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氯气制取及其性质检验没有实现一体化等实验不足,设计了氯气制取、氯气的系列性质检验的一体化设计.整个实验装置密闭,解决了氯气泄漏污染环境等问题.基于综合一体化、绿色化的理念,设计了两例创新实验,现象明显,有助于学生对氯气制取及性质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由于氯气的毒性较大,其制取与性质实验常对实验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本设计了一套全封闭隔离式实验装置,这一装置的特点是将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在同一封闭体系中完成,实验量较小,减小了污染,而且该实验装置适用性较强,还可用于其它有毒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中氯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虽然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氯气和氯气性质的原理,但也存在以下缺点:(1)制取装置用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等仪器,装搭显得较繁琐且气密性欠佳;(2)制得的氯气往往量大难以控制,造成药品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3)在药品原料选  相似文献   

4.
做好氯气性质实验首先就必须制取、收集及存储氯气.通常主要通过氯酸钾与浓盐酸的化学反应来制取氯气.将铁丝改为铁粉,并加宽了接触面积,将传统的集气装置更换为硬质的玻璃管,且在玻璃管的两端分别塞上橡胶塞,并将其固定在支架上.  相似文献   

5.
氯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改进一直是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关注的对象.但由于氯气的气味、毒性以及制备原料,不便于学生自行在家制备、探究。我们采用生活素材制取氯气并检验性质.以微型化学实验方法呈现,尽量减少污染,符合绿色化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气体制取和性质的典型实验,教材中氯气的制取是在烧瓶中加人大约10g MnO2,从滴液漏斗慢慢注入约40mL浓盐酸.缓缓加热制取氯气,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多余的氯气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这种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氯气容易泄漏,并且多余的氯气不易被吸收完全,易污染环境.针对教材中实验方法的不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探究,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中,有二氧化硫溶解性实验、氯气性质实验、氯水漂白实验、氯水置换溴化钠和碘化钠实验,往往需要在实验室预先制备好二氧化硫、氯气、氯水,在制取、  相似文献   

8.
王维娜 《考试周刊》2013,(14):144-144
用回收的玻璃管和锥形瓶进行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实验现象明显,既保证安全又防止污染。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新的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所用实验装置几乎是全封闭的,可防止氯气逸散到大气中,实验药品用量微型化,反应后的最终剩余物二氧化锰和氯化钾也可分别回收利用。此方法经济环保,产气量大,尤其适用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0.
遵循实验的绿色化设计和操作原则,我们设计了将氯气的制取和多种性质实验均在全封闭条件下进行的实验装置,使演示实验现象直观、明显,安全、无污染。  相似文献   

11.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教科书中没有安排氯气的制取方法.只安排了部分性质实验.实验时若采用教科书中的实验方法,需事先制备氯气,而制备氯气所需药品的用最大.可操作性小且氯气易外逸污染空气.  相似文献   

12.
《高级中学课本化学 (必修 )》第一册中氯气的制取采用浓盐酸与MnO2 在烧瓶中制取 ,性质检验多在集气瓶中进行。我对此实验进行了大胆的改进 ,改进后的实验过程如下 :1 氯气的制备(1)在大针筒中放入固体氯酸钾 ,将活塞推到针筒底部 ,尽量将针筒内的空气排尽。(2 )在针筒内吸入大约 5mL浓盐酸 ,迅速用胶塞堵住针头 ,此时反应开始 ,生成的氯气将活塞慢慢顶起。(3)当生成的氯气的量达到所需时 ,拔去胶塞 ,将针筒内的液体推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反应停止。2 氯气的性质检验(1)按下图组装仪器   (2 )取下①处的胶塞 ,在硬质玻璃…  相似文献   

13.
罗玛  丁伟 《化学教学》2013,(2):45-46
针对氯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中的有色纸环的褪色现象,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两个实验对实验中的漂白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对氯水(或次氯酸)的漂白作用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1设计思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4章第2节主要是讲解氯气有关知识,其中铁在氯气中燃烧实验是一个重要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虽然能达到实验目的,但是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验证氯气的性质实验直接在敞口集气瓶中进行,操作时容易造成氯气外逸,污染环境,影响师生健康.目前针对这个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众多教师从实验的一体化、环保型、绿色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设计和改进.笔者主要从反应微型化、易发生和环保3个方面入手对该实验进行设计与改进.  相似文献   

15.
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引,利用三通阀和注射器的优势,设计了配套实验仪器,对部分实验进行一体化设计改进,优化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气、氨气等气体的制取与性质探究实验,使实验的趣味性更浓、安全性更高、综合性更强,增进学生建立对物质性质的全面理解,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氯气及其化合物性质是高考的重点.本文以实验为载体来展开对氯气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以期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视角来审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通过不同的问题组来测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图是氯气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17.
在讲解氯气性质时,首先需要制取氯气。收集时多采用排气取气法。由于大多数实验室和教室都没有通风设备,在制取过程中难免有大量的氯气逸入室内,大家都知道氯气是有毒的,不尽快排除,会直接影响教师和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对课本中的这一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改进,可以大大的降低氯气向室内逸出的量。  相似文献   

18.
罗兵 《化学教学》2012,(5):50-52
通过分析现行一化科版高一化学教材中关于氯气制备及系列性质实验的某些不足,设计出一种快速制备氯气并考查氯气性质系列实验的组合化、微型化装置,解决了教材实验中氯气用量较大、易泄露、操作不简便、实验教学耗时较多的问题,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体现出微型、简便、高效、绿色的科学理念,有利于开展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19.
鉴于教材中氯气性质实验存在用料多、耗时长、污染大等不足,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对氯气制备及性质实验进行了一体化改进设计.该一体化实验可以通过一次实验连续完成氯气制备及漂白性、酸性、氧化性、与金属反应等性质的验证.减少了试剂用量,防止了环境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并为其他性质实验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孙颖 《中学教学参考》2010,(26):118-118
一、氯气制备及性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实验室虽有通风设备,但因为氯气的密度较大,实验室内的氯气总是排不干净,所以实验教师很容易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