迷失方向,而应坚守自己的“家园”。加强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呼应人文召唤是研究型大学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强调的人文责任。一所谓人文责任是指大学作为知识分子荟萃的地方,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当始终关注人自身的价值、地位和尊严,树立培养“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本文谈及的人文责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研究型大学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人之场所威廉·詹姆斯(WilliamJa…  相似文献   

9.
人的超越性及其教育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越性是人的根本特性。生命就是在“应然”与“实然”的不断地转化之中实现着对自身的超越,从而发展着自身。超越性说明发展的主动权在于人自身,因此,以发展受教育者为己任的教育,必须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受教育者,唤醒他们的超越意识,培养他们的超越精神和超越能力,是生命的超越性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走向人文关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能无视学生的体验性,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不断尝试与自我体验中获得生命的成长。可以说,教学强调学习个体的“体验”,强调学习过程即是学习者生命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体验”这一教学策略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为“入境——会心——移情——明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